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明之光》2、人类数千载的文明不过一分钟而已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解读《文明之光》2、人类数千载的文明不过一分钟而已


在上期节目中,我们提到:今天我们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轮子,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隆耕种植法,但是这两个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可是比十个亚历山大或者拿破仑这样的军事家还要更大。

那我们为什么会一直以来总是对这些王侯将相的故事所津津乐道呢?因为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要如何处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我们学会彼此尊重,学会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这已经是近现代的事情了。所以战争和杀戮一直都是历史的常态,这也就使得我们对强者崇拜,使得我们对权利的兴趣远比对文明的兴趣更大。而这本身就说明我们人类,还太年轻了。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看到或者听到这样那样的丑恶现象。我们有时会抱怨社会,对未来产生怀疑。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都二十一世纪了……”,仿佛在今天的文明程度下,一切事情都必须是合情合理的。其实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和地球的历史相比,实在是太短暂了,大约相当于1分钟和一年的关系一样。虽然我们今天的社会比农业文明时期已经高度发达了,但与我们所能达到的文明程度相比,还是非常初级的。因此,我遇到各种缺憾也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那么,在我们讲述人类的文明和发展之前,先来清醒的认识一下我们人类自己究竟是有多年轻。


地球的形成与演变

这个话题需要从地球的形成和演变开始说起。

在1686年,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他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对我们太阳系行星运动的规律作出了准确的解释。人们认识到地球之所以围绕着太阳日复一日地旋转,靠的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但是,地球一开始是怎么转动起来的,牛顿也想不出答案。于是他只好把原因归结到上帝身上,认为上帝推了地球一把。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推动力之说。

在科学史上,第一个正确解释太阳系和所有恒星起源的学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星云说。他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物质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形成行星。

这个说法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再是静止地看待事物,而认为它是不断变化和演变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宇宙也不例外。

这个理论说,星云内部的原子密度不同,高密度区域的原子首先因万有引力收缩到一起,然后再进一步地吸引远处低密度的物质,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坍缩。当星云坍缩时,一个个高密度区域的原子受到在这些区域外的物质的引力,变得受力不平衡起来,就会一边收缩,一边开始缓慢地旋转,因此我们观测到的星云都是螺旋状的。当星云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时,它会加快自旋,最后就转出了一个个球状的原子团。

当这些原子团在自身引力下坍缩到一定程度时,密度很高的原子相碰撞,导致温度不断升高,直到最后,热得足以开始发生热聚变反应。这些反应将氢转变成氦,开始发光发热,释放出的热量支撑着星球对外的膨胀,这样,收缩和膨胀的力量达到平衡,就形成了发光发热的恒星,如同我们的太阳一样。

当然,光靠氢气和氦气还形成不了地球这样的固态行星,还需要氧、碳和铁这样原子量较大的元素。那么这些元素是怎么来的?是要靠氦进一步进行聚变反应形成,但是这样的聚变反应需要的温度更高。

如果恒星的质量不足够大,像是我们的太阳这样的,那么直到它燃烧殆尽,也不会引发氦气到碳和氧的聚变反应。那我们的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当某些恒星的质量非常大,内部的压力也就更强,温度也就更高,这使得它们的核聚变反应进行得非常快,比太阳快几个数量级,以至于在上亿年的时间当中就将自身的氢全部转换成了氦气,然后氦气进一步变热,就开始转变成像碳和氧这样更重的元素。

在他生命终结的时候,会发生一次巨大的爆炸,叫做超新星爆炸,其中的元素就被抛回到星云的气体当中,他们再次因为引力而聚到一起,就成为下一代的恒星。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样形成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恒星。

除此之外呢,另外被抛出的重元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地球、水星、火星、金星这样的固态行星。一些气体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木星、土星、海王和天王星这样的气态行星。我们的地球形成于45亿年前。

就在我们的地球形成的同时,还有一个与火星差不多大小,与地球轨道非常接近的行星。我们给他起名叫做提亚。我现在怎么看不见他了呢?因为他当时就和地球撞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在这个巨大撞击的过程当中,有一部分被抛离了出去,形成了一个围绕地球旋转的天体,他就是月亮。月亮和我们的地球其实是同源的

地球形成之初非常的炎热,温度大概在上千摄氏度,在这样的温度下,即便是铁,它也是液态的。于是,一些较重的元素下沉,形成了星球的内核,相对轻的气体就上浮,形成了早期的大气。经过了大概一亿年的时间,地球才慢慢的冷却下来。

