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政變時,堅決殺掉的三個女人都是誰?為何如此狠心?

成喜英


唐玄宗殺掉的三個女人分別是韋氏,安樂公主以及太平公主。

神龍政變,恢復李唐國號

唐中宗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將軍李多祚,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率領羽林軍眾將士衝入玄武門,殺掉了武則天晚年寵信的張昌宗、張易之二人,並且逼迫武則天交出權力,太子李顯監國,不久後即位。繼位之後,恢復國號為唐,大赦天下,同時封賞有功之臣。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太平公主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不顧朝中大臣反對,將韋氏立為自己的皇后,韋氏的父親也被追封為王,而韋氏為了加緊培養自己在朝中的勢力,將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宗訓,而韋氏本事自己也和武三思的關係不清不楚,同時還讓韋氏干預朝政。這就為後來的韋后亂政埋下了伏筆。


韋后亂政

唐中宗在位期間雖然在國家治理方面沒有什麼大的過失,也算是一位仁者之君,但在位期間重用韋氏,使韋氏勢力逐漸膨脹,自己一去世,韋氏便開始操縱起皇位的歸屬權。因此,韋氏將唐中宗李顯的第四個兒子李重茂立為皇帝,李重茂在朝中並無根基,在韋后巨大的權勢面前,完全就是傀儡皇帝。韋氏效法武則天,自居‘帝位’,想像武則天那樣做一代女皇,但卻沒有武則天那樣的政治實力,亂政期間,縱容自己的女兒賣官位和爵位,並且大肆修築寺廟道觀,荒淫無度,奢侈無度,最終,唐玄宗通過唐隆政變,殺掉了韋后和她的女兒安樂公主。


唐隆政變,韋氏,安樂公主被殺

韋后和安樂公主二人,弄權亂政,國家無度,並且決定除掉心頭之患太平公主和李旦等人,當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因為事出緊急,韋后絲毫沒有準備,自己被一個飛騎兵斬首,死後又被貶為庶人;女兒安樂公主正在畫眉之後被一個士兵所殺。此二人,使國家無度,唐玄宗殺掉她們也是理所應當,亦或是情理之中。

而太平公主是自己的姑姑,唐玄宗為何會殺掉自己的姑姑呢?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女兒,和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一母同胞,因此,武則天在位時太平公主就極其受寵。後來,又多次被加封,又在唐隆政變中立下了功勞,按理應該是有功應該受封才對。但自從唐中宗李顯繼位之後,太平公主便逐漸參與到朝政中來,到了睿宗李旦繼位之後,太平公主甚至權傾朝野,大事小事睿宗李旦都要和太平公主商量。於是,在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便有了一種較量。太平公主自然不希望李隆基可以繼位,她希望有一個她可以控制的了的太子,而不是一個無法控制甚至可能隨時除掉自己的太子,她不想放掉手中的權利。當然最終這場較量李隆基贏了,太平公主密謀謀反,最終兵敗被唐玄宗賜死。


這就是唐玄宗登基路上除掉的三個女人,唐玄宗是否可以算作是狠心,我認為其實不然,首先,韋氏、安樂公主、包括太平公主她們都曾權傾一時,危急到了唐朝的社稷,而李隆基作為皇子,理應站出來捍衛李唐的基業。


小宇聊文化


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以張柬之五大臣為首發動了“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的面首張昌宗兄弟,逼迫武則天還政太子李顯,結束了大周帝國的統治,大唐江山又回到了李唐王室手中。


李顯復辟後,對自己被貶為廬陵王的日子裡,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女人韋后開始兌現諾言:《資治通鑑》記載李顯:“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制”!韋皇后還真不是省油的燈,既然丈夫有言在先,就開始破壞性的、補償性的玩:她源源不斷地扶持自己孃家人進入仕途,並升官晉爵;又勞民傷財、大興土木建造奢華宮殿,賣官鬻爵以賺取財富,喪心病狂地干涉朝政,還想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則天當上女皇帝,安樂公主(李顯與韋后的女兒,小名“裹兒”)一直想當“皇太女”。

更匪夷所思的是,韋后竟與武三思勾搭成奸,淫亂成性;由於巾幗宰相上官婉兒早就是武三思的姘頭了,韋后籍此“枕頭緣”與上官婉兒結成了統一戰線!為實現當女皇的願望,韋后開始要挾李顯廢掉當時的太子李重俊,並處心積慮地打壓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女兒)勢力 ,怯懦的李顯有底線,不可能滿足韋后的所有政治方面的要求,竟被妻女視為障礙。


太子李重俊受不了安樂公主的欺負與排擠,率先發動景龍政變,由於政變中途士兵譁變,自己被手下殺死,但卻滅掉了不可一世的武三思勢力。隨著兩股政治勢力的覆滅,韋后當女皇的願望更加強烈,目前,李顯成了絆腳石,韋皇后和女兒竟倒行逆施,在食用餅中摻毒,殺死了中宗!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智慧超群,有類似母親的政治頭腦與手腕,在政治上自成一派,門客眾多!為三哥李顯復辟立下了汗馬功勞;軟弱的哥哥李顯之死,太平已心生疑惑;而景龍事變後,韋氏集團又開始玩挾李重茂(唐中宗李顯第四子,繼中宗位,又稱唐少帝)以令諸侯的把戲!

