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能電能表已研發成功,滿足居民用戶日益多樣的服務需求

智能電能表是智能電網的基礎性、關鍵性資產,是獲取用戶用電信息的源頭。目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用電客戶中居民用戶達4.1億戶,佔總客戶數的88.9%,隨著我國城鎮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用戶負荷呈高速增長態勢、用電行為日趨複雜,現有的智能電能表和採集系統已無法滿足新形勢下各類業務日益增長的數據要求。

記者近日從中國智能量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峰會上了解到,新一代智能電能表已研發成功,明年開始大範圍招標安裝。那麼,與舊錶相比,新一代智能電能表有哪些技術亮點?在助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上有什麼作用?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電科院計量檢測技術研發室主任祝恩國。

支撐泛在電力物聯網感知層建設

可配置不同應用場景功能模塊

中國能源報:為何要研製新一代智能電能表?

祝恩國:電能表作為智能電網營銷業務、用電信息和能源分配的末端,覆蓋範圍廣,目前已安裝4.9億隻,是故障搶修、電力交易、客戶服務、配網運行、電能質量監測等業務的基礎數據來源,在支撐泛在電力物聯網感知層建設方面具有先發優勢。為進一步拓展智能電能表功能、滿足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頒佈的IR46《有功電能表》國際標準要求,結合電能表在現場的使用經驗和應用需求,我們研製了適應客戶側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新一代智能電能表。

中國能源報:新一代智能電能表有哪些技術亮點?

祝恩國:新一代智能電能表滿足IR46標準的基本功能要求,與傳統智能電能表相比,採用多芯模組化設計理念,包含計量、管理、時鐘、存儲等多個芯片;結構上由多個模組以插拔方式構成,可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在基表上配置不同模塊。如通過點陣液晶可實現內容字體的個性化定製及二維碼、矢量圖等定製顯示,方便運維人員及用戶通過掃碼獲取信息,滿足泛在電力物聯網人機交互的發展需求。此外,新一代智能電能表還具備多元化高效通信、軟件可升級、分佈式大容量存儲、負荷監測與分析等最新應用成果。

可以說,新一代智能電能表在保證基本計量功能穩定、準確、可靠的前提下,創建了靈活、安全、可擴展的法制計量器具,解決了未來電價政策變化、電網業務拓展、用戶需求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功能性換表問題;可實現能源路由功能,連接用戶側新型智能設備,做到對設備的感知、數據採集和控制;可應用於有序充電、智能家居、多表採集、各類傳感接入等場景,能夠指導用戶科學有序用電、節電,促進居民用戶與電網的友好互動,滿足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要求和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服務需求。

非介入式用電負荷感知技術

可對用電信息進行精細化分解

中國能源報:能源消費的多樣化發展,對電力營銷和計量領域提出哪些更高要求?

祝恩國:隨著新興信息和數據應用技術發展,能源消費更加強調時效性和多元化,更加註重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目前,多項能源消費數據分析技術已在電力消費領域落地應用,其中非介入式用電負荷智能感知技術為電力營銷計量數據應用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撐。該技術是一種不進入居民用戶內部,通過智能化感知方法分析用戶用電負荷總量,實現對用戶用電信息的精細化分解,並獲取用戶的能源消耗分佈和佔比情況。

在實際運行中,非介入式負荷感知技術的數據驗證是對技術效果評價的重要依據,負荷數據的準確性是關係到數據應用可靠性的關鍵指標,且這個檢測驗證過程在技術領域一直是空白。為保證負荷感知技術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中可靠應用,中國電科院計量研究所科研人員充分調研了國內外檢測數據和研究進展,突破性地研製了非介入式負荷感知技術檢測系統。

支撐數據衍生服務

提升用戶安全智慧用電水平

中國能源報:非介入式負荷智能感知功能有哪些具體應用?

祝恩國:非介入式負荷智能感知功能是面向下一代智能電能表應用的重要功能模塊,是電能計量設備實現泛在電力物聯技術的重要載體,也是電能計量數據維度拓展的有效途徑,目前國網公司在電能計量領域已率先實踐非介入式負荷感知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未來,基於總量統計的用電結算數據可有效分解,得到用戶的用電負荷成分,以支撐營銷業務和電網運維需求,使電網公司、電力用戶和社會相關領域都能獲得以數據驅動為依託的質效提升。

具體而言,非介入負荷感知技術可為用戶提供電器級別的能源數據可視化服務,使用戶不僅可以獲得“移動話單式”的電費清單,還能獲取能耗重點、待機功耗、能效排名等診斷意見,大幅提升居民用戶的用電體驗。同時,基於上述服務場景,電力公司可為用戶提供諸如用電安全診斷、電器狀態評價等數據衍生服務,提升用戶的安全、智慧用電水平。

原標題:中國電科院計量檢測技術研發室主任祝恩國:新一代智能電錶讓居民用電更智慧(聚焦泛在電力物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