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共享有三難:“不願”“不敢”“不會”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專題講座,專家表示——大數據共享有三難:“不願”“不敢”“不會”

作為人口大國和製造大國,我國數據產生能力巨大。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舉行的專題講座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梅宏在回顧過去幾年我國大數據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時總結:“進步長足,基礎漸厚;喧囂已逝,理性迴歸;成果豐碩,短板仍在;勢頭強勁,前景光明”。

預計2020年我國數據總量佔全球1/5強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推進,各行業數據資源採集、應用能力不斷提升,將帶來更快更多的數據積累。

梅宏介紹,預計到2020年,我國數據總量有望達到8000EB,佔全球數據總量的21%,將成為名列前茅的數據資源大國和全球數據中心。

我國一些互聯網公司建成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大數據存儲與處理平臺,並在移動支付、網絡徵信、電子商務等應用領域取得國際先進甚至領先的重要進展。隨著政務信息化的不斷髮展,各級政府積累了大量與公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系統和數據,併成為最具價值數據的保有者。

在科研投入方面,前期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在大規模集群計算、服務器、處理器芯片、基礎軟件等方面系統性部署了研發任務,成績斐然。“十三五”期間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實施了“雲計算和大數據”重點專項。我國已經具備加快技術創新的良好基礎。

大數據治理體系尚待構建

“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在大數據方面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補上的短板。”梅宏首先提到,目前我國尚無真正意義上的數據管理法規,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數據管理需求。

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將有利於打通不同部門和系統的壁壘,促進數據流轉,形成覆蓋全面的大數據資源,為大數據分析應用奠定基礎。

講座中梅宏提到,我國政府機構和公共部門已經掌握巨大的數據資源,但存在“不願”“不敢”和“不會”共享開放的問題。

例如: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由於技術人員缺乏,政務業務流程優化不足,涉及部門多、鏈條長,長期以來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等問題,導致很多地區、鄉鎮的綜合性窗口難建立、數據難流動、業務系統難協調。同時,由於辦事流程不規範,網上辦事大廳指南五花八門,以至於同一個縣市辦理同一項事件,需要的材料、需要集成的數據在各鄉鎮的政務審批系統裡卻各有不同,造成群眾不能一次性獲得準確的相關信息而需要“跑多次”。

在數據共享與開放的實施過程中,各地還存在片面強調數據物理集中的“一刀切”現象,對已有信息化建設投資保護不足,造成新的浪費。

此外,近年來,數據安全和隱私數據洩露事件頻發,凸顯大數據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融合應用有待深化。

共享開放是大數據資源建設的前提

“大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強大的信息技術產業和全面深度信息化賦能的傳統行業無疑是數字經濟的基礎。”基於自己在大數據領域的研究實踐,梅宏建議,大數據治理須從營造大數據產業發展環境的視角予以全面、系統化考慮。

在國家層次,重點要在法律法規層面明確數據的資產地位;在行業層次,重點要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框架下,充分考慮本行業中企業的共同利益與長效發展,建立規範行業數據管理的組織機構和數據管控制度;在組織層次,重點要提升企業對數據全生命期的管理能力,保障企業自身的數據安全及客戶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信息。

“在數據治理體系建設中,數據共享開放是大數據資源建設的前提,在現階段重要性尤其突出。”梅宏認為,在平衡數據共享開放和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的關係時,還需要強調應用先行、安全並重的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