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送燈”,拒絕煙花爆竹!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而在信陽新縣、光山、商城一帶,不只是舞龍、舞獅子、玩旱船,還流行正月十五晚上給祖墳送燈的習俗。據新縣史志研究室胡曉偉老師《新縣一帶特殊的習俗——正月十五“送燈”全國少見》一文考證,元宵節給祖墳送燈的習俗,在全國十分少見。根據地方誌資料記載,其大致範圍包括羅山縣竹竿、廟仙等鄉鎮,潢川縣的付店、卜塔集、彭店、仁和、雙柳等鄉鎮,商城縣縣城以南各鄉鎮,息縣淮河以南的曹黃林等六七個鄉鎮,新縣除南部和湖北接壤的郭家河、陳店、箭廠河、泗店、田鋪等鄉鎮以外的所有鄉鎮。江西省新建縣及其以北至廬山以南的幾個縣市、山東省寧陽縣、黑龍江省宜春市及湖北等地也有此習俗,全國其餘地方都沒有。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在這些地方,過元宵節時,不管外地的遊子離家多遠,都要回到家鄉,提前買好蠟燭祭品。午後,墳地上、道路上送燈的車輛行人川流不息。天將黑時,男女老少帶著各式燈具、蠟燭、紙錢祭品、煙花爆竹前往祖墳祭祀。是夜,所有墳地一片燈光,空中煙花此起彼伏,炮聲震耳欲聾。每座祖墳前,一個後代一座燈,有多少子孫就點多少盞燈。看墳前的燈盞就知道家族是否人丁興旺。除了在祖墳上送燈外,有人還到天地、灶神牌位前燒紙錢並送燈,以求神仙賜福家人。到倉庫、牲畜圈、水井、水塘等處燒紙送燈,以求平安招財。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但無論風霜雨雪,當地正月十五送燈的百年習俗,從未間斷。撫今追昔,祭奠先祖,祈福平安,是對前輩的懷念,也是中華民族尊老敬祖傳統美德的體現,是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傳承這種習俗過程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1、嚴重鋪張浪費

由於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出現借送燈習俗相互攀比、鋪張浪費問題,特別是在農村表現突出。一些富裕的家庭,有的會花費數千元甚至上萬元購買菸花爆竹在墳前燃放。出現相互比闊氣,“炫富”的問題,過去提著籃子送燈已經演變為用汽車運,僱人送上山,造成大量的浪費。

2、環境汙染嚴重

每年正月十五,約下午4時左右開始至晚7時左右這段時間裡,當地漫山遍野炮聲不斷,煙霧繚繞,大量的炮灰散落在空氣中,過度燃放煙花炮竹造成環境汙染嚴重。

3、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正月十五為全家團圓之日,當地居民一般在中午全家吃團圓飯,有的酒足飯飽之後,帶著醉意上山送燈,有的帶著婦幼上山送燈,由於墳山條件差,夜晚視線不好,在燃放煙花時造成人身安全的事故頻發;有的一家人開車載著易燃易爆的煙花長途跋涉去送燈,也埋下安全隱患;在墳山引起森林火災的問題時有發生。

文明“送灯”,拒绝烟花爆竹!

因此,推行健康的送燈方式

勢在必行!

青山綠水是人民最大的財富。

文明送燈

環保送燈

拒絕燃放煙花爆竹

從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