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治疗领域的“黑”科技

近些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些“黑”科技,让我们来了解下这些心脏治疗领域的“黑”科技吧。

生物可吸收支架

支架是冠心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医疗产品,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历经单纯球囊扩张术、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这三代技术发展以后,现已发展到第四代的可吸收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完全由可降解材料构成的,这种支架在治疗后短期内可为血管提供有力支持,而当血管重塑之后,便直接在体内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避免传统金属支架永久性留在患者体内、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的弊端,不影响后期核磁共振检查,甚至因为可以降解吸收,可多次植入支架,让患者在特定情况下避免了开胸的风险。

无导线起搏器

心脏有自主跳动的功能,心脏的“电路系统”—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包括房间束、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等控制着心跳的快慢。如果“电路系统”发生病变或老化,心跳就会变慢,就会出现头晕、胸闷、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一过性眼睛发黑、神志丧失的情况。如果心跳变慢的同时,出现了上述症状,就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了。自1958年10月世界第1例植入型人工心脏起搏器完成,起搏技术成为缓慢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方式,后来逐渐发展到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心脏除颤器(ICD)和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无导线起搏器经皮穿刺导管技术置入,无需外科手术制作囊袋,创伤小,不影响患者外观且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减少血管相关并发症和手术感染机率。慢性房颤伴有心跳过慢的病人,间隙性心跳慢的病人,无法植入传统起搏器的病人都可以受益。

心脏瓣膜是心脏的“门”,随着心脏的每一次跳动收缩,各“心门”有序地开合,配合全身的供血循环。随着年龄增大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疾病影响,心脏瓣膜就可能出现问题,如退化、钙化,导致“心门”不能正常打开或闭合不紧,由于心脏的血液无法正常射出,会造成供血不足,心脏负荷过重——心绞痛、心律失常、晕厥、猝死、心力衰竭,这里的每一项都会危及生命。研究表明,7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高达13.3%。人工心脏瓣膜是一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或缺损的心脏植介入医疗器械。通过股动脉把人工瓣膜送至心脏的病变部位,人工瓣膜打开后就会取代原本已损坏的瓣膜。经导管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包括用于瓣叶修复、瓣环复位、腱索植入和瓣膜置换的装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