李隆基聯手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厚顏無恥的韋后及其喪盡天良的女兒裡兒和上官婉兒,擁立相王李旦當了皇帝,自己順理成章地當了太子!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隆基在公元710年發動政變,這次政變決定了三個人的性命,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

這三個人正是李隆基堅持要殺的三個人,李隆基為何要殺死這三個女人呢?

首先是韋后,韋后可以說是李隆基要殺的第一人,唐中宗李顯曾經發動了一場神龍政變,這次政變讓武氏集團覆滅,改武唐為李唐,恢復了李家的天下。

韋后是李顯的妻子,也是武則天家的兒媳婦,韋后對武則天很是欽佩,她羨慕武則天的殺伐果決,羨慕武則天的手握重權,對權力有一種天然的嚮往,可以說武則天正是她的目標。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韋后盡心竭力輔佐夫君處理政務,完全的模仿了武則天的軌跡,打算在李顯百年之後繼承皇位。

韋后更是迫不及待繼承皇位,甚至有傳聞李顯之所以會死,也是因為韋后在李顯飯中下毒所致。


其次是安樂公主,安樂公主貴為韋后以女,私生活卻極為混亂,不僅是自己的私生活混亂,安樂公主還干涉朝政,在朝中大肆殺害權貴,完全跟隨著韋后的腳步。

安樂公主對權利也是極為嚮往,曾經安樂公主還作出過夥同韋后逼宮的事情,她與韋后一起向李顯施壓,打算成為皇太女,在李顯百年之後繼承皇位。

安樂公主與韋后,一個個的,都是生活不檢點之人,而且對權力極為嚮往,兩人的差別可能就是韋后有頭腦,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而安樂公主卻是有些瘋癲,自己私生活混亂就算了,還打算干涉朝政。


最後要說的,自然就是上官婉兒,上官婉兒為一代才女,武則天倒臺時,上官婉兒就曾經支持李顯上位,她是恢復李氏王朝的支持者。

但在李顯上位以後,上官婉兒卻又開始支持專權的韋后,她與韋后和安樂公主勾結在一起,後者為給予了她相應的權力,三人串通一氣,將整個李氏王朝弄的烏煙瘴氣,朝中權貴日夜膽顫心驚。

上官婉兒首先是個牆頭草,其次還支持韋后,並與武三思勾結,企圖恢復武氏政權,如此惡毒女人,李隆基憑什麼留她一命?

李氏王朝,特別是李顯之後,外戚專權讓不少韋后一樣的女人看到了希望,她們想要複製武則天的掌權之路,但她們又不是武則天,如何做到武則天那般地步呢?


魏青衣


但凡宮廷政變,通常都是伴隨著殺戮進行的,不殺了以前的掌權人及其死心追隨者,如何建立新政權呢?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掌權的韋氏集團,扶持父親李旦繼位當皇帝。在唐隆政變中,李隆基必殺的三個女人分別是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因為這三個人掌控著朝延大權,是政變的首要攻擊目標。宮延政變歷來血腥,美麗之花皆生長在血土之中,韋氏家族凡高於馬鞭的男性皆被處死。

武則天晚年在神龍政變中還政李唐,退位後將皇位傳給李顯,李顯懦弱無能,大權旁落韋皇后。早年李顯被流放,生活清苦,他覺得愧對女兒安樂公主,於是十分溺愛安樂公主,給了女兒十分多的特權。韋皇后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賣官鬻爵的違法行為也不加制止,反而大加縱容。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把控朝政,毒殺皇帝李顯,逼死太子李重俊,韋后眼看就要當女皇了。

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對韋后十分不滿,因為韋后的權利慾望跟武則天一樣,但是能力卻遠遠不及武則天,如果韋后當了皇帝,那麼李唐天下將萬劫不復。李隆基控制了皇帝的親軍萬騎,趁韋后準備登基大典之時,發兵攻入皇宮之中,一舉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三名元兇首惡。其他韋氏家族的男性,旦凡身高高於馬鞭的就是處死,其餘流放蠻荒之地。政變後,李旦成為皇帝,李隆基成為太子,太平公主則經常指導朝政,大權在握。

李旦跟他哥哥李顯一樣懦弱無能,大概因為有一個強勢的母親,且被母親懷疑、監禁、流放過有關。太平公主自恃扶立李旦有功,於是經常干預政事,升遷官吏,但是精明強悍的太子李隆基讓她十分不安。李旦感覺到了妹妹太平與兒子李隆基的矛盾越來越深,於是他禪位帝位給李隆基,自已當了太上皇。最終李隆基命家丁三百人誅殺太平公主的黨羽,並逼迫太平公主懸樑自盡,這場政變史稱先天政變。可以說李隆基是踩著四個強權女人的屍體登上最高權力的,他也結束了唐朝武后以來的後宮干政傳統。


大秦鐵鷹劍士


提起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個深愛楊貴妃卻不能給她保護,眼睜睜看著愛妃被逼死在馬嵬坡的那個人。而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為李隆基戴上綠帽子的安祿山。

假如晚年的李隆基聽從朝臣的建議,提前下手殺死安祿山,我估計楊貴妃也不會在“安史之亂”過程中被逼死。

換言之,李隆基的優柔寡斷,間接造成了楊貴妃之死。可是從前的李隆基可不是這樣的人。當初他是一個勇猛、剛強、果斷的臨淄王,一個人的變化為何如此巨大?