至于地球上这么多的水是怎么来的,今天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地球形成时候本来就有了,随着到处都是的火山爆发,不仅形成了早期的岩石地壳,也带出了弥漫在空中的水蒸气,最后冷却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另一个是说,水来自外太空,有一颗带着大量冰的彗星,撞到了地球上,于是带来了水。还有一个说法是地球上早期生命的硫化反应,将大气中丰富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转换成了水、硫和甲烷。反正不管怎么样吧,总之地球上就是有液态水了。

到了大约38亿年前的时候,液态水汇集成了海洋,最初地球上只有一个大洋,我们叫他泛大洋。当时的陆地也是连在一起的。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很晚很晚才形成了。这个时候宇宙中终于有了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至今,我们都不知道是不是还有第二个。

解读《文明之光》2、人类数千载的文明不过一分钟而已


生命起源

说到这里,生命就该登场了。

在原始的大气中,雷电不断,这些条件让一些分子偶然结合,形成叫做超分子的结构,并且在海洋中发展。我们知道那个著名的试验,就是模拟地球最初的环境,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将甲烷、氨、氢和水的混合物经过放电之后,产生了生命必须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

地球早期的大气中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因此生命只能出现在海洋里,靠海水保护。又过了两亿年,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古菌。它可以通过化合作用获得能量维持生存。再过两亿年,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微生物,这时距今有36亿年之遥。

古菌等原始生命的出现慢慢地消化了大气中包括硫化氢在内的各种有害物质,并且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类似今天这样的大气成分,它适合各种浮游生物、鱼类、爬行动物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生存。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约经历了10亿年。从地球诞生算起,形成低等生物可以生存的环境,就过去了近20亿年,几乎占到地球历史的一半,也是人类历史的几千倍。

又经过了大约7亿年,地球上才出现了第一个结构复杂的微生物——有细胞核的单细胞原生生物。这个时间距今约18亿年,也就是说,地球上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时间不到地球年龄的一半。而还要再过8亿年,才出现多细胞的生物。

而今天发现的比较完整的多细胞生物化石,是在大约6亿年前的古生代,那时海洋里出现了海藻类的植物和海绵这样的多细胞动物。大量海藻的出现以及由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为地球的大气层提供了大量的氧气,直到这时,地球上富氧的大气才形成。我们地球上的氧气,是从原生生物开始,经过了几十亿年的积累才形成的。

大约5亿年前,地球进入了寒武纪。虽然名字中有个“寒”字,但是其实气候并不冷,反而很暖和,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物种开始出现多样性,很多新的物种诞生了,我们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当地球大气中的氧气越来越丰富时,就形成了臭氧层,它可以保护地球上的陆地免受紫外线的直接照射。此时,生物才能够开始登上陆地生存。

到了距今2.5亿年的时候,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地球,95%以上的物种都灭绝了,其中的原因是怎么回事至今都不清楚。不过在这之后,很多新的物种诞生了,包括现代的鱼类、早期的爬行类动物。在接下来的侏罗纪,也就是距今2亿到1.5亿年,恐龙和其他爬行类动物成为地球的主人,对于这一段历史,看过《侏罗纪公园》等科幻电影的读者应该不会陌生。但是更值得一提的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也在这时出现了。

在植物界,被子植物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部分花草树木出现了,地球上第一次出现了鲜花,因为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我们今天形容一个地方自然风景美丽时,常常说“鲜花盛开”,但是在地球95%的时间里,是没有鲜花的。同样,我们今天用“杂草丛生”来形容凄凉的景象,但是在两亿多年前的地球上根本找不到杂草,因为几乎所有的草都是被子植物,要到侏罗纪以后才出现。

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不仅比我们人类,也比哺乳动物统治地球的时间要长得多。但是在白垩纪的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前,灾难再次降临。这次可能是一个小行星撞到了今天墨西哥湾的位置,大量的尘埃抛向天空,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气候骤冷,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暂时变缓,茂密森林消失。作为不能恒温的冷血动物,又没了食物,恐龙可以说是饥寒交迫,终于灭绝了。

当然,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学说不下20种,只是小行星碰撞说证据最充分而已。不过,恐龙的一些近亲,比如鸟类和鳄鱼却存活了下来。而可以保持身体恒温且体积较小的哺乳动物,则开始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灵长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早期只有老鼠大小,外观和今天的猴子颇为相像。不过要再经过4000万年,我们人类的祖先古猿才出现,这时距今只有1500万年。然后再过800万年,灵长类人属的古猿才和黑猩猩分开,这时距今700万年。将700万年再缩短一半,到了距今350万年时,真正被称为“人”的动物终于出现了。

