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圍繞英國貨車慘案遇難者的身份問題,歐美各大媒體陷入較大的爭議中。
從事發初期引述警方消息稱“遇難者都是中國人”,到後來改口“英國警方確認遇難者多為越南人”,BBC、CNN等西方主流媒體前後表述不一的報道,加上CNN在中國外交部記者會的提問,讓不少網友極為不滿,在社交媒體上呼籲“CNN滾出來道歉”。
遇難者國籍問題為何引發關注?從中國人到越南人,報道是如何走向變化的?BBC、CNN們的報道是否有不專業的地方?
覆盤這起頗受關注的輿論“烏龍”事件,我們不一定能從中找到答案,但或許會有更多深層次的思考。
中國人?越南人?
英國當地時間23日,一則“埃塞克斯郡一貨車廂內發現39具屍體”的新聞引發關注。事件足夠刺激乃至恐怖,英國又處於脫歐關鍵時刻,這則“大新聞”迅速登上全球各大媒體頭條。
不過,國內媒體轉述相關報道後,一開始並未受到太大關注。畢竟發生在萬里之外的英國,如果跟中國沒什麼關係的話,從新聞接近性上來說,很難引發國人太多的情緒共情。
但不到一天後,隨著天空新聞、BBC、《衛報》英國媒體發出“英國警方確認貨車內39具屍體都為中國人”的推送,國內社交媒體很快被相關話題刷屏。
除了表示痛心和哀悼,大多數網友想不明白的是,如果放在十年二十年前,大家不會對此有太多疑問,但現在都2019年了,“搬磚送快遞外賣都能活得好好的”,怎麼還會有國人用如此原始而危險的方式偷渡英國?
在全國媒體和網友一片震驚和痛心時,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曾發佈消息稱,“英國警方表示正在核實遇難者身份,尚無法確定遇難者是中國國籍”。但在當時的輿論情境下,很多聲音篤定地認為,官方表態只是在走既定的程序,確認身份是遲早的事。
然而到了週末,輿論風向再度發生轉變。BBC的一篇報道稱幾位疑似遇難者家屬聯繫了他們,稱他們的親人可能是貨車慘案的遇難者,並曝光了後在網上熱傳的疑似遇難越南女孩的短信截圖。
隨後更多的媒體跟進,越來越多疑似遇難者的故事被報道,所有信息開始指向遇難者可能是越南人,且來自越南中部的同一個省。
《衛報》採訪了一位瞭解越南年輕人偷渡和人口販賣問題專家,據其介紹,有時一些越南年輕人會被給予偽造的中國護照,然後經中國偷渡或被販賣到歐洲,而這很可能會給人帶來誤導。
報道還提到,英國政府在2012年的一份分析偷渡和人口販賣路線的報告中,曾提及越南人偷渡進入英國的路線,會經過中國、俄羅斯以及歐洲北部或西部 。
至此,有關遇難者的國籍問題,完成了由中國人到越南人的轉變。
誰的鍋?
遇難者可能不是中國人而是越南人後,BBC、CNN等媒體先前的報道截圖在網上流傳,被認為是在報道“假新聞”(fake news)。
還有一些網友提出質疑,西方媒體近年不是流行“事實核查”(fact check)麼,常被他們用來駁斥特朗普愛吹牛誇海口,為何在遇難者國籍如此重大問題上,沒有反覆核查事實後再發稿?
講真,這口鍋還真不該他們來背,主要在於英國警方這個關鍵信源。在BBC、CNN等媒體的報道中,其實都有提到消息來源於英國警方。現在埃塞克斯警察局官網上,還有當時官方通報的一段話——
“……我們後來確認,遇難者中包括8名女性和31名男性,可能都是中國公民(all are believed to be Chinese nationals)。”
在涉及39條人命如此重大的新聞事件中,BBC、CNN們不太可能不顧專業精神去報道假新聞。
或許是已經意識到遇難者國籍問題引發的爭議,英國警方隨後再未就此表過態。在迄今警方召開的唯一一次公開新聞發佈會上,埃塞克斯警察局副局長皮帕·米爾斯表示——
“警方不會對任何有關遇難者國籍的猜測作出回應。我強烈敦促記者和社交媒體上的人們不要猜測遇難者的身份或調查的情況。……週四我們就國籍問題給出了初步的指導,但現在情況正在發展。因此,在驗屍官批准進行正式的身份查驗程序之前,我不會透露更多的細節。”
事實上,遇難者身份確認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工程,需要採集DNA、家屬核實等多項程序,短期內很難會出結果。
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警方在剛開始進入這些程序前,就發佈遇難者可能是中國公民的消息,可以說是非常不嚴謹了。某種程度上,英國警方後來的三緘其口,是在為之前的錯誤言論買單。
然而在國內社交媒體上,到昨天還有“英國警方確認遇難者多為越南人”的消息,經由權威媒體轉發後衝上過微博熱搜榜第一。但仔細觀看微博上鍊接的視頻,裡邊沒有一句話提到“英國警方確認遇難者多為越南人”。英國警方後來在接受另一家中國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很困惑,我們都說了不會再回應遇難者國籍問題,何來“確認”一說?
由此可見,社交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媒體有時候在提煉所謂的“核心事實”時,很容易出現事實有偏差的情況。
國籍重要麼?
如今回過頭去看,如果當時能順著“2019年為何還有人偷渡”這一“靈魂拷問”追問下去,或許會發現更多的疑惑之處,比如30多人遇難為何沒有任何家屬報案的消息。
但事實上,這類發問當時很容易就淹沒在了“何不食肉糜”的口水戰中,再度引發有關階層分化、“平行世界”的大討論。
將某一事件代入階層問題,這是西方媒體常用的手段。在BBC最早有關貨車慘案報道的下邊,有一篇短評(analysis),前兩段翻譯過來大概是這個意思——
“當中國成為新聞頭條時,通常被描繪成‘富足的全球霸權’(wealthy global power)。然而,它的強大往往伴隨著極端不平等,1%最富裕的階層擁有這個國家三分之二的財富 。而且貧富差距還在拉大:中美間持續的貿易爭端,導致很多工廠關閉,對中國最底層的窮困工人是個懲罰。”
拋開BBC這段評說是否準確不說,將相對孤立的事件引向對社會階層發展不均衡的討論,似乎站不太住腳。而在上週五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CNN記者的一番迷之提問更是引發眾怒——
其一,CNN記者提問假定的前提是“遇難者都是中國人”,但這個假定並不成立;
其二,就算遇難者真的是中國人,這與中國70週年國慶典禮也並無直接關聯。
總之,CNN記者提問最讓人不爽的地方在於,在事實還未徹底清楚前,就將其“昇華”到政治的高度,也難怪憤怒的中國網友要求CNN出來道歉了。
一個事實是,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時的刻板印象,有些是因為歷史的原因,比如在最初的報道中,很多外媒引述
2000年的多佛慘案(58名中國偷渡客死亡)和2004年的莫克姆灣拾貝慘案(23名中國非法勞工在海潮中喪生),很容易給人一種“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的感覺;有些則完全是出於立場的不同。覆盤整個的輿論走向,會發現就BBC、CNN們來說,有些是流程上難以避免的“技術差錯”,但在具體的處理方式上,確實也呈現了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和偏見。在要求他們道歉的時候,我們至少要明白,他們到底錯在了哪。
閱讀更多 狐度工作室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