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雙11,對商家只意味著GMV嗎?

hugh007



怎麼會,這個世界上有的人賣東西是為了賺錢,有的人賣東西是為了少賠錢(翻過來思考也是賺錢)。而雙十一這樣的活動,也就給我們的商家提供了這樣的一種機會。一般來說,對於商家而言,雙十一的活動主要有以下三種作用:

第一種:幫助清理庫存

中國不僅僅是製造業大國的問題,中國是製造業過剩的問題。尤其是服裝這種商品,中國有大量的工廠源源不斷生產各種商品。但是,有一些商品,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從原本的熱銷商品變成岌岌可危的庫存品。

比如說衣服這個東西,首先衣服是分季節性的,廠商,尤其是快時尚品牌的廠商,每款衣服的銷售時間大約只有3個月左右,如果賣不出去,那就真的變成庫存商品了。比如說曾經周杰倫代言的美特XXX,每個季度線上線下推出上百款衣服,每個顏色對應不同的尺碼,如果說銷售季節過去,那麼賣不出去的衣服就成為了過季的“庫存款”。放在倉庫裡面,佔地方,耗資源。

怎麼辦呢?一方面可以低價給到很多社交電商平臺,據說拿庫存貨都是可以按斤稱過來的,然後這些電商平臺再賣給三四線城市去,另外一方面還可以出口給其它國家,東南亞、非洲,甚至是俄羅斯。當然了,還有一塊就是我們的雙十一了,乘著這個機會低價清倉掉。如果不清倉,堆著就會產生成本,時間越長就越不好賣。

第二種:推廣新品,打品牌

前面網上有一個聽起來很悲催的言論,說對於雙十一而言,品牌根本不用發愁去參與所謂的促銷啥的,只要適當優惠,消費者自然就會湧進來搶貨;也就只有那些沒有名氣的店鋪,才會想方設法參加活動,發優惠券,搞幾倍膨脹啥的。雙十一檢驗的從來不是促銷效果,而是檢驗品牌建設的效果。是不是很扎心。

確實,對於很多商家而言,尤其是依附於電商生存的商家,其實並沒有那麼多錢做其它渠道的推廣,只能在雙十一的時期想辦法搞促銷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品牌,用極低的價格推新品,無非就是希望把品牌打出去,真的太難了。

我有兩個朋友是目前一個網紅泡麵的員工,這次雙十一打算全渠道推廣,淘寶就不說了,優惠券活動發起來,而且還找了頂級的流量主播幫忙帶貨,佣金超過50%,基本上就處於不賺不賠(計算入運營成本還是賠)的地步,但是核心就是為了打品牌,衝GMV,為後續的新品鋪路,把店鋪的量刷起來,之後再賺錢。

第三種:表面降價,實則賺錢

有句話說的是,你不做電商這一行,你就不會知道過去自己交了多少智商稅......我去年跨進電商這個行業,從我們招商小姐姐那邊買了不少便宜好貨,真的省了不止一半的錢......

實際上很多商品的價格,真的......你只要有熟人,價格低到你想哭。我就那個最簡單的例子,拿蘋果電腦來說,大家覺得是不是貴得要死,想買個好一點的動不動就要飆到兩萬去了......但是,某寶上有一家鵝廠員工開的Mac電腦專賣店,國行正品,不開票的價格約等於官網售價的7-8折左右,直接便宜4千多塊錢,而且人家還是可以賺不少錢。你說有內部員工也好,其它渠道也罷,只是看起來撿了實惠。

這次雙十一,另一家很大的天貓蘋果經銷商也是一樣,也是拿出了8折左右的價格,最關鍵支持24期花唄免息分期(蘋果官網花唄只支持12期),看起來也很實惠對吧,預定的人不少,累計預售數量已經幾百人了,光是流水就可以上千萬。但實際上,渠道商拿貨價格真的很低

......

iPhone 11供貨價格要低於PDD上面的價格,商家怎麼樣都是賺的。

商家畢竟不是公司啊,GMV不能代表什麼東西。


宋東珂


希望能幫到你:

如果僅僅是關注GMV,那麼,無論商家還是平臺,只會在乎把貨賣出去,期間甚至有人無所不用其極,不顧及客戶的體驗。但是,長期的商業發展表明,一錘子買賣不是品牌商的良性發展,在高銷售額背後的運營能力提升才是關鍵。

  雙11一直被看做是阿里巴巴整個生態的試金石和測試機。我們看到,每秒數十億次的成功交易錘鍊出來了現在行業領先的阿里雲,一天數億個包裹的正常配送也帶給了菜鳥網絡的不斷成熟,現在,數字化轉型的各商業品牌也正好利用雙11的機會測試下自己“幾斤幾兩”。

  我們生活的一個數字化的時代,線上與線下的新零售快速發展,很多品牌也在探索一體化的經營模式,無論是前段的掃碼支付,還是後端的庫存管理,也包括人員組織和需求分析,取得了很多進展。但是,數字化的經營成果更需要極端條件下的嚴苛測試,才能真正發展不足,才能真正看出含金量,雙11毫無疑問是最佳的平臺。


歡樂喜劇多


簡單的來說就是去除庫存,盤活閒置。把過時的全部提價再降價處理,另類促銷而已,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有好用便宜的東西買點就行了,對商家而言就是打打廣告和發佈新產品,總的來說就是不管東西有多便宜或者是有多好,只要我們能用的到,可以用合適就行,不必要非要等到雙11來買,人一衝動就容易買東西,這些東西都是精心策劃好的,我們擦亮眼就行了。


龍大糧油


隨著交易基數越來越大,GMV放緩是必然的。GMV規模發展到一個水平之後,更多的需要關注這個行業的變化,比如短視頻、比如C2M對於供應鏈的改造,比如拼購模式之間的戰爭,比如下沉市場


財報看公司


雙十一,是營銷大師的一種策略,一種吸引人的噱頭,是一種成功的營銷方式,在全國形成風氣,不買都跟不上時代。可以說是很成功的營銷方案


放假的懶羊羊


2019年的雙十一看點不只是GMV,更大的看點是拼多多完勝京東多少以及拼多多和淘寶的差距還剩多少,這是最大的看點。其次是消費者線上消費情況以及消費品種的偏好。讀懂雙十一才能更好讀懂中國


阿呆貓


2019年的雙十一,對於商家來說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從消費看趨勢,從用戶消費行為看未來潛在機會。比如2018年雙十一的電器銷售GMV1個億(GMV:消費總額),其中大件電器銷售8千萬,小件電器銷售2千萬。但是大件電器過去幾年增速每年遞增逐漸減少,小件電器銷售增速每年以20%速度增長。由此可以看出未來需要穩住大件市場,著力佈局小件生產,優化生產線才是重點。

GMV只是一個維度的參考,需要結合其他的多因素去考慮,通過現象看本質,不斷挖掘為什麼才能更好接近本質。這只是給你一個參考,純手打,還在考核期,給個支持哈老鐵


互聯網快訊7x24


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一般只有平臺類的電商網站才喜歡這麼說法,比如淘寶,TMALL

在電商網站定義裡面是網站成交金額

這個實際指的是拍下訂單金額, 包含付款和未付款的部分

而銷售額一般對應的是b2c自營網站,那個就是實際流水了

以前一些活動銷售額的新聞報道,網站喜歡給的是GMV金額, 無他, 數字大,好看!

實際付款金額要略低一些,因為有時候是隔天付款,但是訂單成交是在當天

當然,實際訂單可能不支付,所以GMV肯定大於實際銷售額

所以這個是經常出現在報道和新聞裡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