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供需矛盾凸显 出口能否对民企放开?

成品油供需矛盾凸显 出口能否对民企放开?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份,中国汽油出口总量为1107万吨,配额完成度为70%,柴油出口总量为1636万吨,配额完成度为79%; 以目前进度来言,出口进度完成较好,第四季度汽柴油出口无较大压力。

图1 2019年前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完成情况

成品油供需矛盾凸显 出口能否对民企放开?

2019年商务部共下发3批成品油出口配额,总量为5600万吨,而按往常情况,11月份或将迎来第四批出口配额的下发。就算不考虑第四批配额,仅前三批配额已比去年增长805万吨之多。其中汽油1589万吨,同比增长14.6%。柴油2077万吨,同比增长11.1%。汽柴油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也折射出国内汽柴油供应过剩压力不断增长的现状。

图2 2014-2020年国内炼油装置一次常减压能力图

成品油供需矛盾凸显 出口能否对民企放开?

近年以来,国内大型炼化项目加速落地,炼油产能持续扩张。截至2019年,国内炼化产能总量为9.06亿吨/年,较2018年增长4.05%。国内炼油产能快速增长,主要缘于随着油品升级带动国内一批炼油装置扩建,改建,以及一些新型炼化一体化炼化项目不断建成投产。

供应端来看,供应持续增加,而需求增长缓慢或下滑导致国内供大于求现状愈加突出,市场竞争加剧,炼厂利润下滑,国家一方面鼓励控制汽柴油产出比,提高高端化工品产出;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产能整合;一方面增大汽柴油出口份额,多项举措并进以减少国内激烈的竞争压力。

需求端来看,近两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又恰值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汽柴油刚性需求减弱。汽油方面,汽车销售量连续呈现下降趋势,而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不断加快,占比逐渐加大。同时乙醇汽油,甲醇汽油的推广应用,都进一步降低了汽油的使用需求。柴油方面,新能源货车替代传统燃油货车的占比逐步增长,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工矿基建整体开工率逐年下降,工厂机器方面,电力驱动替代燃油增加。多种因素叠加之下,柴油需求下滑愈加明显。

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持续指引中国成品油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先进炼化装置占比少,占比较多的仍是以成品油输出为主的传统炼油装置。落后产能淘汰和产能整合因涉及面广泛,牵扯事项复杂,推进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增大出口量是成效最明显也最直接的一个方向。但仍要考虑到,我国目前炼油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原油依赖进口度达70%左右,放开出口后,出口配额势必快速增加,这意味着国内不仅承受着过度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承受着能源安全的压力。故对国家而言,如何取舍、平衡仍是考虑的主要方向。

目前国内出口仅授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为主的主营单位操作,尚未对民营单位开启。对以恒力石化、浙江石化动辄2000万吨装置的新兴民营巨无霸来说,巨大体量投产之后的产品输出尤为迫切。针对目前供过于求现状,业内呼吁放开民营单位出口权的呼声日益提高。因此笔者认为,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对成品油市场的开放度正不断放宽,面对产能不断增长,供大于求压力不断凸显,出口配额不断增大之下,未来成品油出口或有极大的可能性对民营单位放开,但也必然在一定的规则范围之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