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匠人將何去何從?

鄭極夫


手工匠人,顧名思義就是手工藝人。現在傳統手工藝人已經越來越少,有的已經改行從事其他行業。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一,傳統手工藝,耗時長,產出量少,款式也沒那麼新潮,跟不上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而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機械化批量生產已經逐漸取代傳統手工業,且款式與設計多種多樣。手工匠人需不斷學習,推陳出新。

其二,大部分手藝不是技術活,就是體力活,長期從事這個手藝,眼睛,脊椎,腰椎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就拿鉤毛線來說,長時間鉤織,眼睛,頸椎都會受影響。在做手工藝的同時,適量勞逸結合。

其三,現在網絡不斷髮達,各種小視頻不斷出現,如抖音,火山,西瓜,快手等等。手工匠人也應嘗試轉型,找到合適自己的定位,不再一味的埋頭苦幹。可以發展多種渠道,開直播,收徒,發小視頻等等,一可以增加自己收入,二讓更多人瞭解並去學習這門手工藝。

以上是我自己的觀點,說的哪裡不對的,請諒解。


格格喜歡手工


手工匠人將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我來淺談一下。我是一個麵塑手工藝人,更是一名捏塑愛好者,今天我就來說說麵塑手工匠人吧。

二十年前,我在北京街頭遇見了我的師傅,從此我開始熱愛麵塑,那個時候就叫捏麵人。學成以後,我也開始像師傅一樣,開始了走街串巷捏麵人,確實也受到了人們的稱讚和認可,我走到哪裡人們就誇到哪裡,我夾在人群中,被裡三層外三層的包圍著,在大家的欣賞製作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成就感和光榮使命感,更感受到麵塑市場的稀缺,可能也是因為麵塑當時也就是走街串巷的藝術,不登大雅之堂,所以沒有多少人認可為正當職業,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人去學習,再說完全靠賣手藝養家餬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還要長年在外奔波,與家人聚少離多,也造成很多人不願意從事這個職業,面臨著失傳的危機。我那個時候也擺地攤捏麵人,做了一段時間,因為多次遇到城管監察,有一次因為大家圍著我看我製作的人太多,城管來了我也沒看見,結果幾個城管過來三腳五腳一下子把我新做的麵人木頭箱子揣個稀巴爛,從此我就停止了擺地攤,但是一顆熱愛的心沒有停止,一直作為一種愛好在工作之餘堅持學習製作。

現在好了,網絡發達了,麵塑藝術學習傳播得到迅猛的發展,好多人通過網絡獲取信息,開始線上和線下的學習。造就了一大批愛好者投入學習以及作為正式職業,並且大力推廣,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買個作品給孩子玩,買個壽星送老人過生日,定製個新郎新娘人偶送給新婚人作為禮物,等等等等,大家買的多了,手藝人也就不愁賺錢養家了!最重要的是國家開始對非遺項目高度重視,支持有志之士參與扶持發揚非遺工作,比如在全國各地建立民俗村和民俗小鎮,鼓勵藝人就業,並且還讓非遺項目走進校園,大學生學習項目選擇非遺的話還可以加分,同時鼓勵允許民間藝人走進校園輔助教學工作,如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每個校園幾乎都開設了各種非遺手工課程,都有藝人上臺講課,老師們也主動跟藝人學習,好傳授給學生。

另外還有很多文化公司也進來參與傳統非遺文化的資源整合,把藝人的作品集中起來銷售到全國各地的集體和單位,甚至出口到全世界,傳播的力量相當的巨大,原本藝人的作品很難賣出去,也沒有渠道,現在好了,有了第三方的平臺,藝人的好作品再也不愁賣不出去了。他們還把藝人集中起來分配到每個地方的特色小鎮上,使藝人不再走街串巷,真正有了自己發展的平臺,登上了大雅之堂。這對藝人都是一個福音啊!去年我就被北京一家叫東方文化公司邀請去參加了他們舉辦的一場非遺復興的高級論壇大會,大會舉辦的非常成功,很多老藝人知名人士以及各種項目的傳承人歡聚一堂,在這樣一條龍的服務鏈條中,很多藝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們將會在這樣一個藝術的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傳承和發揚中國的非遺項目上他們將會做出巨大貢獻!

