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起 老四川三湯 那才叫個鮮香

話說牛肉,不可不說到“老四川”。可以這樣說,無論是天山貴客、內蒙友人、還是珠江嘉賓,只要喝了“老四川”的三湯,品了“老四川”的三肉,無不拍案叫絕,驚為天下珍餚。尤其是觀賞了“老四川”三湯三肉的烹飪工藝,更是譽為巴蜀絕品,人間佳饌。

當然,說起“老四川”,龍門陣就有得擺了。1930年,來自四川自貢市的鐘益鳳、嚴文治夫婦先在重慶國泰電影院門口的路邊上,擺個掛著“亮油壺”賣夜市的小攤子,賣燈影牛肉、精毛牛肉、煙燻牛肉等。夫妻倆晝夜辛勞精心研製出,片薄似紙、紅潤透亮、麻辣香美、滋味濃醇的燈影牛肉,食客只要一品嚐便會愛不釋口,於是口碑四傳生意十分興旺。

當時上海《新民晚報》有位駐渝記者尤喜食她們的牛肉,稱其牛肉“香濃味醇,利口醒胃,最能代表川味神韻”。他見這麼好的牛肉,這樣好的生意,竟連塊招牌都沒得,於是就做了塊一尺多長的黑漆金字小招牌送給他們,取名“老四川”。鍾易鳳夫妻倆就把這“老四川”的招牌掛在攤子上,生意更是愈加興隆。其後鍾易鳳夫婦積攢了些錢,便在重慶八一路開了家正兒八經的“嚴記牛肉館”,仍掛牌“老四川”。以“三肉”,即燈影牛肉、 精毛牛肉、煙燻牛肉享譽重慶。這便是“老四川”的由來。

北風起 老四川三湯 那才叫個鮮香

老四川大酒樓

再說1937年“七七事變”後,有三個逃難到重慶來的上海人,為謀生計合夥在重慶市區白龍池開了個小飯店,專賣牛肉湯和燒牛肉。做了兩年,生意不見起色,就把小飯館轉讓給了一個在長江跑船的船主駱雲亭。此人祖籍廣東,在重慶多年,對重慶人的口味喜好較為熟悉,加之諳熟經營生意便漸有起色。1943年,駱雲亭聘請了重慶名廚陳青雲主廚,陳用其在清真館子幫工所掌握的經驗,對牛肉湯的製作進行了改進,把牛肉湯燉得油重味足、湯質清亮,取名清燉牛肉湯,一時間口碑四揚,頗受食客喜愛。

陳青雲見擴大後的飯館沒有店名,就建議駱雲亭借祖籍廣東之簡稱取名“粵香村”,生意此後更加欣欣向榮。到1947年,駱雲亭因忙於船運無暇顧及粵香村生意,又轉讓給了當地的一個保長王雲甫,陳青雲仍留在粵香村主廚。其時,粵香村每天僅清燉牛肉就要用幾十斤黃牛肉,並與後來開發的枸杞牛尾湯、枸杞牛鞭湯一道成為粵香村的招牌名菜,被重慶人譽為“陳氏三湯”而名冠巴蜀。

1952年,粵香村老闆王雲甫返回北碚老家。其店無主處於關門歇業的境地,陳青雲不忍看著費心盡力做出的品牌就此消失,便動員幾個師兄弟一起承頭,以只管吃飯不拿工資的方式將店支撐起來,直到50年代中期,粵香村成為重慶市第一家公私合營餐館,陳青雲又回到自己的湯鍋崗位上負責“三湯”的烹製。1964年重慶市飲食公司把鍾易鳳夫妻倆的“老四川”併合到粵香村,仍以“老四川”為名。從此陳青雲的“三湯”,加上鍾易鳳之“三肉”便成為“老四川”無以媲美的響亮招牌。

北風起 老四川三湯 那才叫個鮮香

清燉牛尾湯

陳青雲可以說把大半輩子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進了“三湯”的煉製上。他對“湯”的製作精心到了極致。清燉牛肉湯大家比較熟悉,不必多聊,只是這牛尾湯和牛鞭湯較為獨特。清燉牛尾湯和枸杞牛鞭湯都是名冠巴蜀的川菜佳餚。此湯菜之美,行業中一句名言即可見其非同一般。“寧加一瓢肉,不添一勺湯”,足見此湯之寶貴。清燉牛尾湯,湯汁香濃,湯味鮮美,牛尾質地耙軟,離骨化渣,老少尤宜,配上香菜和油酥鮮辣豆瓣或香辣醬蘸碟,極富鄉土風味。枸杞牛鞭湯,因配有枸杞等中藥材,故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用。牛鞭,又名牛衝,為雄性黃牛的外生殖器,富含高蛋白,有壯陽補體之功效,故又叫牛鞭壯陽湯。此湯濃醇鮮香,肉質細嫩,不失為滋補佳品。

