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植技術再發力,這裡玉米平均畝產達1110.95公斤

據中國農科院官網消息,近日,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的“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專項項目聯合攻關通遼現場觀摩交流會在內蒙古通遼市舉辦。現場對技術示範田進行實收測產,實收20畝示範田塊,平均畝產達1110.95公斤。

“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專項為“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是為破解我國糧食豐產增效協同面臨的科學、技術難題和生產需求的新問題而設立的,主要開展基礎科學、共性關鍵技術和集成示範研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在地處玉米黃金生產帶的通遼科爾沁區牽頭搭建的聯合研究與示範基地,建立了200畝的核心區、2.8萬畝示範區,針對通遼玉米產業發展的關鍵制約問題,組織糧豐專項5個項目的研究團隊,從玉米生產的全鏈條協同開展基礎前沿、共性關鍵以及集成示範各個層次的研究任務和示範推廣。

密植技術再發力,這裡玉米平均畝產達1110.95公斤

玉米的合理密植/ 圖來自網絡

資料顯示,玉米密植高產栽培技術是以應用優質高產耐密良種、採取大壟寬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為主要措施的增產增效技術。合理密植可以協調群體與個體的關係,構建光合作用強、光能利用率高的高效群體,充分利用光、熱、水、氣及養分資源,確保植株健壯生長,實現穗多、穗大、粒多、粒重,達到增產的目的。

該通遼示範基地通過選用耐密高產品種,構建密植高質量群體,同時,實施全程機械化栽培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充分挖掘良種、良法與光溫水肥資源的增產潛力,籽粒成熟度高。觀摩交流會現場進行了機械籽粒收穫、秸稈還田及土壤耕作的機械作業演示,並通過機械籽粒收穫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實收20畝示範田塊,平均籽粒含水率20.1%,鮮籽粒畝產1195.8公斤,按照玉米標準含水率14%折算,平均畝產達到1110.95公斤。

密植技術再發力,這裡玉米平均畝產達1110.95公斤

這並非今年玉米密植的高產記錄。此前,同樣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實施的“玉米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協同創新行動現場觀摩會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奇台總場舉辦。參會人員現場觀摩了奇台總場示範田的4類16項試驗研究,測產結果顯示,再次重現畝產超1500公斤的高產紀錄。此項研究引領了西北灌區玉米種植密度由每畝3000~5000株提升到6000~7000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