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在頭上的“戰斧”,美國“戰斧”巡航導彈

1991年,美國海軍使用包括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洛杉磯級核潛艇及愛荷華級戰艦等13艘水面船艦與至少兩艘潛艦上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攻擊伊拉克的陸上目標,拉開了海灣戰爭的帷幕。

懸在頭上的“戰斧”,美國“戰斧”巡航導彈

“戰斧”巡航導彈是一種長程,全天候,具有短翼,以次音速巡航飛行的導彈。主要的特點是射程遠,飛行高度較低,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突防能力較強,且損傷效果好,通用性強,可由各種平臺發射。並且體積小,重量輕,彈翼和尾翼可摺疊,便於運輸和發射。並且使用彈性強,機動靈活,生存能力高。在航行中採用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可以自動調整高度和速度進行攻擊。導彈表層有吸收雷達波的塗層,且有著較小的雷達橫截面,雷達很難探測到飛行的導彈,因此具有隱身飛行性能,射程可以超過2500千米,是美國軍械庫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區外發射”導彈之一,具有低空飛行、命中率高等特點。

懸在頭上的“戰斧”,美國“戰斧”巡航導彈

1996年9月,美國海軍發射再次14枚導彈攻擊伊拉克6處目標,次日又再度發射17枚導彈攻擊伊拉克的4處目標,命中率約90%。1998年的整個沙漠之狐行動中,美國動用325枚戰斧巡航導彈,其中292枚命中預定目標。

懸在頭上的“戰斧”,美國“戰斧”巡航導彈

然而,“戰斧”巡航導彈的不足在於,其為亞音速導彈,飛行速度較慢,且飛行高度較低,容易被地面防空炮火擊落。同時由於導彈攜帶的發動機、制導系統和燃料負載限制了彈頭的尺寸,所以打擊鋼筋混凝土目標時效果不是太好,而且容易發生機械故障;造價遠高於常規炸彈等。

懸在頭上的“戰斧”,美國“戰斧”巡航導彈

儘管如此,“戰斧”仍然還是美國遠程打擊力量中的重要一環,具備著戰略和戰術雙重打擊能力,是一種從敵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