老四川之“三湯( 清燉牛肉湯、牛鞭湯、牛尾湯)”,這“湯”字可就暗藏玄機,要把水製成湯,前後需費九道工序;解骨、浸漂、煨燉、看火、掠沫、濾渣等。前日黃昏開火,燉湯人通宵達旦守侯鍋旁,偷不得懶,打不得盹,保持一盞燈的火勢,使湯聚蘊而不發。只見鵝蛋大的氣泡,蠢蠢欲動,掙扎著衝破厚厚的油層;湯麵油光湛然,波瀾不驚;油層下水深火熱,暗流洶湧,如此爆燉近十個小時方可。次日清晨,漸漸熄火,一切才歸寧靜。牛肉既不失性,味已出神入化,一綴而散,老少皆宜了。

有人煞有介事地說:“每當夜靜更深之際,陳老師便向鍋中投入了奇奇怪怪的調料。”陳老師笑笑回答說:“做任何事,竅門總是有的,但沒有傳說的那麼神秘。常言道:‘欲學真本領,需下死工夫。’而一般人缺的便是這個。所以燉湯的法門,即使坦誠相告,你也無法實施,誰會花上八、九個小時,人不離灶地去燉一鍋湯呢。”顯而易見,這不僅僅燉的是一鍋湯,它其實展示的是一種契而不捨、精益求精的精神。

北風起 老四川三湯 那才叫個鮮香

當歸雞肉牛鞭湯

陳師傅總結燉湯要過九道關:選料、解骨、浸漂、煨燉、用火、掠沫、濾渣、加調、調味。行業內則稱其為“燉湯五絕”:

一,用料絕。燉湯用胸肋,牛尾取中段,牛鞭去皮除腥。

二,加工絕。黃昏開火,通宵達旦不離人,觀火、調火毫不馬虎,保持一盞油燈的火勢,使湯沸而不發、油光湛然、波瀾不驚,而油下則水深火熱、暗流洶湧。如此十幾個小時煨燉至清晨熄火,鍋中方才風平浪靜,其湯與肉性不失、味不散已是出神入化。

三,功效絕。牛肉性味溫和、營養豐盛、養氣生血、強筋健骨、老少宜食。

四,調味絕。用姜、蔥、花椒、酒、鹽調味,各料精心投放、恰到妙處,既不傷湯肉本味,亦使味豐美香潤。

五是色香絕。金黃油層蓋面,清爽肉條沉底,湯汁清澈如鏡,配料晶瑩似玉;一湯在手,觀之悅耳,聞之喜鼻,嘗之醉舌,令人神往。

再說老四川的“三湯”出堂上桌時,按陳師傅的規矩,要先把煮好的蘿蔔或冬瓜放進碗中,再把牛肉片子加在上面,撒上味精和自制的炒鹽,最後舀進鍋中的原湯。其湯看似平靜無氣,其實滾燙灼舌。陳青雲師傅的湯還有三不添加。一是大甕子鍋內熬湯,一次性加足水,中途絕不再加水;二是上桌後,無論客是何人絕不添湯;三是調製的香油豆瓣味碟,也不添加。不僅如此,他還自立規約:只要牛肉片或牛肉湯兩樣有一種賣完,剩下的湯或肉絕對不出堂。由此可見可見陳青雲對他的招牌“三湯”是多麼看重和精心維護。不是牛羊產地的重慶,不是正宗清真館子的“老四川”,卻有著如此高超的烹飪牛餚之技藝和專家名師。烹調出舉世無雙的絕代佳餚。這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心悅誠服。

北風起 老四川三湯 那才叫個鮮香

清燉牛肉湯

附清燉牛尾湯之老四川烹製法:

原料:鮮黃牛尾1250克(亦可用犛牛尾),料酒(啤酒)100克、姜塊50克、花椒3克、味精2克、川鹽3克;

烹製:1. 去皮處理淨的牛尾,選用中段,去除殘渣和殘毛,沖洗乾淨,在每一骨節出切進約2/3,不可完全切斷,放入清水浸泡20分鐘;

2. 燉鍋下開水3000克,置旺火上,放入牛尾燒開,打去浮沫,放入姜塊、花椒、料酒、改用小火燉至七成耙軟,撈出牛尾,然後濾去湯中的姜、花椒等沉澱渣滓,,把牛尾重新放入湯鍋裡,若是用啤酒,即可在此時加入,然後小火燉制肉耙軟離骨,放入鹽和味精即可。上桌配置香菜、油酥香辣醬蘸碟。

北風起 老四川三湯 那才叫個鮮香

燉牛尾湯

《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中國川菜名師教授堂顧問

《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圖文原創·江湖饕客 向東 2019.10.28 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