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而在信阳新县、光山、商城一带,不只是舞龙、舞狮子、玩旱船,还流行正月十五晚上给祖坟送灯的习俗。据新县史志研究室胡晓伟老师《新县一带特殊的习俗——正月十五“送灯”全国少见》一文考证,元宵节给祖坟送灯的习俗,在全国十分少见。根据地方志资料记载,其大致范围包括罗山县竹竿、庙仙等乡镇,潢川县的付店、卜塔集、彭店、仁和、双柳等乡镇,商城县县城以南各乡镇,息县淮河以南的曹黄林等六七个乡镇,新县除南部和湖北接壤的郭家河、陈店、箭厂河、泗店、田铺等乡镇以外的所有乡镇。江西省新建县及其以北至庐山以南的几个县市、山东省宁阳县、黑龙江省宜春市及湖北等地也有此习俗,全国其余地方都没有。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在这些地方,过元宵节时,不管外地的游子离家多远,都要回到家乡,提前买好蜡烛祭品。午后,坟地上、道路上送灯的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天将黑时,男女老少带着各式灯具、蜡烛、纸钱祭品、烟花爆竹前往祖坟祭祀。是夜,所有坟地一片灯光,空中烟花此起彼伏,炮声震耳欲聋。每座祖坟前,一个后代一座灯,有多少子孙就点多少盏灯。看坟前的灯盏就知道家族是否人丁兴旺。除了在祖坟上送灯外,有人还到天地、灶神牌位前烧纸钱并送灯,以求神仙赐福家人。到仓库、牲畜圈、水井、水塘等处烧纸送灯,以求平安招财。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但无论风霜雨雪,当地正月十五送灯的百年习俗,从未间断。抚今追昔,祭奠先祖,祈福平安,是对前辈的怀念,也是中华民族尊老敬祖传统美德的体现,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传承这种习俗过程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严重铺张浪费

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出现借送灯习俗相互攀比、铺张浪费问题,特别是在农村表现突出。一些富裕的家庭,有的会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烟花爆竹在坟前燃放。出现相互比阔气,“炫富”的问题,过去提着篮子送灯已经演变为用汽车运,雇人送上山,造成大量的浪费。

2、环境污染严重

每年正月十五,约下午4时左右开始至晚7时左右这段时间里,当地漫山遍野炮声不断,烟雾缭绕,大量的炮灰散落在空气中,过度燃放烟花炮竹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3、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正月十五为全家团圆之日,当地居民一般在中午全家吃团圆饭,有的酒足饭饱之后,带着醉意上山送灯,有的带着妇幼上山送灯,由于坟山条件差,夜晚视线不好,在燃放烟花时造成人身安全的事故频发;有的一家人开车载着易燃易爆的烟花长途跋涉去送灯,也埋下安全隐患;在坟山引起森林火灾的问题时有发生。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因此,推行健康的送灯方式

势在必行!

青山绿水是人民最大的财富。

文明送灯

环保送灯

拒绝燃放烟花爆竹

从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