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是如何填裝魚雷的?

楊過滒


潛艇出海作戰,帶著大量的魚雷、水雷和導彈運載箱等武器。這些武器個頭都很大,有6、7米長,一兩噸重,如何將其從基地碼頭上裝載到潛艇魚雷艙裡,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工作。

將它們從碼頭上轉移到潛艇魚雷艙內的過程叫“裝載”;把魚雷從雷彈存放架上裝入魚雷發射管中的過程叫“裝填”。

通常來說,主流的裝載方式有兩種:

一、從魚雷發射管的上層發射管直接裝入魚雷艇,中小型潛艇使用較多,相當於發射魚雷的逆向操作。

1、潛艇要繫泊在專用的裝雷碼頭上。碼頭上有一個浮體平臺,平臺上的凹槽與潛艇頭部形狀吻合。將魚雷放到發射管正前方的魚雷托架上。

2、潛艇艉部壓載水艙注入一部分壓載水,使潛艇小幅度尾傾,將艇艏魚雷發射管抬出水面,防止進水。艉部魚雷管裝載時方向相反。

3、將魚雷發射管前後蓋互鎖系統解鎖,前後蓋同時打開,形成一條順暢的通道。

4、將鋼絲繩通過魚雷發射管伸出來,固定到魚雷後部,啟動電動絞車將魚雷慢慢拉入魚雷艙。進艙後用電葫蘆吊起魚雷,放置到兩側或下層存放架上固定好,就完成裝載了。

這種方式操作簡單方便,不需要對潛艇做任何改動,佔用空間小,很適合中小潛艇使用。

但這種裝載方式對環境要求太高:海況要好,不能有大風浪;要在專用碼頭上進行;無法在海上用補給艦補給,只能回基地,使用範圍較小。

二、另一種從魚雷裝載艙口裝載,通常在大型潛艇上使用較多。

魚雷裝載艙口在潛艇耐壓殼體上方,指揮台圍殼前方。開口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後,主要由上甲板空間決定。如果艙口與指揮台圍殼距離太近,就只能朝向前方。這個艙口也是艇員從艏艙進出潛艇的通道。

裝載魚雷時:

1、打開裝載艙口,用吊車先將魚雷放到裝載裝置的托架上,固定好。

2、啟動裝載裝置上的動力系統,使裝置上的魚雷存放托架與潛艇魚雷艙內的托架對接,形成一條約25°~40°的傾斜滑道。

3、解開魚雷固定帶,用絞盤將魚雷慢慢滑入艇內,用電葫蘆吊起放到存放架上。

這種方式使用範圍廣,艙口開在上方,受風浪影響小,在海上可以用補給艦上補給。缺點是在艇體上開口結構複雜,對潛艇結構強度、耐壓程度的嗓聲水平等有影響。

三、垂直吊裝方式。

美國“俄亥俄”級潛艇艇身直徑大,裝載的魚雷短,魚雷艙佈置在底部,所以能從前進出閘室垂直吊入,是一種特殊的裝載方式。

▲“俄亥俄”級潛艇吊裝魚雷

當需要向發射管裝填魚雷時,先將魚雷上的固定帶解開。再利用存放架上的牽引滑軌,用鋼絲繩牽引魚雷推入發射管中。法國的潛艇特殊些,不是在滑軌上推,而是將魚雷吊起來推入發射管。

現代潛艇就是用以上方法,將魚雷、水雷、導彈裝載進魚雷艙,再裝填到發射管的。


和風漫談


潛艇填裝魚雷的工作相當的麻煩,主要是潛艇為閉封式空間,強調開口要少要小,即便開口了,也可以進行嚴格密封。魚雷又是一個大件裝備,重量都不輕,個頭也不小。大體方法其實就是二個,大型化的潛艇因條件效好,可以在潛體上面設置傳用的魚雷裝填口,其實就是一個斜的通道,這樣只需要藉助於吊車等,即將從魚雷裝填口直接將魚雷順著傾斜通道進入潛艇的魚雷艙,這個方法在設計相對麻煩一點,操作也複雜一些,故而使用的不多,主要是大體潛艇可以使用。

另一種方為直接通過魚雷發射管進行裝填,與發射魚雷的過程相反吧。整個過程相對麻煩許多,要求也效高,這時讓潛艇輕載,主要是把壓載艙的水排也去,讓魚雷發射管口露出水面,通過選用艇首部的上部魚雷發射管,前在發射管口前面,布軒一些輔助

工具,各國採用的方式不一樣,其實質就是輔設一個裝填平臺,人員可以站到上面進行操作,必須有一個滑道,正對魚雷發射管口,只要把魚雷吊放到滑道上,即可以經過發射管將魚雷送入潛體內。