當初李隆基專殺別人家的漂亮女人,並且連殺三位眼都不眨一下,當初為何他如此狠心?可晚年卻……


▲晚年的李隆基和楊玉環

我先告訴親們答案吧,當初李隆基不狠心就成不了以後的唐玄宗,也就是說,殺了三位漂亮女人他才當上了皇帝。

常言道:“心不狠,坐不穩”,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最後他又殺了第四位漂亮女人。

也許上天為了懲罰他,晚年時,他的心肝寶貝楊貴妃也被人逼死了,是安祿山想奪大唐江山稱帝才逼死了楊貴妃,果然因果循環屢報不爽!

我們來看看當初李隆基發動政變時殺的三位漂亮女人是誰?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人稱“李三郎”,別稱“六位地黃丸”,李隆基的祖上李淵、曾祖父李世民、祖父李治、祖母武則天、父親李旦、伯伯李顯,這六位親人都是皇帝,所以當時人們戲稱他為“六位地黃丸”。


▲青年李隆基

雖然李隆基的身份很顯赫,但當時不殺三位漂亮的女人,還真輪不到他當皇帝。

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父親是李旦,母親是竇德妃。史料記載李隆基【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兩歲時被封為楚王,由於父親李旦被奶奶武則天廢黜皇位,李隆基8歲時被降封為臨淄王。

順帶插一段,李隆基的伯伯李顯和父親李旦都曾稱過帝,但先後都被母親武則天廢黜了。武則天67歲稱女皇,做了15年的皇帝(690~705),最後宰相張柬之、桓彥範、崔玄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李顯復位。

武則天退位後,唐中宗李顯稱帝,他就是李隆基的伯伯。從當時情況來看,李隆基想接替伯伯的皇位有點不可能。因為伯伯李顯有兒子和女兒。

然而,隨後發生了一件事兒,引起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就為李隆基稱帝提供了可能。


▲唐中宗的韋皇后

首先發生的這件事是:李顯復位稱帝5年後就被人毒死了,誰毒死了李顯?原來是他的老婆韋皇后和女兒李裹。

為何要毒死李顯?原來韋后和女兒李裹想效仿武則天做女皇。但是讓娘倆沒想到的是,大臣們明確反對。有鑑於此,娘倆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李顯的第四子,年僅16歲的李重茂為皇帝。改年號為“唐隆”,由韋皇后臨朝稱制。

說實話,李重茂就是一個傀儡皇帝。當時朝廷很快形成了兩大派。韋后、女兒李裹和上官婉兒組成的後黨,太平公主和朝臣等人組成的權黨。

兩派為了爭權奪利,於是展開了明爭暗鬥。

當時25歲的李隆基被後黨打壓閒賦在家,於是太平公主(李隆基的姑姑)拉攏他加入共同對付韋后一黨,李隆基爽快答應了。

要想推翻後黨必須發動政變,可是當時韋后的情人武三思是宰相,軍隊由後黨一手控制。


▲唐朝第一美人李裹

左思右想,李隆基決定效仿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那樣陰養死士。還別說,李隆基真有這方面的基礎,原來他曾經是宮中羽林軍的頭目,現在他要把他們召集起來。

經過統計,羽林軍竟有萬騎,這比司馬師的三千死士多三倍。這相當於李隆基暗養了上萬的殺手。

等條件成熟時,李隆基率領萬騎羽林軍突然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唐隆政變”。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手執鋼刀第一個衝進了後宮,迎面碰上探視情況的韋后,上去一刀砍了韋后。

反身來到堂妹李裹閨房,發現李裹正在對鏡貼花黃,李隆基沒等李裹回過神來就讓她做了無頭鬼。

李隆基剛走到門口,突然發現床下布幔抖動不已,他知道有人藏在裡面,然後轉身回來低頭一看,原來是上官婉兒藏在裡面,李隆基一不做二不休,把上官婉兒強拉硬拽了出來,李隆基用滿是豁口的大刀砍了上官婉兒。


▲小皇帝李重茂

李隆基用一口刀砍了三位漂亮女人——風騷的韋皇后、唐朝第一美人李裹和嫵媚風情的上官婉兒。講真這是大唐三位漂亮並且有野心的女人。沒有這三位女人亂唐,李隆基真沒機會當皇帝。

“唐隆政變”發生在小皇帝李重茂稱帝一個月後,李重茂一看這架勢,李隆基手握兵權。我這個皇帝肯定做不穩,他很識相,於是把皇位禪讓給了叔叔李旦。

據說背後是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這樣做的。太平公主有他的小九九,他明白哥哥李旦也是個無能之輩。李旦掌權,就相當於她太平公主掌權。

李旦稱帝后,冊封李隆基為皇太子。看到了嗎?李隆基不殺三個女人還輪不到他當皇帝的接班人,這一年李隆基25歲。

在隨後的日子裡,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政治勢力日益增長,隨後成為他姑姑太平公主幹預朝政的主要障礙。


▲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

這時太平公主為了專權,散佈謠言說李隆基沒有當太子的資格,說他不是嫡長子,雖然李旦聲稱李隆基當之無愧為接班人,但太平公主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李隆基的皇太子身份岌岌可危。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搶先發動“先天政變”,拘捕了太平公主。

