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房子,成年人只能彎腰爬進去,3㎡的房間能同時塞6個人


位於中美洲的博奈爾,是加勒比海地區最好的潛水地,它與鄰居庫拉索島、阿魯巴島同歸為荷蘭海外領土,是荷蘭早期環球爭霸的產物,如今島上還保留了大量的殖民文化,也遺留了許多苦難的歷史遺蹟。

最早登陸博奈爾島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由於島上貧瘠,地理上又靠近委內瑞拉,西班牙人把這座海島用以放牧和奴隸中轉使用。

看上博奈爾島奴隸中轉作用的還有荷蘭,為搶奪這片加勒比海群島,荷蘭與西班牙進行了長達80多年的戰爭,最後博奈爾島於1636年落入荷蘭人手中。

讓荷蘭不惜發動戰爭的理由,除了奴隸販賣之外,博奈爾島的海鹽資源也是重要的戰略原因。在還沒有冷凍技術出現之前,肉質只能通過醃製才能保持一定的時間,而鹽巴便是醃製的主要材料,對於海上馬車伕荷蘭而言,鹽是關係到國家命脈的戰略資源。

奪取博奈爾島之後,荷蘭除了把西班牙的俘虜丟在這座海島外,還運來了大量的奴隸。鄰近的庫拉索島因有深海港口被荷蘭打造成中轉的貿易中心,而貧瘠的博奈爾島成為了荷蘭人的牧場和鹽場,島上的奴隸也從此開始了走上了悲慘的命運。


在博奈爾島林孔及卡巴耶海邊,散落著成排的低矮小屋,這些建造於1850年左右的房屋,是百年前專為奴隸居住使用,如今是博奈爾島當地吸引遊客最著名的歷史遺蹟。

用石頭砌成的奴隸小屋高約2米左右,只留下一個1米高左右的小門供奴隸出入。低矮的小門迫使著奴隸,只能彎腰爬進爬出,然而更讓人無法想象的是,一座3㎡左右的小屋可以同時塞進6個奴隸居住,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擁擠的房子。

狹窄的空間讓奴隸完全不能直立行走,人們只能在壓抑的屋內爬著挪動,想翻身都十分困難。有些組成家庭的奴隸,要與另外一個家庭共享著一個石屋,這種沒有任何存在尊嚴的居住空間,直至到奴隸廢除,人們悲慘的命運才終於結束。

令人不解的是,作為記錄著博奈爾島奴隸的遺蹟,本應該受到保護,卻時常遭到人為性的破壞。不少對博奈爾島歸為荷蘭管轄不滿的人群,在牆上經常塗鴉留下自己的不滿,迫使著當地不得不經常粉刷牆壁。

比居住空間更殘酷的是人們的工作量。每週奴隸需要從石屋步行七八個小時到鹽場採集鹽晶,部分奴隸需要給貴族們的傢俱,到深山砍伐紫檀木,還有一部分奴隸需要給奴隸主放牧、耕種,只有到週末的時候才允許原路回到石屋休息。

然而當人們以為奴隸制廢除後,窩在石屋裡的奴隸終於可以挺直腰板,迎接新的人生,現實又狠狠打擊了人們。自奴隸制廢除後,博奈爾島經濟陷入低谷,奴隸連生存都極為困難,最糟糕的時候比被被奴隸時還悲慘。無奈下,人們紛紛逃離博奈爾島到委內瑞拉尋找新的機會。


一百多年前,沒有生活希望的奴隸們逃向了委內瑞拉。然而百年後,博奈爾島與庫拉索島、阿魯巴島靠石油和旅遊走向了崛起,人們平均收入逐年提高,位居中美洲前列,而這時的委內瑞拉卻陷入嚴重的經濟倒退。

面對昔日返回的奴隸後裔們,博奈爾島與庫拉索島、阿魯巴島卻呈拒絕的態度。回顧這幾百年的歷史發展,也不禁讓人感嘆命運的無常。無法進入的人們,只能站在對岸的委內瑞拉海岸上,遙望80公里對岸的博奈爾島:那裡歌舞昇平,海上巨輪遊蕩,被遊客稱為浪漫的度假天堂,卻是回不去的昨天。【圖片為攝影師Adrian Turner獨家授權去驢行,版權歸其所有,禁止轉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