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催化劑”

習近平總書記在向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信中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方興未艾,互聯網迎來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以互聯網等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

全球服務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趨勢日益明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專門強調:要順應技術革命、產業變革、消費升級的趨勢,深化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產業發展|數字化轉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催化劑”

服務型製造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發達國家逐漸將經濟重心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調整,推動價值鏈由以製造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投資重點也從生產環節向上下游轉移。通過增加在研發、市場環節的投入,有利於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以及獲利能力。進入21世紀後,數字技術的興起和廣泛應用,進一步促進信息傳遞與互聯互通,互聯網從促進人與人、人與物溝通發展到物與物進行溝通交流的全新階段。基於數字化連接,用戶能夠直接參與到生產環節中,“用戶滿意度”最終決定了產品價值的變現。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僅僅侷限於生產活動,而是將業務向產業鏈全流程進行延伸,擴大服務供給。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在於不斷提高對用戶需求的響應能力和服務效率,服務型製造也成為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發佈《世界貿易數據回顧2019》,自2008年以來,全球商業服務出口價值增長46%,年均增長3.9%,2018年全球商業服務貿易增長7.7%,其中信息通信技術服務佔比15%,中國出口增長17%,成為商業服務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從2012年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到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都將服務型製造作為戰略核心。

根據《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藍皮書》,在發達的製造業市場上,生產環節所創造的價值僅佔總價值的1/3,針對產品使用而提供的服務所創造的價值佔到2/3。以上數據表明,在績效上,服務創新的價值絲毫不亞於技術創新,服務型製造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產業結構調整仍未到位、低端產能過剩和高端產能不足並存的情況下,聚焦服務型製造,從根本上改善供給體系的質量,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數字化轉型為服務型製造提供了新模式

數字技術正日益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更好地順應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需求,使得各個領域的數字化、網絡化趨勢日益凸顯,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數字化轉型給製造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為服務型製造提供了新模式。

企業與用戶之間建立數字連接,形成“數據穿透”,實現用戶需求透明化、用戶認知數據化、業務流程可追蹤。用戶的深度參與增強了企業洞察需求和敏捷反應的能力,大規模批量生產模式被個性化批量定製模式所替代,精細化製造和信息化管理成為主流。定製不僅能顯示產品質量,還彰顯了企業的實力。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向能夠高效創造用戶價值的領域集中,推動企業和產品的優勝劣汰,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各類創新,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的有機銜接。

企業發展數字化業務,賦能智能化生產,實現“信息流、控制流、知識流、價值流”的協同優化。通過數據挖掘和技術分析,及時發現流程漏洞,減少資源浪費,消除低效環節,為業務優化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互聯網的核心理念在於開放、共享,只有讓數據在價值鏈條上流動起來才能夠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數據共享促進價值鏈整合,加快要素流通,有效盤活閒置資源,強化價值創造,組織分工更加明確合理,協調更加有力。在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建立數據共享網絡,無疑對提高組織效率、降低業務成本具有更大的價值。

隨著傳統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拉動作用不斷減弱,以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形態,成為創新的新引擎。除了業務賦能,數據在驅動創新中也充當重要角色。大數據模型構建精準用戶畫像,明確創新方向,降低創新成本和風險,促進創新要素加速聚集,全面激發創新潛能。在資源要素驅動乏力、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消費需求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數字技術為實現創新驅動提供了新動力。以技術快速迭代演進為特徵的微創新成為新的創新範式,其中數據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數字化轉型“催化”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45369億元,相當於GDP的比重為16.1%,成為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動力。隨著數字經濟逐步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有助於為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注重創新驅動,積極參與全球合作。新一輪科技革命將重構全球價值鏈,基於全球價值鏈的國際分工模式將成為未來影響全球經濟走勢的主導力量。我國應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參與全球數字技術標準和市場規則制定,優化配置全球資源,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振興實體經濟需要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創造協同效應。健全產業激勵機制,探索企業、政府、社會組織協同治理機制,培育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產業生態,

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更廣、更深、更快融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強化對數據壟斷的監視,禁止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儘快推出數字化轉型相關標準,推進數據流通、數據共享、數據治理,保障重要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安全。

落實數字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落實數字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已成為全球共識。一方面,要繼續推進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是產業從工業化向數字化過渡的必要條件,要著力提高互聯網普及率,通過人機物的廣泛互聯,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連接,提高供給端與需求端的連接效率。發展工業互聯網,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推動網絡應用從虛擬到實體、從生活到生產的跨越,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關鍵技術。圍繞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深入剖析產業發展痛點,推進技術應用落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與服務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