當時父親李旦苦苦哀求放過她的姑姑,李隆基斷然拒絕,當天賜死太平公主。這一年李隆基28歲。父親李旦同樣識相讓出了皇位,李旦成了太上皇,李隆基稱帝——他就是歷史上的唐玄宗。


秉燭讀春秋


唐玄宗李隆基堅決要殺掉的三個女人是: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

首先把人物關係擼一擼,李隆基、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都是李唐宗室,且都有親戚關係,但生在皇家,所謂的血緣關係,遠遠也比不上利益關係,而且政治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利益衝突。



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的妻子,是武則天的兒媳婦,是李隆基的伯母,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是唐中宗李顯的同母弟弟。

安樂公主是韋皇后與唐中宗李顯的女兒,是李隆基的表妹,兩人是同一年出生的。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是韋皇后的小姨子,算起來是李隆基的姑媽。



李隆基就是後來的唐玄宗,他的父親是唐睿宗李旦,母親是竇德妃,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個兒子。伯父是唐中宗李顯,伯母是韋皇后,祖父是唐高宗李治,祖母是武則天。

武則天在當皇太后時期,把李隆基的伯父皇帝李顯廢為廬陵王,把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立為傀儡皇帝,即唐睿宗,等到李隆基5歲時,武則天登基為帝,建立武周,他的父親李旦也被武則天廢為皇嗣,即皇太子。



由於父親被廢,李隆基在皇宮之中也被軟禁了七年之久,直到武則天晚年,他的伯父李顯被立為太子,他的父親李旦被封為相王,李隆基才開始在宮中擔任官職。

原本唐朝皇帝之位是輪不到李隆基來做的,但是在武則天晚年,發生了一系列的宮廷政變和政治鬥爭,經歷了兩場政變後,李隆基成為大唐帝國的太子,隨後不久即位皇帝,在李隆基登上皇位的過程中,先後有三個女人被殺,就是: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



首先是神龍政變,神龍政變是以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為首的朝臣,殺害武則天寵信的張易之、張昌宗及其黨羽,逼迫武則天讓位於太子李顯的政變,由於政變的目的是讓武則天還政於李唐宗室,因此得到了李唐宗室的大力支持。

政變成功後,李顯即位為皇帝,大封參與政變的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五人為王,因此五人遭到韋皇后及武三思等人的嫉妒,韋皇后在唐中宗李顯表面詆譭五人,這五位參與政變的功臣下場都不太好,張柬之、崔玄暐被貶官後病死,敬暉、桓彥範、袁恕先後被殺。



由於唐中宗李顯性格軟弱,朝廷大權落入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而韋皇后想學自已婆婆武則天的做法當皇帝,大肆打擊政敵。

安樂公主的丈夫是武崇訓,武崇訓是武三思的兒子,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因此武三思、武崇訓及韋皇后結成一黨,打擊唐中宗李顯的太子李重俊,因為李重俊不是韋皇后所生,矛盾升級後,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想去殺韋皇后的時候,由於在玄武門受阻,李重俊被手下士兵倒戈所殺。



李重俊被殺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更加驕橫,韋皇后為了想當女皇,聯合女兒安樂公主下毒毒死了自已的丈夫唐中宗李顯,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的行為引起了李唐宗室的極大憤怒,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為首的李唐宗室發動政變,殺死了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及其黨羽,成功的奪回了政權。

而韋皇后與安樂公主成為李隆基政變首先被殺的2個女人。



政變成功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立為皇帝,李隆基成為皇太子,但由於李唐一直有女人參政的習慣,因此太平公主也自恃政變有功,強行干涉朝廷政事,但李隆基已是太子,當然再容不得別的女人干政,因此與太平公主開始產生矛盾。

太平公主與皇太子李隆基的矛盾越來越大,也讓皇帝李旦顯得不安,因此李旦乾脆將皇位傳給李隆基,自已做了太上皇,但仍握有部分大權,而太平公主與身為皇帝的李隆基矛盾終於暴發,雙方開始兵戎相見,都想除掉對方。



最終李隆基先發制人,先誅殺了太平公主的黨羽,最後賜死了太平公主,就是太上皇李旦出面求情,李隆基也不許可,最終李隆基成功平定太平公主之亂,坐穩皇位。

而太平公主就成為李隆基政變過程中被殺的第3個女人。

李隆基為何如此狠心?



很簡單,政治鬥爭就是你死我活,李隆基不殺她們,她們就會殺了李隆基, 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沒有任何親情、血緣可講,直到殺盡一方為止,而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就成為李隆基奪權路上的犧牲品。

唐朝在武則天去世後,發生了一系列為了爭奪權力的宮廷流血政變,直到李隆基時代才正式穩定下來,並創造了後來的“開元盛世”。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李隆基的果敢殺戮,才導致唐朝後期的盛世和穩定。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李隆基一共發動過兩次政變,其中第一次政變,是由他聯手太平公主共同發動,即唐隆政變。這場政變中,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后,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及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兒,三個女人被殺。其中,上官婉兒被殺還充滿謎團,筆者個人分析,其中蘊含陰謀,為數年後的先天政變,打下了伏筆。

