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晒三季度“成績單”:有車企虧字當頭,有車企鼓起腰包

开晒三季度“成绩单”:有车企亏字当头,有车企鼓起腰包

與即將到來的冬季一樣,車市寒冷仍未改變。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11.4%和10.3%。不過,降幅收窄的趨勢相對明顯。

“2019年車市進入劇烈下滑期,車企們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也大打折扣。‘國六’排放標準實施之前的清倉等舉措帶來的利潤損失,在6月進入轉折點,車企們的效益下滑趨勢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認為。

不過,在車市下行期,多數上市車企業績仍難言樂觀。目前,車企三季度財報密集“出爐”。多家車企“虧”字當頭,僅有少數車企出現了正增長。

多數車企業績下滑

車市寒流沒有放過每個角落,在已上市的整車企業中,有八家已發佈三季度報及業績預告,其中多家車企都呈虧損狀態。

長安汽車(000625.SZ)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其淨虧損約在24億~28億元,同比下滑幅度約在306.35%~340.74%,是目前公佈業績中虧損排名較高的車企。

與之相應的是,長安汽車的銷量也呈下滑狀態。前三季度,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約為122.6萬輛,同比下滑23.6%。一直扮演長安汽車“利潤奶牛”角色的長安福特與長安馬自達2019年累計銷量分別同比下滑58.2%和25.4%。

與此同時,一汽轎車(000800.SZ)也公佈了業績預告,預計今年前三季度淨虧損約為2.36億~2.96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35億元。“國內乘用車市場整體環境不佳”與“國五和國六排放標準的切換”是一汽轎車給出業績虧損的解釋。

同樣備受煎熬的還有眾泰汽車(000980.SZ)和力帆股份(601777.SH)。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眾泰汽車淨虧損額約為7.60億元,同比下滑283.02%;力帆汽車的情況更為不佳,淨虧損額約為26.33億元,同比下滑2064.56%。

而通過出售房產來努力“摘帽”的海馬汽車(000572.SZ)仍前途未卜,前三季度預計虧損約1.64億~2.44億元。由此可見,當前賣房也很難使海馬走出虧損泥潭。

“車企的淘汰賽早已開始,不少車企都會在這一輪被洗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長城們”的暖冬

與“力帆們”相比,還有“長城們”為車市寒冬帶來一絲溫暖。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601633.SH)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為625.7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29.17億元;其中第三季度淨利潤約為14億元,同比增長507%。

與業績相呼應的是長城汽車的銷量表現。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旗下四大品牌累計銷量為72.4萬輛,同比增長7.01%。

有分析認為,長城汽車的積極表現得益於銷量結構的優化、三季度終端折扣的回收以及“國六”車型售價的提升。長城汽車三季報發佈後,其股價也應聲上漲。截止記者發稿,10月29日長城汽車股價已上漲4.01%。

同樣業績“預喜”的還有江鈴汽車(000550.SZ)。作為率先發布三季度報的車企,江鈴汽車在今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約為66.86億元,同比增長13.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9881.1萬元,同比增長198.65%。

然而縱觀前三季度,江鈴汽車總營收約為204.08億元,同比微增1.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1.58億元,同比下跌27.93%。江鈴汽車將利潤下滑的原因歸於“產品銷量結構變壞、公司在新產品、新技術和法規項目的支出增加”之上。

與江鈴汽車相反,江淮汽車(600418.SH)則因為“產品結構調整、成本費用管控”等舉措收穫了業績“預喜”,預計前三季度盈利1.24億元,同比增長159%。

事實上,政府補貼是江淮汽車利潤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江淮汽車前三季度收到的政府補助約為4.63億元,相比之下江淮汽車前三季度累計銷量約為32.1萬輛,同比下滑11.3%。後補貼時代,如何探索新能源汽車盈利模式對江淮汽車來說至關重要。

外資車企有喜有憂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外資車企。數據顯示,現代汽車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約為26.9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30.53億元),同比增長10.4%;淨利潤為46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7.81億元),同比增長50.5%。不過,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並不亮眼,今年第三季度,其在華銷量約為17.1萬輛,同比下滑 5.4%。

與現代汽車有著相似處境的還有法國標緻雪鐵龍汽車集團(PSA),該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營收為155.7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21.52億元),同比增長1%。其中,汽車業務部門實現營業收入11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25.21億元),同比增長0.1%。但PSA在中國市場前三季度銷量僅為9.1萬輛。

為了提振中國市場銷量,現代汽車集團和PSA都在加速調整。如,現代汽車正努力改善產品銷售構造,向盈利率較高的車型進行資源傾斜;PSA則希望通過機構調整、雙渠道模式、傳遞百年品牌精神等來吸引更多消費者。

自帶流量的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度重返盈利,實現營收約為6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45.22億元),同比下滑7.6%;但歸屬股東淨利潤約為1.4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0.11億元),好於市場預期的2.57億美元虧損。特斯拉股價也因第三季度扭虧而再次受到資本熱捧,其當前總市值再次超過通用汽車,成為目前美國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

特斯拉上海工廠臨近投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工廠投產將進一步推動特斯拉未來發展,其引發的電動化熱潮將再次聚焦資本關注。

種種跡象表明,車市雖然仍未走出寒冬,但總有機遇可以把握,也有車企能夠鼓起錢包。2019年已臨近年底,有不少觀點認為車市將在最後一個季度逐步回暖。在此預判下,誰又能把握住機會打好收官之戰?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