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給深圳的一項重要任務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先鋒模範,是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樣版。這是一項重要任務。

80年代深圳街頭,圖中大包小包的兩個男子,大概是南下深圳奮鬥的。

當時的深圳火車站,有很多人南下深圳,來到這片欣欣向榮的土地尋找未來。

90年代初深圳一棟大樓,工人們正在搭建腳手架。那時候的建築工普遍是年輕人,現在搞建築的大多是中年人。

90年代初深圳香蜜湖周邊,遠處的高樓大廈和近處的農田破屋形成鮮明的對比。

80年代深圳沙田一帶的農家婦女。

80年代初,建設深圳的基建工程兵在工棚裡舉行婚禮。

1982年,召開建設深圳萬人動員大會。

80年代初,蛇口的一處標語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80年代深圳很多地方還是土路,現在這裡已是高樓林立了吧。

80年代深圳小學老師正在教學生認識人民幣。

80年代深圳羅湖。現在已是深圳的中心城區。在80年代初時,深圳就是羅湖,羅湖就是深圳。

90年代正在建設中的深圳華僑城。

80年代深圳的郊區,現在這裡也早已是中心城區了。

1984年,深圳蛇口三洋電子廠的車間。

80年代初,深圳上沙村村民。1992年,上沙村的村民們都轉成了城市居民。

1984年,糧票取消後,深圳人排隊在糧店前購買糧食。

80年代的深圳埔尾村,現在這裡是中信廣場。

1985年深圳實驗學校建成,舉辦首次開學典禮。這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後的一所公辦學校。

80年代深圳郵電工會的辦公樓。

深圳東門老街,現在是東門商業步行街。

80年代的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