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遭”挤兑”,造谣者被拘,董事长被查;区块链炒成区块面

风语: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

风险早知道(10月31日)

1、催收巨头湖南永雄赴美逆风上市

2、最高降薪83% ! 中民投“自救重组”急进

3、长租公寓接连“爆雷”背后又是高杠杆这个“害人精”

4、摩根大通们的欧美式激进 外资银行区块链金融应用“内外有别”

农商行遭”挤兑”,造谣者被拘,董事长被查;区块链炒成区块面


头条

1、 区块链炒成“区块面”,最惨由涨停到跌停,19股亏损超15%,这些白马股也“摔断腿”。(数据宝)

周一还热到发烫的区块链,30日再度降温!暴风集团一字跌停,晨鑫科技大幅低开后直接被砸至跌停板,红相股份、常山北明、百邦科技、京蓝科技等超10只区块链概念股集体跌超9%,跌幅在5%以上的区块链概念股近60只。最惨的百邦科技直接由涨停到跌停,如果早盘涨停追买的,单日亏损幅度达到20%。而一度被视为本轮区块链龙头的易见股份、浙大网新早盘被砸开板,不过浙大网新随后还是被大单资金封上涨停板,龙头的热钱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前两日相比,区块链龙头股的封单金额已出现大幅下降。受区块链概念大幅降温影响,科技类题材股如华为概念、芯片、5G概念等题材的龙头股也出现了闪崩情形。同时身兼5G概念、苹果概念、华为概念、消费电子等题材的恒铭达在公布三季报后股价遭遇连续跌停。除了市场热炒的科技题材,A股市场的白马股近日也频频掀起闪崩潮。

2、 最高降薪83% ! 中民投“自救重组”急进 !(资管中国)

记者从中民投方面获悉,为支持公司推进战略重组,从10月起,除了一般员工维持现状,中民投高管及中层都将降薪。而此次涉及人员整体降幅达53%,最高降幅83%。主要原则是高管大幅下降,中层适度下降,员工维持现状。而以往不合理的激励,也将被退回,但对公司作出重大贡献的员工,经申报可给予专项奖励。待公司恢复正常经营后,中民投将逐步实行新的薪酬激励制度。该降薪、调整激励的做法被市场认为是“自救计划”中的一部分。其背景在于,中民投目前正全面推进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和股权重组。

3、 突发!河南一农商行遭”挤兑”风波,造谣者被拘,央行出面澄清!刚刚,该行董事长被查。(证券时报网)

10月29日,河南洛阳伊川农商银行各营业网点,多名储户争相前往取钱。此前有消息称,该行“行长跑路,农商行要倒闭”。当地县委、县政府称,请储户不要听信谣言,以讹传讹。网传的一张办理个人业务的排队票单显示,该银行所属网点取到1490号、办个人业务的用户需等待419人方可办理业务,银行门口有多人排队。10月30日,伊川公安发布情况通报称网民王某艳(女,29岁)编造并通过微信群散布“农商行快破产了”等虚假信息,混淆视听。王某艳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拘留五日。据上游新闻报道,源于10月28日晚间,伊川农商行一名主要负责人被相关部门带走问话,消息扩散后储户恐慌,进而引发了挤兑。网上有反映该行董事长康凤立的帖子,涉及贷款、回扣等方面。而基金君也注意到,新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10月30日通报,伊川农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凤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新乡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4、 监管风声收紧,收入下滑,催收巨头湖南永雄赴美IPO能走多远。(北京商报)

在催收行业遭受“严监管”的背景下,一家催收行业巨头却悄然开启了赴美上市之路。日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了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递交的招股书文件。记者从湖南永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该集团目前仍处在上市排队等候期,暂无最新进展。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聚投诉上,关于湖南永雄“侮辱催收”、“暴力催收”、“骚扰威胁”等字眼屡次出现。无论上市成功与否,在非暴力催收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催收效率、如何降低投诉量、如何保持持续盈利能力是湖南永雄亟待解决的问题。2019年,监管对国内催收行业刮起了一场整治风暴,在严监管背景下,湖南永雄的盈利能力也受到影响。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湖南永雄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75.8%;净收入3233.1万元,同比下降31.9%。而2016-2018年,湖南永雄净收入分别为9764.9万元、1.1亿元、1.24亿元。从收入组成上看,信用卡拖欠款催收仍是湖南永雄的核心业务,2017-2019年上半年,湖南永雄来自信用卡拖欠账款追回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6.6%、80.5%、72.3%。但湖南永雄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尽管我们的业务实现了盈利,但缺乏业务多元化使我们容易受到该特定细分市场内市场波动的影响。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以使业务多样化”。

