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妻之恨,被唐玄宗搶了媳婦的壽王李瑁是如何反擊的?


人生有四大恨,分別是:亡國、滅門、奪妻、殺父,皆是不共戴天之仇,古人甚至發誓要與敵人同歸於盡,也不要共同生活在人世上。我們的題主壽王李瑁就遭遇了奪妻之恨,而且是被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奪的妻,那麼,他最終是怎麼反抗的呢?

抱著疑問,編者再次查閱了新舊《唐書》,發現壽王李瑁這一生成也女人、敗也女人,最後於到大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正常去世。此時的皇帝已侄子唐代宗李豫,從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之後,已經經歷了兩任皇帝了,分別是哥哥唐肅宗李亨、侄子唐代宗李豫。


成也女人

壽王李瑁的親生母親是武惠妃。武惠妃是恆安王武攸止之女,從小父親就病逝,就一直被姑姑母武則天收養在後宮之中。後來唐玄宗李隆基繼位登基,看上了從小在深宮修煉長大的武氏,就納為妃子,甚至為了武氏將王皇后廢除準備立武氏為皇后。由於出身武氏,遭到群臣的反對,唐玄宗只好改立為惠妃,禮節等同皇后。

武惠妃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寵之下,權傾後宮,為玄宗生育四子三女。奈何武氏所生子女都不容易成活,其中長子李一不到兩年就夭折了,次子李敏不到週歲也夭折了。壽王李瑁是第三個兒子,這次玄宗夫婦都特別重視,李瑁一出生就直接送到寧王李憲家,由寧王妻元氏撫養,並假稱為元氏所生。直到李瑁長到十幾歲,才被接入宮中,被封為壽王,成為玄宗的兒子中封王最晚的一位。

武惠妃就特別寵愛自己的這位最大的兒子。為自己兒子先後向唐玄宗李隆基討封,李瑁先後被封為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在李瑁17歲的時候,又親自為兒子挑選名門楊氏之女(楊玉環)為妻。


敗也女人

在為自己兒子爭取到許多之後,武惠妃還是不滿足,要為兒子積極爭取太子之位。於是武惠妃就開始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唐玄宗李隆基果然震怒,將三位王子直接廢為庶人,不久又進行賜死。由於所有人都認為三王死的冤枉,武惠妃還沒有來得及給自己兒子壽王李瑁爭取太子之位,也開始疑神疑鬼,擔心三王來向自己索命。不久,武惠妃也得病不起,最終就被嚇死了,年僅38歲。據說,武惠妃死後,唐玄宗李隆基特別傷心,追封其為皇后,併發誓自己一生不會再愛上別的女人。

武惠妃死後,唐玄宗李隆基陷入傷心之中。壽王李瑁作為兒子,也就和壽王妃楊玉環進宮為自己老爸請安。誰知老爸李隆基看到兒媳婦楊玉環後,馬上將武惠妃的死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深深被自己的兒媳婦吸引住了。於是,壽王妃楊玉環就這樣被留在宮中,壽王李瑁進宮時還是夫妻二人,出來時就成為自己一人。不但死了老孃,而且丟了老婆,這心裡怎能一個苦字了得。

楊玉環被留入後宮之後,唐玄宗李隆基估計認為有點太直接,面子過不去。就以為自己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大唐皇帝,為了女人,自己老媽也可以拿出來利用滴。)隨後,唐玄宗立忠王李亨為太子,在失去老媽和老婆之後,壽王李瑁再次失去成為帝國未來儲君的希望。

壽王李瑁在失去楊玉環後的第二年,寧王李憲去世,於是玄宗藉機讓壽王李瑁為養父寧王李憲守孝三年。後來,唐玄宗李隆基估計想到作為皇帝直接搶兒子的老婆有點不地道,後來親自做主為壽王李瑁挑選了了一位姓韋的王妃。可是過了沒有10天,玄宗就跟著為楊玉環賜封了“貴妃”稱號。

