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四大名中學讀書,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上海的四大名中學讀書,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上海中學、復旦附中、華師大二附中、交大附中,一直以來並稱為上海高中四大名校,簡稱“四校”,從他們的高考成績和中考錄取分數線都可以看出四所學校絕非浪得虛名。

在這兩年的上海高考綜合評價階段,四所學校就包攬了本地九所985和211大學本地生源整整四分之一,更是佔據了復大、交大的一半以上。

在上海的四大名中學讀書,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那麼,在上海的四大名校裡讀書,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上海中學

在上海的四大名中學讀書,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就是上海高中的王。

上中神話,高考成績自然不必說,無論是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還是高考分數都是上海市穩穩的第一名,素有“只要是考試,上中就第一”的說法。

比如,上中連續8年,共10餘人次入選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中國國家隊。在這些人中,有5人是高二入選,1人是高一入選。僅此一項,就足以讓上中成為全國數學競賽成績最突出的中學之一,或許,連“之一”兩個字都是多餘的。

#同濟都考不上真是丟死人#

去清華自薦還能通過筆試?放棄復旦的預錄取去死拼高考?如果不是在上中,這都不會發生。

包攬文理狀元從來不是新聞,不包攬才是新聞。

我們從來不會貼紅榜,寫XXX 考入清華,XXX 考入北大……太多了寫不下。如果連同濟都沒考上,一般不敢在外面說自己是上中人,怕丟人。

#豐富的校園生活#

數學競賽和高考那麼厲害,學習一定很痛苦吧?其實也不盡然。

總體而言,上中的作息是寬嚴相濟,井然有序的:

  • 6:00~6:15起床,早操,早自習。
  • 8:00 前打掃完畢,每天檢查。
  • 20:00(最晚不超過21:00)前,必須把當天作業做完,不存在熬夜問題。
  • 21:50 熄燈,在高三以前,熄燈後必須在床上睡覺,不準做任何事情。

學校認為,充足的睡眠才能讓白天更有效率,所以熬夜做作業是被嚴格禁止的。大家都能完成,就你要熬夜,只能說明你差。

又由於,其他時間段有大量的業餘時間。同學們當然不會放棄這段時間,會組織學生會和各種社團。

學習部除了負責學習,還有辯論賽;體育部會組織各種足球賽、籃球賽、乒乓球賽和羽毛球賽,以及運動會;科技部每年會搞一個科技節,組織我們參加各種實驗和創新活動;文藝部會組織校園歌手大賽,以及每年一度的藝術節。

藝術節的閉幕式是上中每年最大的盛會,很多校友會回來觀賞精彩的節目,以及每年雷打不動的高三大合唱。而藝術節前一天是狂歡夜,晚自習取消,大家可以組織任何想組織的活動。密室啦,棋牌室啦,卡拉ok啦,應有盡有。。。

在上中,有好幾十個基於興趣愛好社團,包括足球、籃球、棋牌、舞蹈等等,有種還沒進大學已經過上大學生活的感覺,優秀的人真的是又會學又會玩,“別人家的孩子”錯不了。

當然,優秀的前提必然經歷更多的錘鍊,有著過人之處,因此在上中學習確實也有令人痛苦的地方。比如,每週四下午的數學“週週爽”,這個考試非常難,通常會掛掉2/3的同學。

上中學霸的能力都要掛掉2/3,放到普通中學不知道會是怎樣的慘烈,絕對實力的差異有時候是超出想象的。

某同學週週爽第一次只考了27分,把老媽氣的臉色煞白,差點沒暈過去,就這樣三年一直考小几十分的人,高考數學考了140+。

#良好的軟硬件環境#

上中很大,比很多大學的規模都大。從北校門走到教學樓,可能需要15 分鐘,而從教學樓到食堂,也有5分鐘的路程。整個校園除了樓,就是樹,完全被綠色環繞。

每天早上和中午,“跑飯”也是校園裡固定的風景。

對了,上中食堂的早飯特別贊,小籠、蛋包飯、燒賣、豆腐花都好吃極了。

上中的宿舍條件不錯,寢室四人一間,兩間宿舍共用一個大衛生間,永遠不會有如廁難的問題。

體育設施方面,幾年前上中已經有差不多有20個標準籃球場,6個室內羽毛球場,10多個乒乓球檯,以及7 個網球場。課餘時間想要強身健體,或者來一場渾汗如雨的較量都是可以的。

