教育杂谈:制度是挂在墙上的,我和你讲道理,你却与我耍流氓。

某天校长发现三位教师迟到,分别将他们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

小张刚进来,校长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没一点时间观念,老师迟到了,学生怎么办,出问题你负责的起吗?小张低头,连声解释然后离开。

小华进来了,校长拍拍他的肩膀亲昵地说:事情再忙,时间观念还是要的,一班的孩子都离不开你啊!小华有点惭愧地离开了。

小东进来了,校长将茶几泡好的茶递上,闲聊起来,最近都忙什么呢,怎么会迟到?影响不好啊!小东满脸笑意的离开。

上述三种场景,你会出现在那种场景中。

我们估且把校长这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方法,称之为校长管理艺术。毕竟成人性格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有助管理,营造和谐,无可厚非。

教育杂谈:制度是挂在墙上的,我和你讲道理,你却与我耍流氓。

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往往是:

小张性格比较懦弱,挨挨骂也就过去了,校长趁机拿他树立在老师中的威信,其实小张很少迟到,除非真有事耽搁了。

小华性格较为刚强,也很有才华,学校很多事情需要他来完成。校长可不敢随意批评他,要不工作都没人干了。

小东属于社会型的人,脾气火爆,校长可不敢“轻捊虎须”,要不当场与你翻脸,惹得一身骚不说,还可能在老师中威信全无。

实际学校管理也是如此,校长往往用制度来管理老实人,而不是投机者。投机者往往可以少做工作,制度也约束不了他。

期初分工是很明确,但实际工作却经常出现管理乱象:谁分管谁干,谁提议谁干,谁老实谁干,谁能干谁干,谁心软谁干。

原因是投机者太难管理了,校长可没心思去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唯有这些人不给自己惹事、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

但工作还得完成,当然是最直接的方式,谁好安排又能完成工作,工作自然是最多的。不用花心思能安排好工作,谁都喜欢。

久而久之,能干的老实的人,工作越来越多,投机者甚至没有工作可做,还“得寸进尺”的在一边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于是出现了单位10人里面,只有2至3个“牛”一样的工作,任劳任怨,埋头苦干;2至3个“狗”一样工作,上窜下跳,不爽就咬;剩下六成“猪”一样工作,好吃懒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教育杂谈:制度是挂在墙上的,我和你讲道理,你却与我耍流氓。

这种乱象的背后,是管理者的渎职,一碗水没能端平,缺少担当,只求在任稳稳过渡不出事就好,当然,这种校长注定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通常这种校长在一个地方任职,绝对不能超过三年,三年是一个关键点,是干群矛盾集中爆发的关键点。

三年的时间,弱势的群体发现自己工作越来越多了,“当牛做马”却责任重大,强势的群体翘起“二郎腿”品头论足,却啥事都无关,所有责任都与他们扯不上任何一点关系。

每到期未涉及利益时,弱势群体发现,校长要照顾的是强势群体的均衡,照顾他们的利益,要不终究会惹事,只能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营造和谐氛围。

于是,弱势群体开始反醒自身,“牛”一样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了利益,纷纷往“狗”一样工作的群体靠拢。管他有事没事,看不顺眼都“上窜下跳”,至少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教育杂谈:制度是挂在墙上的,我和你讲道理,你却与我耍流氓。

当这种人越来越多,校长再无法平衡群体利益了,此时若不离开,换个学校任职,必定“灰头土脸”,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

正应了网络流传的那句话:

我和你讲道理,你却与我耍流氓

我和你耍流氓,你却要和我讲道理。

这是一种无奈,更多的是管理者缺少担当,缺少作为,只好将制度高挂于墙上,实际操作却是人为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