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眉山市彭山區把幹部從“頻繁陪同”中解脫出來——少些領導陪同 多些時間幹事

10月21日15時左右,記者走進眉山市彭山區鳳鳴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勇的辦公室,他正在伏案處理一些文件。

“幾個月以前,這個時間我一般在外面陪領導,晚上才有時間回到辦公室。曾經有群眾來找我反映問題,找了幾次都沒見上面,當場就發火了。”張勇說,“自從區委實行‘大包乾’制度以後,負擔少多了。”

今年以來,彭山區在集中整治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工作中,從整治和防止“聯繫幫扶基層走樣”入手,讓幹部從“頻繁陪同”中解脫出來,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實在在的工作中。彭山區紀委監委調查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該區鄉鎮幹部減少陪同區領導調研200餘次,部門幹部減少“陪同式”開會150餘次。


【視野】眉山市彭山區把幹部從“頻繁陪同”中解脫出來——少些領導陪同 多些時間幹事


陪同頻繁,鄉鎮領導有時“不夠用”

“2018年,彭山區某重點鄉鎮鎮長一個月陪同上級部門及區級領導檢查指導、調研工作等的次數,最多的時候達到16次,最少也有9次。高峰期,一個鄉鎮一天之內接待過五批不同的領導。”彭山區紀委監委在一份調研報告中反映。

“分管不同行業的區領導到基層指導幫扶各自為政,導致鄉鎮一天內迎接兩三個上級領導成為常態,佔用了基層幹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些時候,鄉鎮領導都‘不夠用’。”曾在鄉鎮當過領導的彭山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王太勇深有體會。

彭山區紀委監委調查瞭解,不少部門、幹部在去聯繫村、聯繫戶之前,會先通知鄉鎮、村(社區)幫助買豬、買糧食、買種子等,等機關人員到了聯繫幫扶點,就在基層幹部陪同下,把事先準備好的物資發放給幫扶對象。“不同單位開展走訪,都需要村社幹部帶路。村社幹部的主要工作變成了帶路,哪還有時間開展其他工作?”很多鄉鎮、村(社區)幹部反映說。

“領導幹部聯繫基層的目的是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彭山區委認為,走樣的聯繫幫扶,違背了制度設計的初衷,必須從頂層設計入手加以解決。”彭山區委辦公室主任周明強告訴記者。

打破常規,領導聯繫鄉鎮“大包乾”

 今年6月初,一份全新的《區級領導聯繫鄉鎮(街道)安排表》以彭山區委辦的名義正式下發,打破了鄉鎮多頭聯繫、重複聯繫的“常規”。

根據新的安排,鄉鎮與區領導實行“一對一”聯繫,該鄉鎮所有聯繫幫扶工作全部都由對口聯繫領導指導協調完成,聯繫一次打捆解決一批問題。這一全新的聯繫幫扶制度,被張勇們稱為“大包乾”。

彭山區委辦整治和防止“聯繫幫扶基層走樣”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通知緊隨其後,明確要求區級領導無重要事項不到鄉鎮(街道)調研;區級部門(單位)到聯繫村(社區),鄉鎮(街道)幹部不陪同,直接到聯繫村(社區)開展工作;幹部聯繫貧困戶,除首次對接外,鄉鎮(街道)、村(社區)幹部不陪同。

“大包乾”以後,彭山區推行區領導主題式集中調研,區委辦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每次調研主題確定後,涉及的鄉鎮各自向區委辦申報工作亮點。周明強說,這樣做一是鄉鎮之間形成了比拼態勢,可以很好傳導壓力;二是調研的目標性更強,有利於倒逼相關鄉鎮幹部及其聯繫領導把更多心思花在工作上;三是基層陪同壓力很小。

在張勇看來,區領導集中調研,不僅減少了陪同的時間和頻次,而且對基層幹部的工作要求更高:“領導沒有時間聽你客套,現場直接提問,我們必須做到心裡有數,否則就有可能當場‘現相’。”

不陪領導,時間都用到哪兒了?

 彭山區實行新的聯繫幫扶基層工作制度後,張勇的感受特別明顯:“上週,我們鳳鳴街道一個區領導都沒有接待過。”

陪領導的時間少了,對基層幹部來說,多出來的時間用來幹什麼呢?張勇說他主要做三件事:一是謀劃鳳鳴的發展;二是直接到一線、到項目工地去察看;三是在辦公室接待來訪群眾。

現在,區委安排的聯繫領導來了,張勇他們歡迎得很。“以前不少領導來調研,大多是與村社幹部聊幾句就回去了,流於形式,我們陪得沒有意義。現在不一樣,區領導來一般會採取壩壩會或者入戶調研的形式,能夠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

最讓張勇感到滿意的是,實行“大包乾”以後,基層幹部反映問題的途徑更順暢了,解決問題的時效大大提高。他舉例說,鳳鳴街道有一條汙水溝長期溢流,群眾反映強烈。但由於這個問題涉及住建、水務、園林等多個部門,鳳鳴街道多次向上級反映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前不久,聯繫鳳鳴街道的區領導專程把幾個部門的負責人一起帶下來,在鳳鳴街道開現場會,研討解決辦法。會後不到兩週時間,該段汙水管網的改管、截流工程就全部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