復旦附中

在上海的四大名中學讀書,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這裡,我們是自由民。

#每天都可以自由“玩耍”#

作為傳統“四大名校”,復旦附中各科實力,校花指數等等都是在前四,惟獨有一個排名不是在前面的——地獄指數程度。

學生在這裡會感覺高中三年基本上沒人管,班級不管考得多不好老師也就班會和家長會上提兩句,偶爾找個別同學談一下。

高一高二經常3點過就下課,甚至有個傳言是曾經的復旦南區步行街有家小飯館叫“三點聆屋”,就是因為“3點05分”復旦附中放學而得名的,而晚自習呢是6點半才開始。

對男生來說,這點時間除去吃飯洗澡,基本上就是在足球場和籃球場上撒野。在高考競爭還沒那麼激烈的更早些時候,高三都是一天只有6節課,比高一高二都少,甚至當年都沒有月考。

現在復旦附中也慢慢改了作息,被改成中午12點前不能出校門,下午4:30前不能出校門,進出門需要刷卡。聽說原因是有人趁早上少一節課和下午早放學去五角場玩。

雖然比從前嚴了,但是終究還是不能阻止學生出校門,誰叫復旦附中食堂在學校外面呢?每天吃飯都是校外活(fang)動(feng)時刻,是不是也有一種讀高中如上大學的錯覺?

#除了自由還是自由#

“好的,今天要講的課我們講完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不多”

“你們今天的作業是……”下面一群人看著老師在黑板上嘩嘩嘩地寫,過了幾秒開始有人驚歎“怎麼啦?十道題?

“不多吧?”

“多”

“........”

數學作業多達十道題可個大新聞。雖然有本叫”高中數學精編“的作業,但是從來都是一個學期象徵性地收一次。

之所以是象徵性,一方面是老師收上去也就是大致看下;另一方面,理科班的幾屆同學耗時超過兩年,精心打造了數本分專題的《精編詳解》。所謂詳解,就是可以原封不動抄到作業本上的答案。

#哪怕宿管大叔也是神奇的存在#

某天晚上九點多:宿管N開廣播:“樓上的同學,請不要過於吵鬧,影響別人”;

二樓的高一小朋友接著鬧,五分鐘後:“二樓高一的同學,請你們聲音小一點。”

二樓依舊吵鬧,又過了五分鐘,宿管大叔明顯提高了音量:“二樓高一的同學!你們不要!……”

他頓了一秒,此時答主和室友相視一眼,都在想“哇靠他會說不要啥?”只見大叔無奈地說道。“不要……皮!”

#說幹就幹的模擬法庭#

復旦附中的學生能夠自辦模擬法庭,而原本學校方面更傾向於辦大陸法系的,但是起頭的學生在美國交流那一年接觸的是英美式的,因此沒談攏。

但後來還真被他們辦起來了,請了全國十幾個學校代表,請了復旦法學院的教授,請了知名律所的高級合夥人。這可是一群不到18歲的同學啊,不得不佩服復旦附中的學生。

說到這裡,忽然間對復旦“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華師大二附中

在上海的四大名中學讀書,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這裡,做一個有愛的人。

華二附中是一所有溫度的學校,在這裡很容易可以找到可以說話的老師,老師永遠不僅僅只是老師。而學校甚至連每天早晨的起床鈴都會變著法子換,不走尋常路。

#獨特的校園文化活動#

每年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是全校最大的活動,整整持續兩週。每天下午都有校園歌手大賽,話劇專場,塗鴉專場等活動輪輪番上演。最盛大的慶祝,則是最後一天的遊園會和元旦文藝匯演。