我也很榮幸成為一名麵塑非遺傳承人,這條路還很漫長,這條路的前景也是燦爛輝煌,一片光明,希望跟所有的麵塑手工愛好者一起學習和分享!今天我就分享到這裡。




花仙子愛麵塑


手工匠人當自強不息。

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快消品和工廠流水線作業產品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確的到了極大地提高。能在這個時代耐得住寂寞,保持的住自己生活節奏的人屬實不多了。

手工匠人太少了。

上個時代人們靠手藝過活,也是一個手藝人百花齊放的時代。我做的手工皮具只是其中很平常的一類。不過我很慶幸手工皮具經過時間的考驗仍舊存活,並且還有一大幫喜愛它的人。我學習手工皮具,我學習經營的知識,我靠它生活,養活自己,還養活了一大批人。我很慶幸我能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更慶幸我能靠它吃飯。

手工匠人將何去何從的這個問題我也經常問自己。

經過我這幾年的不斷摸索。我也有了一點自己的看法。首先就是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必須要精。但是同樣重要的就是要跟得上時代,手工技術可以達到巔峰,但是款式不會,傳播渠道也不會。

我們做流行款,也做經典款。我們在實體店展示,也在網絡上宣傳。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接受這個時代的變化,時代也會接受我們手工匠人。

加油!~!~


皮釐啪拉


作為一個70後的手工茶製作人,我一直堅持手工製茶,從鮮葉的無農殘,到手工製作的無落地,無添加,全部都做能喝的放心,買的放心,雖然沒有量,沒多少收入,至少對待得起愛茶的人,對得起我自己的良心!!!苦中作樂!






廣西三江手工茶坊老王


現在很多手工老手藝慢慢的消失了。

記得以前小時候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喊:磨菜刀剪子咯!

現在很少看到個人原因覺得不是這些老手藝人技術淘汰,而是他們老了幹不動了又沒有年輕人接班。

所以現在很多類似這樣的手工都慢慢的消失了


做建盞的小波


手工藝人將何去何從,紅燕子認為就兩字:傳,承。

很多古老而純正的手工藝正在消失,面臨最大的其實是手工文化的傳承危機。不過近幾年,國家和社會都意識到手工文化的重要性,2013年11月6日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以“宣傳、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宗旨,以提升我國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為目的。

紅燕子在塔吉克族的學員的特色作品展

1. 如何傳

傳者便是師也。師者, 傳道受業解惑也。我想很多人都應讀過韓愈的《師說》,文中說到了師之重要性。

如何傳?講真,老一輩真正的手工藝人,由於年歲已高,時代的不同,接受的文化教育有限,意識與思維受阻,如果說傳授,無疑是傳授一些技術技能,頂多再傳授一點自己在技術技能之外的一些經驗或技巧之談。但如何設計,如何創新,如何深挖手工藝的特色,無疑是難以做到的。

圖為年歲已高的塔吉克族老人傳授編織腰帶

所以紅燕子認為,現在手工藝界最急需的是培養一批熱愛手工,且有獨立意識,有思維能力,有語言表達能力,有審美理念,敢於挑戰的手工技術骨幹。接受“傳”的使命。“傳”不只是傳技術技能,更重要傳的是讓手工藝重塑靈魂的東西。

圖為紅燕子在塔吉克族的第一堂鉤針編織技術傳授體驗課

2. 如何承

承字的含義很廣,意義很深,道路很遠。一個承字,承載了學,受,擔的力量。即我們學,需要承受一些東西,比如枯燥,寂寞,貧窮,寒磣,但同時也受用一些東西,比如踏實,快樂,充實,成就。最後還有擔當一些東西。比如,義務,責任,使命,未知等等。