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里,和人类祖先竞争的还有几种人类,包括能人、直立人等等,他们遍布地球的亚、欧、非大陆。这些猿人已经开始使用石质的工具,捕杀大动物,也学会使用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类的近亲在竞争中逐渐消失了,取代他们的是一批更智慧的猿人,包括在印尼发现的弗洛瑞斯人,在欧、亚、非发现的海德堡人,在欧洲和西亚发现的尼安德塔人等。

他们和现代人非常接近,完全直立行走,脑容量也和我们相似。我们的基因中甚至会有少量的尼安德塔人的基因。但在竞争中我们的祖先现代人最终胜出,才开始了今天的文明。

解读《文明之光》2、人类数千载的文明不过一分钟而已


半小时的人类和一分钟的文明

如果我们把地球的年龄缩短成一年,那么人类则出现在这一年最后一天的最后半个小时。在距今约25万年前,我们现代人的祖先在东非诞生了。从DNA分析,现代人的祖先应该是早期智人,再往前是直立人。在现代人诞生时,和现代人竞争的其他人类还有很多,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尼安德塔人。而现代人之间也在竞争,他们在捕猎的同时,互相杀戮,最后只有很少的部落生存了下来。

在《圣经》中记述了类似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都是讲述人类来自于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我们不妨用亚当和夏娃作为人类男性和女性始祖的代名词。科学家对世界各地不同地区和民族进行大量女性线粒体的研究,他们发现,人类共同的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出现在20万年前的东非。

对于不同种族和地区男性Y染色体的研究表明,人类可能也拥有共同的男性始祖“亚当”,他生活的年代应该比“夏娃”晚一些,大约在12—16万年之前。在那个年代,女性的现代人显然不止“夏娃”一个,只是其他女性的后代“断子绝孙”了。其他男性的后代也是如此。在人类产生和进化的初期,并没有仁慈,只有为了生存而展开的竞争乃至杀戮。

科学家们在中东非埃塞俄比亚发现了15万年前很多现代人生活的痕迹,包括他们的遗骸和饮食。一个颇令我们感兴趣的现象就是,他们看到人的头骨被锐利的石器砍开,而颅骨则被钝器砸开。虽然人们不愿意直说,但是心知肚明的是,这些头骨最有可能是被其他人吃掉肉之后的战俘!

夏娃和亚当的后代在非洲大陆上繁衍,大约在10万多年前,开始从东非向四周迁徙。至于迁移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气候变迁和为了狩猎寻找食物,这和后来游牧民族追逐水草的迁徙颇为相像。走出非洲,也不是一年两年或者一两个世纪就能完成的壮举,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走出非洲的现代人,人数少得可怜,可能只有150—1000人。他们大约在5.5万—9万年前跨过红海,走到了阿拉伯半岛,他们在5万年前到达南亚,4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中国和欧洲,3万年前到达美洲。

不过,现代人的迁徙和活动对其他物种,包括其他人类来讲都是个灾难。我们在之前解读《人类简史》的时候也说过。多种大型动物的灭绝,与现代人走出非洲后的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吻合。不仅如此,现代人每到一处,那里其他人类的近亲也就渐渐灭绝了。

如果我们把地球的历史比作一年的话,现代的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人,大约发生在12月31日23点56分。要再过两万多年,人类的文明才真正开始,这已经是一年最后的一分钟了。

我在把之前讲到的一些里程碑事件放到这个一年当中,说几个给你听听,你感受一下:

1月1号,距今45亿年,月球形成。

1月11号,距今44亿年,液态水形成。

2月底,距今38亿年,古菌出现。

7月初,距今18亿年,复杂的单细胞生物出现。

11月下旬,距今5亿年,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12月中旬,距今2.5亿年,生物大灭绝。之后恐龙和被子植物出现,恐龙开始主宰地球。

12月26号,距今6500万年,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兴起。

12月30号,1500万年前古猿出现。

12月31号下午5点,350万年前,人类出现。

12月31日23点52分,七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

12月31日23点56分,三万年前,智人成为地球的主宰。

12月31日23点59分,一万年前,文明终于开始了。而这已经是一年的最后一分钟了。

从这个讲述当中,您应该可以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年轻,和我们自身的渺小了吧。

解读《文明之光》2、人类数千载的文明不过一分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