5、 摩根大通们的欧美式激进 外资银行区块链金融应用“内外有别”。(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跨境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领域,尚未延伸至跨境支付、数字票据、发债等领域。而在境外,他们通过内部孵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发票、数字票据、信用证、征信、汽车债券ABS、加密数字货币、发债等领域。这背后,一方面是中国跨境贸易与供应链金融领域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虚假贸易合同骗贷风险升温,因此外资银行需要尽快落实区块链技术解决上述业务痛点,另一方面中国在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方面依然较欧美国家有所落后,导致很多基于底层技术变革的金融业务创新一时难以在中国落地。折射出中国与欧美国家在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侧重点截然不同。当前涵盖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主流共识算法、跨链、分片等技术开发都由欧美科创公司完成,因此外资银行在欧美国家更擅长投资底层技术研发机构,先从底层技术解决高并发等区块链性能问题,从而推动各项区块链金融应用迅速实现规模化运营,而中国区块链技术研发主要侧重具体场景应用,因此外资银行则更倾向在中国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实实在在的金融业务痛点。

6、 网贷行业监管趋严 部分银行收缩网贷业务。(南方网)

随着P2P网贷行业监管趋严和清理整顿的持续推进,行业出清加速。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存管银行收缩或退出P2P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据了解,今年以来,已有广东华兴银行、新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重庆富民银行等多家银行采取措施,开始收缩P2P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网贷之家研究院研究员王海梅表示:“从我们的统计数据看,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恒丰银行、徽商银行、上海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廊坊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在明显缩减P2P网贷资金存管业务。”业内专家表示,在目前监管趋严、备案进程不明和行业出清加速的大环境下,不少曾经的存管大户为了防止声誉受损,基于品牌、业务空间、成本等考虑,开始收紧甚至退出P2P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态度趋于谨慎。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银行是由于资金存管系统对接的要求提高,未通过测评而退出。

7、 深圳启动小贷公司现场检查:范围涉及资金来源、催收等12项内容。(证券日报网)

近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方发通知称,将就辖区内部分小贷公司的合规经营情况,展开现场检查工作。记者注意到,检查的范围包括:公司内部治理规范性、资金来源、业务开展情况、内控制度、催收情况、分支机构设立、变更的合规性、高管人员情况、资金来源情况和结构、信贷管理情况、财务状况、贷款用途等12项内容。其中,助贷、跨地区经营等相关业务的开展情况,以及小贷公司在委外催收中“催收公司是否合法、合规、具有法人资格;是否能够确保在催收过程中,对不当催收行为实现制度化约束和规范”等,将成为本次现场检查的具体内容。

8、 互联网宝宝规模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中证网)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30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其统计监测的78只互联网宝宝对接的135只货币基金的总规模为43355.38亿元,环比二季度缩水1530.28亿元,降幅为3.41%,连续四个季度下降,较2018年三季度末下降15.58%。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互联网宝宝类货币基金规模排名第一的仍为天弘余额宝,规模为1.0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2.06%,止步五连跌。从收益看,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互联网宝宝平均收益率为2.41%,环比下跌9BP。其中,7月、8月、9月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42%、2.37%、2.44%。刘银平表示,每到季度最后一个月,受资金面收紧影响宝宝理财收益率会略有反弹。预计四季度互联网宝宝收益率大概率会继续走低。

9、 银保监会发布“商业保理”监管文件:2020年6月末前清理完成存量。(21世纪经济报道)

自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行三类“类金融”机构划归银保监会监管后,首份类金融监管文件正式出炉。10月30日,记者获悉,银保监会近日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简称“205号文”)。205号文共包括六个领域,要求规范商业保理企业经营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压实监管责任,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商业保理行业健康发展。205号文提出对商业保理企业的监督管理要求:最高10倍杠杆。具体为:商业保理受让同一债务人的应收账款,不得超过风险资产总额的50%;受让以其关联企业为债务人的应收账款,不得超过风险资产总额的40%;将逾期90天未收回或未实现的保理融资款纳入不良资产管理;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得低于融资保理业务期末余额的1%;风险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对于“失联”和“空壳”等经营异常的商业保理企业,整改验收合格的,可纳入监管名单。对于买卖商业保理公司股权行为,各金融监管局要严格审核监管名单内商业保理企业股权变更申请,对新股东的背景实力、入股动机、入股资金来源等加强审查,严禁新股东以债务资金或委托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商业保理企业。

