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本文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學習、交流,非商業盈利用途。

█ 與上一次潮汕美食之旅時隔一年半有餘,A哥趁A嫂Angel和其千金Abby回來之際,召集潮汕美食之旅第三季。

此次因阿龍頭天上午臨時有安排,為免耽擱寶貴的時間,於是決定就地租車,但僅作二點一線行程用途。期間還是要勞駕阿龍的,因為汕頭市區的交通實在令人無所適從。從動車潮汕站到美食第一站“烏弟滷鵝”的駕車路上,老司機如王少者也數次令同車的我感到“就要撞上了”。從此發現在汕頭市區開車,遵循一個法則:“誰先看到路誰有理”。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烏弟的滷鵝,細嫩而汁液飽滿,數次加菜,方平息了一路上的念念叨叨。事後阿龍強調:“滷鵝用柴火的層層疊疊熱傳遞慢煨,滷汁滲透均勻,口感自然鮮嫩。”還有,不見有打包的,因為滷鵝一出鍋,儘快吃,不然路上就幹了。一年多不見,烏弟的門面也大了近一倍,每天還是出品二十來只鵝,道理想來在此。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招牌滷水鵝肉肝腎拼

滷鵝是潮汕的招牌菜之一,甚至沒有之二。在廣州開到街頭鬧市區的“潮汕滷鵝”,總吃不出類似烏弟的感覺。出了潮汕,工業化的滷鵝是無法比擬的。同樣,出了潮汕,真正的潮汕人是無法生活的。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招牌滷水鵝頭頸

前二季的大師宴,都有令在下回味之處甚是模糊,反觀烏弟的滷鵝、街邊的豬腰粿條,卻是我等吃貨心思思的美味。當然,登堂入室的出品,能受追捧,定有出彩之處。此次平哥推薦了另一位潮菜大師蔡振榮主理的“榮軒食府”是為當晚主宴。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蔡振榮屬於潮菜系裡為數不多的出身於草根的知名大師,精於創新而重在傳承。蔡大師的“紅焗鮑魚”和“堂灼響螺”最為知名。鮑魚的料理有鮮鮑和幹鮑之選,吃貨們都懂,幹鮑的價格是鮮鮑的四倍。想想至少吃過“阿一鮑魚”的幹鮑,不如就試下榮軒的鮮鮑吧,反正鮑魚本身味寡,全靠湯汁提味。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真正的吃貨的想法總比“美食家”來得優秀。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蔡振榮大師講潮菜

榮軒的上菜,與大多數食府一樣,如無特別叮囑,不講究次序,感覺順手就端上。還好,請得蔡大師同桌講解。望著嬌豔欲滴的鮮鮑,舉起刀叉欲開幹。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蔡大師輕喝一聲:且慢!鮑魚要直切厚切的。依言動手,果然口感飽滿,鮑汁四溢,與幹鮑相比,少了一份濡軟,多了一份酥脆。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其實,就是接下來的“堂灼大響螺”,也是屬於類似口感十足,味道補救的食材,都需要佐以高湯大塊吃肉。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堂灼大響螺

蔡大師很認真地介紹,榮軒炮製高湯,是以老母雞、鴿子等塞滿高壓鍋,僅以一杯清水倒入以防粘鍋,如此煎熬,所得也僅是一杯高湯而已。高湯表面一層油脂有手指厚,更是精華所在。但今次的螺片油份,著料有點畏手畏腳的,想來或因眾口難調,美食與健康不可兼顧吧。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白果芋泥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芝麻糯米滋(落湯錢)

是晚榮軒的菜單羅列十菜一湯,後按Angel意思,加了“白果芋泥”和“落湯錢”二個潮汕經典甜品,出品也中規中矩。Abby一心想吃“蠔仔烙”,雖如願以償,但蔡大師說,蠔仔烙非榮軒常駐菜譜,因為現在的蠔仔,是人工吊養,遠缺野生蠔仔身帶“黃”點,即肥膏來的美味。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蠔仔烙

潮汕菜裡,湯就點“橄欖燉螺頭”從不失手。重近二斤的響螺切片後的螺頭燉橄欖,既有橄欖的甘甜也有螺肉的鮮香。阿龍點評:橄欖應該是切掉二頭的尖即可,如此攔腰一切,令橄欖果仁中的甘油滲出,會令湯略帶苦澀。下次注意了。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青橄欖螺頭湯

每家食府,總有看門口的菜式,也必有推陳出新的時令菜。榮軒的“芥末脆魚腸”是取自百斤重的石斑魚腸,難怪口感與味道俱佳。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芥末脆魚腸

其他的就看圖意會好了,在下筆拙,恐描述不當,與美味擦肩而過。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冰鎮鵝腳拼豬手皮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炸豆腐魚餃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蔥花薄殼米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豉油王溼跳魚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蝦醬蒸豆腐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黑糖粿

晚餐之後,想起之前的豬腰粿條,卻是遍尋無著。只能帶著殘餘的興致打道回酒店。次日的早餐,毫無意外是潮汕特色的粿汁。阿龍推薦的是平哥“百益”茶莊附近的一家“大鼎豬血”粿汁。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大鼎豬血店鋪

停車尋路,拐個彎就到。“大鼎”乃古漢語大鍋是也。豬血可與其他豬雜等搭配,加入益母草、當季時蔬如麻葉等,即可單獨成湯也可成粿汁湯麵,就是一份原汁原味的潮汕早點。此店出名的是豬血,與第二季介紹過另一家的豬血相似,一口咬下去,截面氣孔少,爽脆而嫩滑。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豬腰瘦肉豬血湯配粿條

真正的美食,毫無意外必忠於食材的本質,最大限度還原食材的風味。“不時不食”,時令為本。無論是市井攤檔還是錦華食府,殊途同歸,如要挑出差異,也許是一份儀式感而已。當然,美食家與吃貨的差別,還是有的,就是點菜與上菜的次序,酒水的搭配。

個人而言,潮汕美食,歷經三季,到此可以終了。如有第四季,必將窮究潮汕街頭巷尾的市井美食,還原傳承自古老潮汕文化的鄉土風味:

早餐必是菜脯配糜(稀飯)或豬雜蠔仔粿汁;

午餐還是滷水鵝肉鵝雜,牛肉粿條;

超越米其林指南,去潮汕就該吃這些

生醃蝦蟹

晚餐去路邊大排檔點上魚飯(凍魚)、生醃蟹、炒時蔬,甜品要“羔燒番薯芋頭”,蠔仔烙要有特色的;

宵夜再來個特色粿汁,然後美美的抽根雪茄散散步。

明天又是另一天,如此循環,有食無類。

至於鮑參翅肚,人生一次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