要弄清楚這個複雜的關係,必須先從唐隆政變之前的神龍政變談起。

神龍政變,兩個女人聯手做掉一代女皇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新春的氣息還沒散盡,大周帝國的皇宮就爆發了一場政變。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在這場政變中被迫退位,遜位於太子李顯,大唐帝國正式恢復。時年,女皇八十一歲,此刻,她正病臥在床。

這場政變,就是著名的“神龍政變”。政變中,女皇的心腹男寵張宗昌、張易之被殺,其他的一干心腹人員,大多在當天下獄或被誅殺,唯獨缺了兩位重量級人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

政變過程中,武則天晚年最重要的兩位助手,神秘失蹤了。按常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此時應該不離左右地侍候在武則天身邊。當然,斷頭臺上,也應該有她倆與二張作伴。

不過沒多久,她倆再次出現了,出現在唐中宗李顯的封賞名單中。上官婉兒進“昭容”,掌敕書詔令,母鄭氏封沛國夫人。太平公主增號“鎮國太平公主”,食邑五千戶;給衛士,環第十步一區,持兵呵衛,僭肖宮省;開府置官屬,視親王。

舊主被廢,她二人非但沒有受到清算,反而平步青雲,顯赫遠超當年。顯然,在神龍政變中,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背後捅了一刀,李顯上位,她倆功不可沒。

難怪,以武則天的精明,朝中眼線遍佈,張宗昌、張易之、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就像武則天的四大護法金剛,將朝政牢牢把控在手,即便玄武門掉下一縷蜘蛛網,也逃不過女皇的眼睛,張柬之怎麼就能堂而皇之地策反禁軍,兵圍迎仙宮?

原來,武則天花費一生心血,培養出來的兩大高徒,竟然是內奸!

上官婉兒心裡說:別怪我,當年是你害得我家破人亡,我母女倆被罰入宮廷為奴,那時候我尚在襁褓。小心翼翼伺候你近三十年,違心地賠笑臉、說奉承話,為了生存我迫不得已。是你教給我什麼叫政治家的權謀,是你親自給我示範了一個女人的強勢活法。現在我要畢業了,我親愛的老師,我要做您的好學生,踩著你僵硬的軀體,迎接我的新生!

太平公主心裡說:別怪我,親愛的媽媽,當年您一手摧毀了我的幸福,那時,我還是一個只懂得憧憬愛情的小女孩。幾十年來,我眼看著一個又一個親人倒在你的手下,我很害怕,你血淋淋的手爪,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儘管我知道你是愛我的,但這份愛,跟您的政治熱情永遠無法相提並論!是您把我從懵懂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心冷似鐵的政客。現在我要畢業了,我親愛的媽媽,我要做您的好學生,踏著你悲切的呼號,迎接我的新生!

武則天玩了一輩子鷹,結果被自己一手調教的兩隻雛鷹,給啄瞎了眼!

唐隆政變,三位被誅殺的女人

李唐光復,新的朝政格局形成,伴隨然來又是新一輪政治鬥爭。這一次,圍繞李顯周邊,形成了兩大對立的政治集團,一派以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為核心,一派以韋后和安樂公主為核心。兩大集團為了朝政的控制權,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有武則天打樣,後面就有人跟著乾杯,韋后第一個表態:學習婆婆好榜樣,我要努力當女皇!安樂公主緊隨其後:支持大唐變母系,我的目標皇太女!

這樣的話,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會被滅族,但大唐言論自由,談談自己的理想有何不可嘛!上官婉兒就對為皇后母女的偉大理想,表現出了極高的崇敬:我願做你們的粉絲!這一次,上官婉兒與她“同門師妹”太平公主,站在了兩個陣營。為了增強團隊的粘合度,上官婉兒還將自己的情人武三思,獻給了韋皇后共享......

景龍四年,被一群女人折磨得快要發瘋的李顯,決定不完了,他突然棄世遠行了。也有說法是,他是被為韋后和安樂公主,用一碗下了料的湯“趕走”的。

李顯一死,兩大陣營離決裂的那一天,又近了一步。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分別代表兩派勢力,合作完成了一份唐中宗遺詔:由溫王李重茂為太子,韋氏與相王李旦共同輔政。雙方相互妥協,達成一個平衡。

卻不料,第二天宣旨,驚得太平公主和李旦目瞪口呆:韋氏知政事,李旦為太子太師。變成韋氏一人獨掌朝政,李旦被當做貢品,隆重掛起!

這事有點蹊蹺,皇帝駕崩,兩派勢力共同起草的聖旨,就這麼輕而易舉被掉包了!太平公主和李旦就這麼幼稚?為什麼起草的詔書不當場加蓋印璽,並下發?史書也沒交代,玉璽究竟在誰的手上,上官婉兒扮演了什麼角色?都是糊塗賬!