遊園會上各個社團擺攤,無線電社擺出他們的對講機組織定向越野,藝創社則毫不吝嗇地提供大量做賀卡的原材料讓我們自己動手,Cheers雜誌社擺出他們的校刊,裡面有各種各樣有趣的段子和採訪老師的記錄,還有明信片。

稍晚些時候,已經畢業的校友們陸續到齊,等待他們的有校友免費晚餐,紀念明信片,還有和學弟學妹們一起分享的——最最盛大的元旦文藝匯演。其中會播放他們從各個高校發來的祝福視頻,還有專門為他們組織的抽獎活動。

可以說,元旦文藝匯演,是每一個校友心頭的牽掛,這也是華二人校園文化的凝聚力。

#全能而又可愛的老師們#

理科實驗班的理科老師基本都對他們帶的學科有著深深的熱愛,文科老師們也各有各的風采。

老師隊伍都有非常強的綜合素質。在二附中很有可能會碰到A學科博士畢業的B學科老師、C學科拿過一等獎的D學科老師,以及能教你寫Paper的體育老師。

比如當年的物理特級教師“張大同”最開始在華二就是教體育的,又比如上海理科班出身的復旦歷史博士等等。

曾經有物理老師上課進度太快,沒東西講了,就和同學們說“不如把化學卷子拿出來,我們一起講掉吧”。

#如此美景怎麼心動#

對了,華二的本部校園在張江高科,環境那是真的優美,小樹小橋,流水鞦韆,草長鶯飛,豆蔻年華,書生意氣,加上十七歲的TA

因此,在華二談戀愛很適合也很正常……只不過華二的老師段子手也不少,談戀愛可是會被老師調戲的哦。

交大附中

在上海的四大名中學讀書,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交附活動多是沒話講的。

足球的霸王杯,籃球的英傑杯,排球的巾幗杯,唱歌的春律杯。這些活動,尤其是體育賽事,真的是很體現班級凝聚力的。

此外,食堂夜宵很不錯,但是食堂夜宵想要吃到的話一定要用跑的!等你們跑到的時候早就什麼都沒了!交大附中學生的體育都不錯,或許就是搶夜宵鍛煉出來的。在交附,吃也能吃出個全國重點高中來。

星女郎黃聖依當年就是交大附中畢業的,黃聖依的班主任是教地理的秦老師也很漂亮!據說有一次黃聖依回學校看老師,有同學看見她進校門直奔小賣部和阿姨聊了起來,校園感情還是很純粹的。

交附小賣部前面的臺階上常趴著喵星人,喜歡在辦公樓靠近小賣部的這個門這裡趴著,喜歡在宿管處的臺階上趴著,甚至是在寢室部外面的那個水箱上趴著。運氣好的話,它沒有被你嚇跑,還能一邊學習一邊擼貓。

總有一款適合你

“學在上中,玩在復附,吃在交附,愛在華二”,是坊間對四校特色的一個總結。

要單說學習這塊,上中是高強度高難度引導學習,復附是先玩還是先學自己看著辦,華二更多是學生自己拼命要學習,交附則擅長讓學生激發興趣學自己喜歡的。

四校各有特色難以面面俱到,今天我們是以比較輕快的視角,選取了學校一些特色點,來感受下就讀四校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其實,真正在這個層次,四校互相之間基本也差不了多少,他們都是上海頂尖的好學校,無論校園硬件,學習環境,還是師資實力都是有目共睹,學生素質也都是百裡挑一的好苗子。

不同的學校風格正好滿足的不同孩子特長,以及不同家長教育理念。

只要孩子有實力,四校總有一款適合你;只要孩子夠優秀,條條大路通羅馬。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