壽王李瑁之後與另娶的韋妃相依為命,生有5個兒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曆十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長眠。


蘇紀龍讀史


老婆變後媽,如果沒有如此驚豔的綠帽子,李瑁可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不會被人記起。

李瑁娶了17歲的楊玉環

李瑁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生育能力太強大了,一輩子生了三十個兒子,三十一個女兒,李瑁在兒子中排名十八,被稱為十八子。

她母親武惠妃之前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公主都夭折了,李瑁出生後怕養不大,按民間習俗,就送給伯父寧王李憲,由其妻元氏撫養,假稱是元氏的兒子,騙過鬼神以求長命。

長到十幾歲壯實後,李瑁才入宮封為壽王。開元廿三年(735)年,李瑁的母親武惠妃為兒子張羅婚事,楊玉環被選納為壽王妃,當時年齡還不到17歲。

爭奪太子無果

李瑁生性軟弱無能,缺乏自信。但母親武惠妃不但長的嫵媚動人,而且繼承了姑祖母武則天的優點,爭強好勝,對皇帝體貼入微,成為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她很想讓兒子成為太子,自己就可以當皇后,於是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要謀反,將他們害死。

但是李瑁資質平平,爛泥扶上不牆,並沒有贏得李隆基的喜愛,而武惠妃卻因害死三個小王子,內心不得安寧,總看到他們的鬼魂向她討公道,38歲就受驚而死。

老婆變後媽

母親死後,李瑁太子之夢徹底破碎。更悲催的是老爸看上了他漂亮的老婆——楊玉環。

當年李隆基最寵愛武惠妃,可惜早逝,雖然後宮佳麗三千,唐玄宗一個也看不上,寢食難安,無心料理朝政。有大臣就向唐玄宗推薦太子妃楊玉環姿色絕代,估計這個大臣是為了給死去的三位小王子出口氣,故意噁心一下李瑁和武惠妃的魂靈。

沒想到的是,李隆基一見楊玉環眼都直了,我這兒子治理國家屁事不懂,找媳婦可真有一套,娶了個天仙一樣的老婆,簡直是暴殄天物!不如給孝敬給老爸享用。但張不開口啊,揹著兒子抱楊玉環上龍床又有背倫理,李隆基百爪撓心,猛的想起了爺爺李治娶武則天的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立馬宣旨:楊玉環為竇太后祈福,入玉虛宮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這樣做,就是像當年李治讓武則天到寺院出家,超凡股俗,脫胎換骨,與之前的俗世生活沒有了瓜葛,重新洗白身份。

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新唐書》

當然李隆基也覺得對不起這個老實兒子,就張羅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安頓好兒子的婚事,心裡少了些愧疚,心安理得的把兒媳婦楊玉環抱上龍床,立為貴妃。

李瑁無力的抗爭

一起生活了5年的發媳婦突然變成了後媽,在一個宮廷裡生活,李瑁怎麼對面?怎麼稱呼?怎麼嚥下這口氣?但搶走老婆的是皇帝,給自己戴綠帽的是老爸,況且老婆變母妃後,三千寵愛集一身,活得風生水起,楊家勢力也日益壯大。而自從母親去世後,李瑁就失去了抗爭的資本。

恰在此時,撫養李瑁長大的伯父李憲去世了,李瑁向李隆基請求,以孝子身份給李憲守孝三年,他要把伯父當父親孝敬。他以這種方式暗示對李隆基非常失望,親生父親在他心中已死,伯父才是他值得孝敬的親人,這是無聲的抗爭,也是示威,對軟弱無援的李瑁來說,他只能做到這些。


聾王異史


按常理,老婆被人搶了,反擊是必然的,哪怕那個人是皇帝,是親爹。所以,才有後來的種種臆測。放大鏡之下,愣是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說李瑁以給養父守孝為名,故意讓王妃的位置空懸三年,逼得唐玄宗與楊貴妃三年內,只能保持地下情。