聖旨被掉包,讓太平公主和李旦意識到,如果再不剷除韋后一派,接下來他們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實際上,中宗李顯那會兒,太平公主和李旦就被韋后的爪牙宗楚客陷害,如果不是御史中丞蕭至忠求情,他倆就已經被推上斷頭臺。

一個月後,唐隆政變爆發,兩派終於攤牌了。韋后與安樂公主沒能實現她們偉大的理想,被髮配到李顯身邊作伴去了,就是不知道那邊是否流行女皇和皇太女。李旦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榮登九五,是為唐睿宗。

不過,讓太平公主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同門師姐”上官婉兒,被她的新盟友李隆基砍了頭!讓太平公主惋惜不已。史書沒交代太平公主為何惋惜,只是說她拿出五百匹絹的錢,派人祭奠了上官婉兒。

李隆基為什麼殺上官婉兒?他的理由是:“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不過,這個說法有點冠冕堂皇,自打武則天在李唐子孫中,植入了“伴性遺傳”,女人們都“妖淫”,太平公主、韋后、安樂公主......憑什麼單單指責上官婉兒?

要說“瀆亂宮闈”,更是荒唐,上官婉兒第一時間出示了,她與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原版聖旨,顯然調包的事應該是韋后搞鬼。

李隆基不聽解釋,匆匆忙忙下令,就地處斬上官婉兒。等太平公主聞訊趕來時,上官婉兒已經香消玉殞。

上官婉兒之死,隱藏的謎團

如果說,韋后和安樂公主是李旦的死對頭,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的主要目標,就是誅殺她倆,那麼還有兩個難以理解的問題:太平公主為什麼痛惜已經變身政敵的上官婉兒?李隆基又為什麼迫不及待地殺掉上官婉兒?

對這兩個問題,史書閃爍其詞,沒有定論。2013年,上官婉兒的墓葬被意外發現,一方墓誌銘震驚世人,據記載,上官婉兒因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曾經幾次以死相諫。對她的死因,用了一句“亡身於倉卒之際”,非常玩味的一種說法。

這一切,似乎掩蓋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真相,那麼這個真相是什麼呢?很可能是上官婉兒的真實使命,她恐怕是太平公主,埋在韋后身邊的一枚棋子!這個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神龍政變後,一對師姐妹沒來得及擊掌相慶,就對下一步的政治形勢做了深入探討。研究的結論讓她倆覺得很不樂觀,於是太平公主對上官婉兒說:我要洗腳上岸了,姐姐你還得受點委屈,繼續扮演餘則成,潛伏在韋后身邊吶。

在武則天身邊演了三十年餘則成,上官婉兒輕車熟路,對她來說,宮廷就是最好的生存之地,況且還有好姐妹的相托。於是,上官婉兒成了韋后的“忠實信徒”,跟太平公主成了“死對頭”。

不過她的這個身份,被李隆基窺破了。李隆基不禁打了一個寒顫:這個女人太可怕了!幾乎可以肯定,唐隆政變後,李旦登基,上官婉兒還會繼續留在宮裡,那還會繼續扮演太平公主的耳目。自己跟姑媽太平公主攤牌是早晚的事,到那時,兩個女人裡應外合,我縱使三頭六臂,也未必是對手。

必須乘機除掉她,提前砍斷太平公主的臂膀!於是,他不顧上官婉兒出示的證明,甚至不等她說明,自己是太平公主安插的釘子,更不能等來太平公主,匆匆下令就地處決。

太平公主吃了一個悶虧,上官婉兒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死了。三年後,李隆基針對太平公主的“先天政變”爆發,失去內援的太平公主倒在“姑侄鬥法”中,被李隆基逼得自盡身亡。

李隆基變身唐玄宗後,為了掩蓋,他在“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中,某些不太光明的東西,刻意修改歷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政治投機派的上官婉兒。

不過,不管怎麼篡改歷史,歷史的痕跡不可能被完全清除,從沉重的年輪裡,我彷彿能看到,上官婉兒淒厲的眼神......


尋根拜祖


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直接把韋后的小團體從肉體上毀滅了,被殺的除了韋后,還有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

他這樣做是狠心嗎?不是的,第一是出於局勢需要,第二是因為個人情感。

李家子弟最恨的兩件事:女人當政,武姓!韋后小團體把這兩件事都犯了,李家子弟能讓她們好過?不能!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武三思。

(上官婉兒)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唐隆政變是對“神龍政變”的延續,神龍政變不太徹底,只把女帝趕下臺,卻沒動武氏家族,武三思依然在朝中握有大權。

武則天在位時,韋后和武家是仇敵,但為了掌握權勢,她竟然在上官婉兒的引薦之下,和昔日的對頭武三思私通,一人在宮內一人在宮外把持著朝政,可笑的是,李顯頭戴綠帽子卻一無所知,和這表哥兼親家關係特別好,任他在宮中來去自如。

在此順便說一句,上官婉兒在李顯上位後被封為昭容,她早和武三思不清不楚,也就是說李顯頭上的綠帽不是一頂,是兩頂。

武三思想得很長遠,他要的可不是眼前的權勢,而是將皇位弄到武家,為此,他慫恿兒媳婦安樂公主當皇太女,安樂公主早被寵壞了,她因為早年和父母同甘共苦,所以特別受李顯夫婦的寵愛,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是大唐第一公主。

(安樂公主)

她本就想效法祖母武則天,聽武三思這麼一說就更火熱了,直接和李顯說要做皇太女,李顯別的都能給,唯獨這個可不行。因為不能答應這件事兒,他覺得內心有愧,反而對安樂更好了。

看出來了吧?李顯就是個傻白甜,但他兒子李重俊可不傻,他不是韋后生的,當時已被立為太子,但安樂公主是嫡公主,不怎麼把他放在眼裡。現在武三思和安樂公主直接威脅到他的地位,他能不怒?一怒之下聯合了大臣把武三思一家給殺了!