圖為紅燕子在塔吉克精準扶貧,感覺到貧窮落後的根本不是物質,而是思想。

3.傳與承的關係。

有了傳的火炬,承的接力棒,最重要的如何把傳承的紐帶系得更緊,更牢。

傳者,傳手工藝,不只是傳授某種技術技能,而是一種意識觀,思維觀,選擇觀,審美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多種觀念的綜合體。所以傳者還需要不斷地給自身充電,探索與發現,最終就是能把接力棒傳得更多,推送得更遠,舉得更高。讓承者除能學到技術技能之外,還要鼓勵承者樹立自己獨立的意識觀,思維方式,個性化的設計,特色的理念等等。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手工特色圈,才能最大化地發揮手工藝的創新潛力。

承者,學手工藝,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能抱著一時興趣,好玩,閒來無事的態度。要讓手工藝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所求。一方面學的是技術技能,另一方面學的是國人未來必修的文化素養,還有一方面學的是一門生活美學藝術。繼的是傳之情,續的承之意。

圖為紅燕子100堂大課中提拔出來的學員骨幹“實習師”

4.歸納

眾觀當今的手工藝品,大多是技術技能已經不是問題,最缺少的還是靈魂的東西。這種靈魂的東西其實很簡單,就是能駐入到百姓生活中,自帶感性的理念。

把來自新時代的技術創新,與傳統工藝精華部分的結合與融合,才是對傳統手工藝最好的保護與尊重。也是我們手工藝人最好的去從之路。

以上只是紅燕子對手工藝及手工藝人的一些思考。純屬個人觀點,有理無理不重要,重要的是手工藝人讓內心真正安靜下來,做好自己的本分。

紅燕子編織服裝服飾設計作品展


紅燕子自造


手工匠人何去何從?這個問題非常好,真正優秀得手工不會淘汰。原因有以下幾點:

國家一直鼓勵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高要求的機械化完成,也有無法替代的手工完成。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人希望花更多的錢買到更好的東西,這裡面手工定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LV一直用手工縫線?質感是有靈魂的。

說回自己的行業,從事銅藝定製行業很多年,我請的都是銅藝老師傅,很多一定需要手工完成的。何去何從?我公司的三個手工大師傅,每天每人工資600元,稅後啊。這麼貴,一直請,是因為,好的手工匠人不怕沒人要。一起看看他們的作品。











鑄皇實業陳輝


手工匠人不但不會消失,而是將大有作為,但前提要做好三個方面,那就是傳承、創新和匠人精神。

一、傳統手藝崛起的時代。

其實我們都沒有忘記那些古老而優秀的技藝,只是它有點老,有的只能擺在博物館讓人膜拜。但是隻要有人願意去貼近它,去重新發掘它,它的美完全可以秒殺一切。一是目前國家非常重視傳統手工業的發展,一直在扶持、宣傳、發展傳統手工業。紀錄片《傳承》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我在故宮修文物》《假如國寶會說話》等一系列節目更是引起了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潮。很多傳統的手工藝更是被國家申請為非遺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和宣揚。


二是國家和地方定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展覽,成立非遺小鎮,設立非遺傳習館、體驗區,極大促進傳統手工業的發展。

三是立足當今,面向未來。很多學校現在有傳統手工藝進校園,民間也有很大部分仁人志士致力於此,在傳統與現代中不斷交融、碰撞,激發人民對手工藝的興趣和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認同感,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


二、科技賦予生命力。傳統工藝的發展是個動態過程,與其特定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緊密相關,多依賴於傳承人的口傳身授,受制於傳承人的知識和經驗,從而限制了傳統手工藝的發展。而在現代社會,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和銷售力度;通過設專業的網站和APP學習交流平臺,加入3D、VR等元素,更加直觀地展現了手工藝製作過程,減少學習難度;信息互通使不同手工藝不斷融合,給傳統手工藝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文創青年潘武,就通過現代化理念與傳統手工藝結合,編織出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手工藝產品。


三、傳統技藝不可替代。 傳統手工來自內心的感悟,內心有力量有溫度的東西也有科技代替不了的地方。因此,我們一定要對待產品精益求精,以做工考究、精良向人們宣揚永不過時的匠人精神,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手工匠人無可替代,大有前途。