後一種方法,在操作上麻煩,要求也高,大風大浪情況下不能進行,但是對於潛艇設計來說,卻相當有利,因為不需要考慮開設專用通道的問題,只要設計上,多少考慮一下即可。

當然了,無論採用那種方法都可以達到目的,沒有那種方法更好的問題,這只是一種保障性的工作,不存在什麼差異性問題。


麥田軍事觀察


在艇艏通過魚雷發射管口進行裝填,先將艇艏排空壓載和尾艙注水,造成艇艏稍顯上抬,在艇艏佈置專門浮筏托起,艇艏上部魚雷管露出水面,裝載人員就位,艇艏有一開口,裡面是軌道,水平吊起魚雷,通過吊車吊到軌道上,魚雷倒退塞入潛艇內魚雷艙發射管內。多用於老式潛艇。

專門的魚雷吊裝升降口裝填。在潛艇魚雷艙上方打開裝載艙蓋(是自魚雷艙向艇艏上方表面覆蓋整流艙蓋)直通魚雷艙,在專門港口碼頭泊位開啟艙口,裝魚雷時直接將魚雷放入升降口傾斜著順向艙口滑下艙室。多用於新式潛艇。


自己一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360,"vname":"Armada Espa ola - Hoy te llevamos por el recorrido que... Facebook.mp4\

邢小燕


魚雷的裝填,的確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在空間有限的潛艇裡,擺弄一枚重幾噸、幾米長的魚雷是很花功夫的。我想,許多人問這個問題時,其實可能是有兩個疑問的。一是魚雷如何填裝進潛艇裡;二是在戰鬥中魚雷是如何填裝進魚雷發射管裡。

先答第一個疑問,魚雷如何填裝進潛艇裡的?潛艇因為要潛入水下幾百米,密封性要求很高,所以艦身上能少開窗口就少開窗口,窗口能開多小就開多小,這就註定將魚雷塞進潛艇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現代潛艇基本上就兩種方法將魚雷塞進潛艇裡。一是在潛艇身上專門開一窗口,用作運裝魚雷的通道;二是直接從魚雷發射管將魚雷塞進去。不過不管哪種方法,都是很麻煩的。

(如圖,就是在潛艇身上專門開一個窗口將魚雷塞進艙內)

(這個就是直接從魚雷發射管將魚雷裝進潛艇內的,這樣可以減少在潛艇上開窗口)

第二個疑問,戰鬥中魚雷是如何填裝進魚雷發射管裡的?潛艇剛用於海戰時,其實潛艇的魚雷發射管只是裝一發魚雷沒有備彈的,打完就完,要裝第二發就得回基地。後來潛艇噸位做大了,艇內空間也大了,才有備彈。但裝第二枚魚雷仍是很麻煩,基本是人力加機械,人推馬拉的。所以,過去潛艇海戰時,都是一擊即退或將發射管裡的魚雷打完就脫離戰場,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二次裝填魚雷後再返戰場。不過現在基本是自動化裝填了,打完一發,即可填裝第二發,一個海兵就可完成。

(複雜的魚雷裝填設備)


50後男人


海上補給魚雷費時費力,而且幾乎沒有什麼意義,魚雷不是炮彈那麼容易高消耗的東西,魚雷打光的時候潛艇上人員和機械也早就到極限了,完全應該會港口休整補給。港口的潛艇一般要麼是通過魚雷發射管口進行裝填,或者通過專門的魚雷吊裝艙口裝填,無論哪種方法,一次都只能裝填一枚魚雷或者其他武器,所以整個操作是非常費時費力的。


圖為宋級改進型潛艇這樣吊裝魚雷。

近日,一張中國海軍新型潛艇在碼頭吊裝魚雷的圖片在網絡上曝光。


合襯vad


一共三個方法。大型化的潛艇因條件效好,可以在潛體上面設置傳用的魚雷裝填口,其實就是一個斜的通道,這樣只需要藉助於吊車等,即將從魚雷裝填口直接將魚雷順著傾斜通道進入潛艇的魚雷艙,這個方法在設計相對麻煩一點,操作也複雜一些,故而使用的不多,主要是大體潛艇可以使用。



另一種方為直接通過魚雷發射管進行裝填,與發射魚雷的過程相反吧。整個過程相對麻煩許多,要求也效高,這時讓潛艇輕載,主要是把壓載艙的水排也去,讓魚雷發射管口露出水面,通過選用艇首部的上部魚雷發射管,前在發射管口前面,布軒一些輔助工具,各國採用的方式不一樣,其實質就是輔設一個裝填平臺,人員可以站到上面進行操作,必須有一個滑道,正對魚雷發射管口,只要把魚雷吊放到滑道上,即可以經過發射管將魚雷送入潛體內。

後一種方法,在操作上麻煩,要求也高,大風大浪情況下不能進行,但是對於潛艇設計來說,卻相當有利,因為不需要考慮開設專用通道的問題,只要設計上,多少考慮一下即可。

當然了,無論採用那種方法都可以達到目的,沒有那種方法更好的問題,這只是一種保障性的工作,不存在什麼差異性問題。


深度解說家


潛艇裝填魚雷或導彈,就是兩個途徑,第一是從出口往後裝,第二是從進口往出口裝,但大部分是採用前者,從一個口裝進管後,拖進艙內,用吊葫蘆再往其它管或架上倒,這就是潛艇裝雷程序。其它朋友說,裝填和裝載魚雷不一樣,說法不一樣,實際是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