這哥們兒膽氣是有了,但計劃不怎麼周全,頭腦也不怎麼清晰,你先殺武三思幹嘛呢?應該先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才對嘛,沒了這兩個人武三思還能蹦躂起來?現在好了,先殺武三思,再想入宮殺韋后母女時她們已經有了警惕,來不及了!只得逃往終南山,路上被部下殺了。

在韋后和安樂公主的要求下,李顯竟然還用他的頭顱祭奠武三思!並追封武三思為梁王!糊塗到他這種程度的皇帝,真的少見。

(韋后)

但就算他對韋后和安樂言聽計從,她們還是覺得不夠,安樂親自下手毒殺了父親!其心之狠毒,難以言表!

之後韋后立庶子李重茂為皇帝,自己當上了臨朝理政的皇太后,這走的路線和武則天很像,但不是每個女人都能成為武則天,沒有那樣的智慧和手腕,最終只能害了自己。

她們這麼張狂,李家子弟又不是死的,沒過多久李隆基就和太平公主發動了政變,他可比“神龍政變”中的張柬之他們果斷得多,直接把韋后和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都給殺了!

張柬之等人和李重俊先例在前,李隆基可不會對敵人心慈手軟。他縱護的是李唐的統治,支持的是男性主政,所以後來太平公主幹政,他也是毫不猶豫的賜死了太平。

(小太平)

可能是殺的女人太多,最終他心愛的女人也被別人逼死了。不知道這算不算種因果?


縹緲峰下一粒沙


唐隆政變,李隆基殺死了三個女人,分別是他的伯母韋皇后、他的堂姐安樂公主,以及,“女相”上官婉兒。要問他為何如此狠心,只能說為了上位。其實,李隆基不只殺了這三個女人,在“先天政變”中,他又殺掉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理由依然如故:爭奪權勢。

一、韋皇后有武則天之心。

武則天晚年,不管是出於被逼也好,自願也好,總之,還是還政於李顯了,江山又到了李氏子孫手裡。

李顯此人,武則天其實頗看不來。他第一次上位,就要大肆封賞丈人韋玄貞,他這個舉動,估計也是為了組建自己的勢力。大臣裴炎要阻止,李顯十分不滿,直接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一個侍中還封不得?”這事兒顯得李顯確實在政治上有些幼稚,於是被母后武則天藉此罷免,逐出長安。

在他被廢的這段日子裡,老婆韋氏對他是不拋棄,不放棄。這讓李顯感恩在心,發誓將來會好好對她。

李顯復位後,對韋氏果然很好,好得自己戴綠帽子都不介意。這大大縱容了韋氏的野心,有婆母的成功前例,韋后也想效法在後。

作為李氏子孫中的卓越人才李隆基,肯定不希望這樣的局面出現,韋氏自己沒有兒子,若她一旦成功,將來天下姓甚尚不可知。而且中宗李顯死得不明不白,韋氏大有可疑。於是,李隆基連同姑姑太平公主,發動了政變,幹掉了韋氏。

二、安樂公主欲為皇太女。

由於安樂公主出生於流放途中,中宗李顯對她頗有愧疚,存有補償之心。待其登位之後,對其多有放縱。

安樂公主不僅仗勢恣意,男女之情上頗遂心意,不依禮法,而且在朝廷官爵的授予上也摻一腳,人事任命上多有她的身影。

而且,安樂公主與母后韋氏,合力廢除了太子李重茂。並曾直接向父皇李顯提出,想做“皇太女”。如果說一個公主過得跋扈些,李隆基也就忍了,但要插手政治,這就不能忍了。管你是男是女,是親是疏,這都不能姑息,因為,李隆基已經有圖謀大位的打算!那麼,安樂公主在政變中被誅就是必然的了。

三、上官婉兒是個幫兇。

在武則天乃至中宗時期,隨處可見上官婉兒的身影。她曾是武則天的得力助手。中宗上位後,又繼續收用了她。

上官婉兒在宮外起宅邸,廣結各方勢力,與權臣武三思,皇后韋氏等往來密切。而且暗中與太平公主有所牽涉。

上官婉兒看似不倒,周旋於各方勢力中游刃有餘。但在李隆基的眼裡,她就是一個助紂為虐的幫兇。

雖然在唐隆政變中,太平公主站在李隆基這一邊,並不同意斬殺上官婉兒,說她對擁立李氏有功。但正由於她的支持,使得李隆基心生警惕——這個姑姑,本來就勢大,對自己是個威脅,上官婉兒既與她有牽連,不如早殺之以絕後患。因此,李隆基沒有通知太平公主,就趁政變之機殺了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得訊後,木已成舟。

而她還不知道,侄子李隆基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

四、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爭。

唐隆政變,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是盟友,共同扶持相王李旦上位。李旦是李隆基的父親,太平公主的哥哥。這一家人看似團結一致地幹了一件大事。