10、年内164家公司IPO获批 141家新股首发募资1587亿元。(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IPO审核常态化,上会通过率大幅提升。记者统计显示,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来共有111家企业上会(不包括科创板企业),通过审核的企业有93家,通过率为83.78%,较去年全年64.53%的通过率,高出19.25个百分点。另外,受益于科创板开闸,IPO公司数量也大幅增加。本报记者据数据统计,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共核准164家企业IPO,较去年同期增长97.59%,接近一倍。其中,科创板公司数量最多,有54家,占比超过三成;另外,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分别为48家、42家和20家。另外,随着审核加速,年内A股IPO数量和融资金额也有明显提升。记者据数据统计,截至10月29日,A股年内共发行新股141只,合计首发募集资金1587.24亿元,同比增长26.68%,已超去年全年总募资额。

11、长租公寓接连“爆雷”背后又是高杠杆这个“害人精”。(新华网)

近期,多家品牌长租公寓运营商资金链断裂,停止运营,给众多租客、房东带来经济损失。“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长租市场欠缺准入门槛、标准规范,不少企业向租客按年收租金、按季或按月付给房东,利用长收短付资金杠杆能放大到10倍以上。一旦资本市场出现调整,这类企业往往就陷入资金链断裂深渊。事实上,2018年以来,寓见公寓、好租好住、爱公寓等品牌公寓接连曝出资金链问题。地产系长租公寓的发展前景也不明朗,今年以来多家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剥离长租公寓业务。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公寓门店关店率达到3.6%,资金链断裂、消防不合规、物业纠纷为主要原因。随着房地产行业加速去杠杆,资本也逐渐回归理性。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数据,2015年,长租公寓融资数量达23宗;而截至2019年9月,融资数仅为6宗,且主要集中于V领地、魔方、青客等头部企业。

12、地产行业洗牌 中小房企日子越来越难过。(第一财经)

论主动还是被动,中小地产商都面临着出局的命运。因为,融资环境监管加剧,市场销售不断降温,让所有地产商都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一叶落知秋,最先感受到行业洗牌寒意的莫过于这些中小地产商。现金流不断吃紧,让许多地产商都感受到阵阵寒意,继而不断有地产商出现破产。人民法院公告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有超过400家地产商被法院裁定实施破产清算。不仅有大量小微房地产公司,更有曾经一度拥有一定规模的ST银亿、三盛宏业等司。“土地储备过于集中、财务杠杆较高、多元化等问题,成为很多中小地产商最终面临破产的原因。”一位上市房企总裁向记者分析。

股市

1、 圣济堂:2019年度经营业绩预亏172,362.56万元。

2、 *ST凯迪:2019年度经营业绩预亏16亿元—18亿元。

3、 *ST新海:修正后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亏损55,073.68万元。

4、 东方园林:2019年度经营业绩预盈10,000万元—预亏35,000万元。

5、 莱茵体育:2019年度经营业绩预亏8,000万元—9,800万元。

6、 中超控股:2019年度经营业绩预亏7,000万元—10,500万元。

7、 蓝黛传动:2019年度经营业绩预亏6,000万元—7,500万元。

8、 圣莱达:2019年度经营业绩预亏5,480万元—7,520万元。

9、 海联金汇:2019年度业绩预亏5,000万元-18,000万元。

10、嘉麟杰:2019年度经营业绩预亏1,000万元-2,000万元。

11、华媒控股:2019年度业绩同比下降62.02%—90.50%。

12、科迪乳业:2019年年度业绩同比下降62.83%-75.22%。

13、*ST神城: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 公司股票自10月31日起停牌。

14、*ST凯迪:逾期债务占净资产的比例为919.09%。

15、北特科技:控股股东靳坤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5%。

16、恒星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焦会芬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4%的公司股份。

17、科创新源:公司特定股东上海映雪夜锦投资合伙企业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3.12%。

18、飞力达:控股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9、电连技术:大股东任俊江拟减持不超过2.80%公司股份。

20、御银股份:实际控制人杨文江计划减持不超过2%。

债市

1、 14中信国安MTN002: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

2、 哈尔滨投资集团:取消发行“19哈尔滨投MTN003”。

3、 潍坊水务:取消发行4亿元“19潍坊水务SCP004”。

4、 建安集团:取消发行“19建安投资MTN004”。

5、 延长石油集团:取消发行“19陕延油MTN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