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印度登月屢屢失敗,日本登月計劃卻聯手印度?雙方算盤都打得精

據俄羅斯衛星社近日報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將會攜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準備在2023年繼續進行探月任務的可行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4日中國"嫦娥"和"玉兔"成功在月球表面被喚醒,並且數據一切正常。

為何印度登月屢屢失敗,日本登月計劃卻聯手印度?雙方算盤都打得精

玉兔拍攝的照片

日本航空研究機構表示,這次任務時長大約在6個月左右,雙方將對月球南極附近一光照長時區進行探測。日本官員平川亮表示,印度與日本雙方已達成協議,日本將提供運載火箭以及月球車,印度方面將提供月球著陸器。

日本官員表示,為探測月球表面1.5米以下的岩石,所以需要給月球車配備一個特製鑽頭。為保證該月球車能夠在2023年左右登陸月球,兩國官員今年3月在新德里對此進行討論,這將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9月7日失敗後的再次嘗試。

為何印度登月屢屢失敗,日本登月計劃卻聯手印度?雙方算盤都打得精

中國嫦娥

在一個月前,印度探月飛船"月船2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公里時失去聯繫。印度總理莫迪宣佈此次探月任務失敗告終,但是印度方面沒有氣餒,而是準備向月球的另一面進行探索。

目前按照印度的航空技術而言,想要自主完成探月計劃仍然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儘管印度將"月船2號"送入太空但是其技術大多還是依賴俄羅斯方面的技術。如今印度又與日本聯手共同奔向月球,相信印度總理莫迪深知,如果想要依靠印度目前的工業基礎和航天技術,基本不可能實現奔月,選擇與日本聯手對於印度來說也是一個理智的決定。

為何印度登月屢屢失敗,日本登月計劃卻聯手印度?雙方算盤都打得精

日本航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獨立探月的能力,日本登月火箭、登錄器研究比較早,印度方面深知不具備探月技術,所以與日本合作並向其學習。據消息稱,2023年的探月計劃主要由印度方面出資。由此可見,日本很明顯是藉助印度出資的機會來搞科研,印度與日本也算是各取所需。

為何印度登月屢屢失敗,日本登月計劃卻聯手印度?雙方算盤都打得精

印度總理

對此,中國航天技術的設計到研發從自始至終都是自主研發,對於探月任務的探索全部基於中國科研人員一路上的失敗和坎坷,"嫦娥"奔月的背後都是科研人員日日夜夜奮戰的汗水堆砌而成。而對於印度來說,缺少的正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