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塔機空中起舞——記廣西建工集團建築機械專家姜渭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II標段)、南湖名都廣場、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大樓、廣西大學圖書館、北京大興機場國際航站樓……但凡有廣西建工集團項目建設的工地,你總能看見一個個擎天佇立的“巨無霸”“長臂俠”塔機在空中揮舞。廣西建工集團建築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工程師姜渭就是這些“巨無霸”塔機的改良者和設計者。

“小時候我在大興安嶺林區最喜歡看一輛輛重型機械運輸木材,特別崇拜那些駕馭‘大傢伙’的人,我當時就想長大以後要做跟重型機械打交道的人,現在夢想成真啦。”姜渭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很滿意。

大學畢業進入廣西建機公司後,姜渭天天圍著從小就喜歡的機械設備轉,感覺很踏實也充實。在他眼裡,塔機、施工升降機、液壓式壓樁機、混凝土機械這些大型設備不是僵硬冰冷的“長臂俠”“巨無霸”,而是溫情脈脈的親密夥伴。為了深入瞭解親密夥伴,工作以來他不知道啃了多少本厚厚的專業大部頭書,經常為了弄懂弄通一個機械原理,四處拜師學藝。

由於肯吃苦、愛動腦、勤學習,姜渭獲得了出省、出國學習的機會。在國外,他接觸到了很多先進的建築機械設備,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為後續的設計研發工作奠定了基礎。從車間、國內和國外辦事處、研發部門及其他技術相關的部門,他基本上都輪了一遍崗,把建築機械的門道摸了個清,開始勇挑技術大梁。

一次他被派往馬來西亞做售後技術支持,不僅要克服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的困難,還要挑戰獨自解決突發問題、臨時救場的能力。有一天在工地,施工方急著吊運混凝土,工地上排滿了等待吊運的混凝土運輸車,偏偏這時候公司塔機出了問題沒辦法工作。混凝土運輸車裡的混凝土如果等待時間過長則會造成離析,只能倒掉,損失不小。現場一片混亂,抱怨聲四起。“作為項目的工程技術員,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事情發生在半夜,現場只有我一個人是技術員,如果修不好,損失無可估量。”姜渭來不及多想,爬上塔機仔細檢測,逐個排查,找出故障並想辦法解決。當塔機能正常吊運混凝土時,姜渭如釋重負,而此時已是凌晨五時多。

“幹我們這行除了要挑戰技術難度之外,還有來自高空作業的壓力。有時候塔機是在幾百米高空上出問題,晚上四周黑漆漆的還颳風,但我必須得爬上去修。”姜渭說,他曾經在百米高空上,走過搖搖晃晃的長臂去處理塔機故障。

國內工程機械發展起步較晚,塔機、施工升降機等建築機械國內製造起步更晚,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在國內出現。以前產品基本要靠國外採購,建築機械的設計製造研發在當時想都不敢想。當年全國四大知名品牌的建築機械廠家有瀋陽建機、北京建機、四川建機以及廣西建機。近年來,中聯重科、徐工、三一重工等工程機械巨頭涉足建築機械領域,發展很強勁,姜渭感覺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姜渭對這些“巨無霸”“長臂俠”設計工作情有獨鍾,不離不棄地堅守了25年。要想在激烈競爭中立足,只能依靠創新。在姜渭眼中,創新就是應用新思維、新發明和新特徵的一種設計理念,促進產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創新意味著更新,創造出新的東西,並逐步發展成為自己的核心技術。

20世紀90年代,姜渭剛開始搞建築機械設備的設計研發時,由於缺乏設計經驗,曾遇到不少挫折。“有時候自信滿滿設計出來的作品總被現實‘打臉’,不是製作有問題就是使用方面出狀況,挺懊惱的,一度懷疑自己不適合做這行。”煎熬、焦慮、沮喪、彷徨等情緒經常“來訪”,但不服輸的他一遍遍研究圖紙,隔三差五泡車間……經過半年時間的摸索,改造後的設備操作靈活,各項指標均滿足設備相關技術要求。

姜渭除了負責建築機械新產品的設計研發,還要到車間指導安裝,當一臺臺由他設計出來的“作品”被運往各個建設工地時,姜渭倍感欣喜,很有成就感。“這些機械設備在別人眼裡或許只是一堆冰冷的鐵塊,但是在我看來,它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他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自己的第一件作品——QT900動臂式塔機。當時國內還沒有這種型號的塔機,該機最大工作幅度50米,最大起重量8噸,附著式最大起升高度176米。有些國家對於工地的建築機械有著嚴格規定,建築機械在工地上有領空權,塔機的工作不能超出工地範圍,如果是常規的水平臂塔機就不好佈置,所以對動臂式塔機需求很大。經過多次研發和改進,姜渭如願以償設計出了這款能夠俯仰的動臂式塔機。

他1996年研發製作的第一臺QT900動臂式塔機在馬來西亞進行試用,反響良好。這款機械設備經過進一步改進完善,現除了應用在國內的建築工地上,還走出國門,在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阿聯酋等國家的空中“起舞”。(廣西日報2019年10月26日第00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