但事成後,矛盾也就逐步顯現出來了。

太平公主和哥哥李旦關係不錯,李旦上位後,對這位妹妹頗為優容。妹妹太平也不客氣,大肆插手朝政,朝中七個宰相五出太平公主門下。

此時的太子李隆基自是要竭力遏制姑姑太平公主的勢力。而太平公主也視英武有為的太子侄兒如眼中盯。姑侄二人勢同水火。

太平公主試著離間李旦父子:“天有異象,說不定太子有別心。”誰知李旦並不戀權,聽後道:“天有異象,說不定我當皇帝不稱職,不如早點讓太子上。”

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只好和李隆基正面迎戰。她糾集勢力,準備廢掉玄宗,被李隆基先發制人。

太平公主外逃,三天後才回來,歸家即被李隆基賜死。

李隆基誅殺這些女人,其實都是他政變奪權的一部分,在這些流血鬥爭中,死的遠遠不止這些女人,只不過唐朝自武則天樹立榜樣後,女人們出頭的多些了,成為了歷史中鮮活些的存在罷了。


錢多多讀文史


每一場政變,都夾雜著血和淚,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為什麼大多數政變都要殺很多人呢?因為“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留著和自己方向不同的人一起共事,風險實在是大。

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發動了“唐隆政變”,殺了不少人,其中被殺的三個影響力很大的女人分別是: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

李隆基為什麼要將這三個女人殺了呢?為何如此狠心?

李隆基殺韋后,是因為韋后毒殺了唐中宗

武則天晚年時,下決心歸政於李氏,因此將李顯立為了太子,這就是後來的唐中宗。李顯趁武則天大病,在公元705發動政變上了位。韋后就是唐中宗的皇后。


韋后的偶像是婆婆武則天,她崇拜武則天的殺伐決斷,她佩服武則天的雄才大略,她也羨慕武則天養面首無數。機會終於來了,那就是自己老公李顯上了位,她感覺自己可以複製武則天的成功。

實際上,韋后有“當皇帝”的“病”,沒有當“武則天”的“命”,最關鍵是火候把握不好。人武則天前期是盡力輔佐李治,李治去世後扶兒子“上馬”,不合適了,自己才當了皇帝。

韋后在男女之事上,沒有原則和底線,自己老公還健在,就已經和武三思等權臣打得火熱了,也許“及時行樂”才是人家的座右銘。

在唐中宗二次在位的五年時間裡,韋后禍亂朝政,讓宮廷混亂不堪,最過分的是:為了自己早日能獨掌大權,韋后沒有底線地毒死了李顯。

對於禍亂朝廷,殺死自己大伯的韋后,李隆基發動政變,手起刀落,送韋大媽去了閻王殿。這樣的人留著,只會對“自己父親李睿的上位”製造更多風險,增加無數動盪。

李隆基堅決殺掉安樂公主,是因為她賣官獲利,作風不檢點

殺韋后,是出於報仇和防範,那麼殺安樂公主是為什麼呢?

安樂公主是韋后的鐵桿跟隨者,是唐中宗李顯被殺的幫兇。安樂公主跟母親韋后近,所以思想、行為和母親非常相像。

在唐中宗年間,安樂公主對外賣官獲利,攪亂正常的官場秩序;對內,則釋放天性,很不檢點,縱情於各類男色當中。

如果韋后只是醉心於權勢的話,安樂公主則天真地表達了自己想當女皇帝的想法,一度和母親合力施壓父親,希望廢了太子李重俊,同時希望父親立自己為“皇太女”。

在安樂公主看來,如果立自己為皇太女的話,父親百年之後,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上位。但是,哪有那麼美的事?長得已經那麼美了,就不要想得太美了。李顯沒有同意。

公元710年,李隆基發動政變,殺了韋后的同時,安樂公主這個幫兇自然不會留著,何況此人飛揚跋扈,壞事做了不少,在李隆基看來,閻王殿才是這個表姐命運的歸宿。

李隆基殺了上官婉兒,實在看不上“隨風倒”的風格

上官婉兒是個才女,李顯上位時,被納入了後宮,只是上官婉兒成為李顯的女人時,已經是四十多的阿姨了,受寵自然不可能。於是,上官婉兒申請了宮外的住所,說是住所,其實是和各色人等會面的場所,特別是和她的情人們,可以放開了“歡樂”。

上官婉兒本來是和武則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因為自己的父親、爺爺都是被武則天殺的,但上官婉兒後來卻成了武則天的粉絲。上官婉兒是“重度武則天疾病患者”,具體表現在思想和身體都很開放。一度為了迎合武則天,甚至對“武氏上位”都有支持的動向。

武則天去世後,中宗上了位,韋后專權,上官婉兒開始抱緊了韋后的大腿,這一手“隨風倒”玩得不賴。這些情況,李隆基、李旦、太平公主等人看得很清楚。

當“唐隆政變”發生後,就算上官婉兒拿出了曾經支持“李氏上位”的證據,並獲得了太平公主的證明。但是,李隆基縱觀上官婉兒的仕途之路,認為上官婉兒是個投機主義者,對於自己老爹的上位沒什麼幫助,對於自己將來的上位,還有一定風險,於是,上官婉兒在李隆基的堅持下,被殺了。

李隆基在“唐隆之變”時殺的三個女人,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女人,雖然看起來殘酷,但帝王手段,就是要行霹靂之事,否則以後如何安穩掌權?女人,還是不要過於站在“風口浪尖”為好,就算曆史上有“武則天”這樣的大女人,但是她的命運誰又能複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