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核心职能是溯源!了解如何溯源和上链,谈区块链才有意义

市场上很多项目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为了溯源而溯源。就比如昨天一个朋友发我看的流浪猫区块链,这是什么鬼啊!?

当我们在谈产业/产品+区块链时,不应将区块链作为最终目的,而是应作为一个正常的商业化项目来评估,看区块链在项目中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指向完整的商业模式,这样区块链才有意义。

比如流浪猫区块链合理意图是想把每只出生的猫、乃至扩充到所有宠物,能贴上出身证,发他一个ID,上链,确信身份源头,是为以后人在宠物生命周期内进行各种活动而开发的工具。

再者,这个规则的制定就是宠物协会要做的事了。还有,如何保证上链前的数据正确,上链后的不被替换,是否宠物协会支持这么做,这才是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

区块链的创业项目往往只看一个点,而不看面,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如果是这样不加以疏导、管制、改进思路,以后会造成一堆公链和联盟链的过剩,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01区块链是什么?

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区块链:

“1”句话概括区块链: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

“2”大核心性质:分布式、不可篡改;

“3”个关键机制:密码学原理、数据存储结构、共识机制。

“分布式”与“不可篡改”的性质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这是区块链能够创造信任的基础。

区块链核心职能是溯源!了解如何溯源和上链,谈区块链才有意义

互联网由技术驱动带来了一轮中心化信息传递革命浪潮,衍生了巨大的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组织架构的革新。而区块链带来的是价值与信息传递的浪潮,其中更会基于互联网变革的基础上。

如果说互联网是底层基础设施,积累的大数据是土壤环境,那么AI人工智能是进步的算法和解析能力,区块链则解决溯源的问题。

区块链比互联网进一步的是除了信息传递之外的价值传递,但核心还是溯源。

之前说过了,正是其不可能三角的特性,最后必然不会脱离于中心化节点的改良技术。所以最终利好的是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中心化云服务器。原教旨主义的区块链技术必然不可能运用在真实交易场景中。

区块链技术也会是互联网基础上的优化和改良。

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观点不成立!


02带你了解传说中的“溯源体系”


本篇是我们18年经过系统化研究后,对于溯源上链方式的总结得出完整报告。老文新发,希望对行业参与者有持续借鉴意义。

18年时和一些大佬圆桌上吃饭,口口声声说最了解溯源,但是一问如何如何上链?上链前做哪些?线上、线下方式?究竟是传感器,还是物理纹路扫描?对于这些基础分类,也是一脸茫然。

我当时感到非常诧异,在谈一个技术去中心化的时候,难道只有闹革命的情绪?每天开大会和吃饭就能解决问题?对行业的探究精神去了哪??也许没有人想探究!

所有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以分布式计算存储为底层基础,最终都指向了溯源是核心职能。既然今天,中国以国家为组织态自上而下推出区块链时,那么我们必须正视、也不可能绕避这些本质问题来谈产业落地。

只有完整的了解如何溯源和上链方式,谈区块链才有意义。


1. 什么是溯源体系?

什么是可追溯,百度百科上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可追溯包括2个途径:跟踪(Tracking)和追溯(Tracing)。

跟踪指的是产品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的正向流通,跟随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运行路径的能力。追溯则是指产品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的逆向流通,即识别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来源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总结溯源系统就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健体一套完整的体系,使得产品从生产过程到流通环节的信息都可以追溯可查。

2. 为什么要建立溯源系统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溯源系统,其实“溯源体系”最早是由欧盟在1997年应对“疯牛病”逐步建立并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溯源体系不光是追溯源头问题,还需对物品流转过程进行追踪,随着流转信息的发展。

3. 溯源体系的发展

传统的溯源体系建立于第三方的监管,简单来说建立一物一码的追踪体系,每个商品对应一个单一的编码,用户可以通过编码区第三方的平台或app查询商品的信息档案。

4. 区块链改良溯源体系的特点

第一,在链上的传递过程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

第二,因为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造假不是单单一个账本的造假,抬高了数据造假的成本;

第三,提高了实时信息的更新效率。


03溯源体系不是新领域,区块链能解决吗?

溯源体系并不是一个新型的领域,食品安全问题和商品真伪的判断一直是人们的心头之痛,屡屡曝出的“僵尸肉”、“毒生姜”问题不绝于耳。

区块链溯源问题解决了收集到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透明、真实、不可篡改的痛点,但是上链前的数据真实性成为了区块链溯源落地的最大问题。

为什么现有防伪溯源技术无法根本上解决造假问题?

溯源要从源头抓起:

尽管有类似众安推出的区块链“步步鸡”,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就能看到这只鸡的产地、什么时候入栏,什么时候出栏,走了多少步,活动轨迹等;

或者装在红酒上的ID,通过NFC技术实时更新物流信息,但装在鸡身上的传感器或装在红酒上的标签依旧面临着被替换的风险,而虚假数据一旦上链照样无法篡改。

若在ID不可被复制上深入研究,还需新的技术来解决当前问题。

所以,问题聚焦在了两点:

1,给商品贴上防伪码之前,如何鉴别商品的信息?比如说茅台酒,不可能在酒里加代码吧?在酒置入酒瓶前贴码,都是人为造假的空间。

2,比如说人参,茶叶,等名贵农作物都是同样的问题。如果从源头追踪,包括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农作物的施肥情况等都靠人工记录,不光浪费时间在这登记过程中也会产生信用问题和资源更大的损耗。