原原手包


傳承加創新

手工藝並不是傳統就一定是好的 很多手工藝受當時的技術生產力影響 並不一定完美 所以當生產力提高時 也要創新 那麼傳承的是什麼 是手工藝的精神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來自新時代的技術創新,一些可以來自對傳統工藝精華部分的重新思考,要把新技術與傳統工藝結合起來,才對傳統工藝的發展提供助力。對手工匠人的培養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當自動化時代到來 我覺的要跟上時代 但手工藝設計創作的精神要傳承 設計出更美好的事物 生產可以藉助更好的機械

人類的手工藝史 就是一部生產設備的迭代史




寒山匠居


提起匠人情懷,最近有一段話非常流行。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如果要做一個“被玩壞詞彙”排行榜,匠人精神絕對能名列其中。打鐵的、修鞋子的、配鑰匙的、手機貼膜的……一夜之間,滿大街都是匠人,他們都聲稱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只是,當板凳小攤也打出了“百年世家,祖傳貼膜”的廣告時,你會發現:這又是一個被誤解的標籤。

匠人之死

  匠人,本來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名詞,它是對藝術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匠心獨運的稱頌,是對藝術工作者兢兢業業鑽研技藝的褒揚。但是,當街頭貼膜的也開始自稱是百年世家,祖傳貼膜的“匠人”時,曾經這個頗具含金量的藝術頭銜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色彩。

手機貼膜的職業不過才短短几年,並且幾乎沒有准入門檻,任何有耐心的人,只有練上幾天,都可以貼好膜。這樣的手工活,也能叫祖傳、叫匠人嗎?

  時代的高速發展,人心的浮躁,讓“匠人”這個頗具藝術情懷的名詞也開始變得平庸和世俗。曾經,我們看到“匠人”時,會肅然起敬;如今,我們看到一些“匠人”時,會心存疑惑,會忍不住在心裡問“是真匠人嗎?頭銜裡有沒有水分?”。

玉雕行業裡的假匠人

  其實,這種現象在玉雕行業同樣存在。如今,在玉雕行業的大師、名家隊伍裡,也有一些渾水摸魚的人,假借大師、名家之名,欺騙消費者,在一些雕工並不好的玉器上冠以大師、名家的標籤,然後高價賣給一些不懂玉、不瞭解行情的新手。

  玉雕行業作為一種手工業,它也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職業,要想擁有這個行業的“匠人”榮譽,還是先問問自己有沒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這種鑽研技藝的從業態度。

  那些真正的玉雕大師,哪個不是經歷過多年的技藝磨鍊,哪個不是對手中的玉精雕細琢,哪個不是擇一事而終一生。他們篤定、嚴謹,對玉雕技藝有著完美主義式的苛求。這才是真正的匠人。

這個年代,誰在冒充匠人呢?誰在不斷拉低匠人頭銜的含金量呢?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有人之所以喜歡給自己冠以匠人頭銜,無非是因為消費者在意這個頭銜,願意為匠人這個情懷買單。

真正的匠人永遠是時代所需要的,因為他們推動著時代的進步,能為人們創造更好的產品。但匠人必須先付出才行,必須擁有核心技術力。你不能開個玉器店或者玉雕工作室,再隨意弄點產品就聲稱自己是匠人;你不能花錢跑關係辦個大師證書,就真的認為自己是匠人了;更不能靠著各種炒作的手段炒出來一些名氣,然後就到處以匠人自稱。

匠人的未來

  一時的趁虛而入不代表將來也會一帆風順。正所謂,退潮之後,就知道誰在裸泳。隨著玉雕行業的消費者越來越理智,懂玉的玩家越來越多,那些並無真才實學的“玉雕匠人”的生意將會越來越差。

加之人們開始迴歸理性,更加看重玉的質地、雕工和創意,不再以大師、名家等頭銜為唯一選擇標準,所以,這些偽大師、偽名家、偽匠人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直至被市場淘汰。

  未來的玉雕行業,比拼的是創意和雕工。如果一味地講情懷,講態度,但不講水平,不講技藝,那麼,對不起,消費者不會再買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