04三种针对区块链溯源防伪技术的“上链方式”,但依然难点很多

通过上文我们可知,溯源体系的主要痛点主要是信任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信任问题,可以将追踪的信息上链,利用区块链本身具有信息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解决信任问题。但只解决上链后的信息问题还不够,如何让链下到链上这个步骤,才是实际问题,保证上链前的信息安全才是核心。

我归纳出目前三种实际落地的方法,

  • 人工采集
  • 物理纹路上链
  • 大数据上链(传感器采集/互联网生成)

分别来展开评估下:

第一,人工采集:需要做联盟。只有行业协会、大企业内部负责监督、上链,保证行业数据源头有效性;

第二,物理纹路上链:适合大量物理材质真伪溯源,比如中草药等农业种植产业,奢侈品包的皮质,艺术品等;

第三,大数据,可直接上链,来自于传感器的采集或者互联网中心生成。

然而问题是,我们需要那么多的联盟链、公链么?我们需要那么多无用的信息上链么,还是需要强中心运营后过滤有效信息上链?

如果进一步分析:

第一是联盟协会大数据准则+区块链的溯源体系

联盟+区块链的溯源体系是利用数据联盟保证上链前的数据真实,人为采集,数据上链,利用区块链保证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真实不可篡改,提升传统溯源体系的安全问题。

第二是互联网线上数据+区块链的溯源体系

有两种方式:物联网采集、或互联网线上生成。这里讨论的是物联网采集。顾名思义,物联网(IoT)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就是物物相息。

第三是物理特征上链

传统的溯源体系中,物品被贴上标签,通过扫描标签所得的信息来进行商品的追溯,但往往还是将面临标签被替换的可能,若我们能对物品本身的物理特征进行采集对比,将解决从标签作假的问题。

这里都指向了传感器问题,因为无论是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还是物理纹路,都要用到传感器采集后再上链。

传感器如何铺设?谁来进行第一步传感?

这里分为室外和室内环境。

室外环境是农作物,通过传感器的采集。不过这里会诞生了大量无效的数据,可能是算力的浪费,真正有效需要溯源的核心数据并不多,还是需要人工处理。

室内环境则是类似皮包、艺术品的直接纹路,传感器承担的责任是扫描。这个过程依然会由人来执行。

所以联盟协会、物联网大数据、物理纹路特征扫描上链都是需要针对不同场景和标的去做混合方案。


04一些实例


1. 八马茶业入驻京东品质溯源联盟

2017年6月8日,京东携手与消费品领域品牌商成立“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

2. Wine Chain

Wine Chain 是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和溯源技术的红酒公有链以及弱中心化的红酒溯源追溯体系。

3. 供应链追踪的Skuchain

Skuchain致力于开发B2B贸易和供应链融资区块链应用程序,在改善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Skuchain先要完成商品的物流上链然后再使得资金与物流的链上流通。那么商品物流上链也属于溯源追踪的一部分。

4. Ruff Chain

Ruff是一个结合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架构,它包含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和一条开放式的主链,从而将物与物的信息互联上传至虚拟世界的点对点网络。Ruff在区块链上所有的物联网交易都将被添加时间戳,保证后人可用时的真实可靠。

5. 华参链

华参链是由北斗区块链打造的人参防伪溯源平台。通过对人参的物理特征的标示进行数据采集上链。

6. Ifoodschain

Ifoodschain,想要建立一个开源、开放式的食品及相关领域的区块链生态平台,目前是想开发一条公链+2个应用:包括Ifoodschain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的食品行业USP底层系统、面向C端的MeMS 食品检测DAPP、面向B端的分布式跨境交易社区等。

7. Codex

对于高价值的艺术品来说,真伪性的鉴别是业内的最大挑战之一。Codex的公司计划在艺术品市场应用区块链技术来验证艺术品的真实性。目前而言,艺术品溯源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通常人们会通过纸质文件和收据进行筛选,但这些文件在流转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05

区块链的出现改善了溯源体系,但现有区块链加成的溯源体系并没有颠覆传统的溯源领域,且上链痛点依然未解决

如我们前面所总结的:一些公司看到了物品本身的特征,利用物理特征直接上链,对比原本经过背书的标准数据,进行检测。例如人参的品种品质配有不同的参,通过判断对比进行检测。

但是拥有物理特征的物品毕竟是少数,且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树叶,在检测物理特征的时候仍存在物理特征难以进一步数据化,对比检测过程可能会不准确。

以上案例,都是从17年至今的一些知名联盟链和溯源项目。

复盘上述这些项目,有哪些能依靠商业模式存活的?哪些真的是刚需?哪些是技术的冗余?

发展至今,问题源头和核心都集中在数据采集没有完整的方案,数据上传的监督单位缺失!各项核心应用落地仍存在很严重的不可绕避的问题!

而以大多数从业者当下的研讨范围,也仍未看到解决#溯源上链#的核心方案。

要谈上链,必须要企业内部、行业人士做下来一对一讨论具体执行方案。

讨论这些真正未解决核心难题,才是真正推动行业落地。

然后,再会涉及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问题。

以我的判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遇到的问题,区块链一个都不会少。解决不了这些实际问题,颠覆式创新就是自欺欺人了。

希望看到这篇,能和有识之士立刻、马上探讨真正的物联网的采集数据方式+区块链的溯源体系完整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