直到李瑁守孝期滿,唐玄宗賜婚李瑁,有了新王妃,似乎人們也就淡忘了楊貴妃,於是唐玄宗才敢堂而皇之地納媳。

其實都是後人的臆測,找點話題八卦八卦,博點眼球而已,站不住腳。

唐朝的歷史有兩本記載,一本叫《新唐書》,成於北宋;一本叫《舊唐書》,成於五代後晉。這兩本書在很多史料記載上,存在分歧。比如關於楊貴妃入宮的記載,就存在兩個版本。

《舊唐書》說:二十四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後庭數千,無可意者。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見。時妃衣道士服,號曰太真。既進見,玄宗大悅。

《新唐書》說: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

按《舊唐書》說法,唐玄宗與楊貴妃第一次見面時,楊貴妃已經出家。按《新唐書》記載則是兩人見面後,唐玄宗為掩人耳目,令其出家。順序不一樣,性質就完全不同。按第一種說法,楊貴妃在與唐玄宗見面前,與李瑁已經中斷夫妻關係。第二種說法則是因為有了不正當關係,才用出家來掩人耳目。

有人說《舊唐書》不可靠,很可能是唐玄宗篡改。胡說八道!《舊唐書》是後晉時期石敬瑭下令編撰的,唐朝都滅亡幾十年了,唐玄宗怎麼左右得了?反而《新唐書》受到詬病更多,它成書比《舊唐書》晚,為何卻能得到不一樣的史料?

我不是在為唐玄宗洗白,他納媳的行為該受到譴責。不過,這件事之所以成了糊塗賬,跟後人的添枝加葉,肆意渲染後很大關係。

就拿所謂李瑁反擊這個言論來說吧,明顯漏洞太多!

其一、李瑁為李憲守孝,與王妃位置空懸沒有必然聯繫

楊貴妃出家後的第二年,寧王李憲去世。李憲是李瑁的養父,李瑁提出為李憲守孝三年。有人說,李瑁此舉就是故意堵住唐玄宗賜婚,讓王妃位置空懸。只要王妃位置空懸,唐玄宗就不敢堂而皇之地納楊貴妃。

這個說法太牽強,邏輯性不強。我們看看結果:天寶四載,武昭訓之女被賜為壽王妃,同年前壽王妃楊氏,正式被冊封為貴妃。同一年辦兩件事,這哪是有意低調回避?而且將楊氏直接冊封為貴妃,唐玄宗有刻意低調處理的意思嗎?

另外,很多人並不知道古人守孝的規矩,所謂守孝三年,只是一個虛數,實際是27個月。也就是說,李瑁為李憲守孝,到天寶二載就結束了。如果唐玄宗想在這件事上做文章,他應該在天寶二載就賜婚,而不是拖到天寶四載。

其二、李瑁要真想反擊,根本不需要這種不疼不癢的手段

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同意離婚!唐玄宗能強迫兒子兒媳離婚,然後再納媳嗎?肯定不敢,他只能打破牙齒肚裡咽。

或許有人說,這麼做就是找死。也許會有危險,其實更安全。假如李瑁以極端的方式,阻擋在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唐玄宗還敢堂而皇之地對付李瑁嗎?還能把楊貴妃搞到手嗎?所有見不得光的事,只能悄悄進行,唐玄宗根本不敢跟李瑁撕破臉。

所以,一旦李瑁不同意離婚,唐玄宗不但束手無策,更不敢對李瑁下手。

其三、楊貴妃就是李瑁獻給父親的禮物

很多人說李瑁和楊貴妃夫妻恩愛,證據呢?在哪兒?胡亂猜測而已。根據有限的資料,我們無法斷定他們夫妻感情的深淺。即便他們有感情,當唐玄宗一腳插進來後,李瑁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滿足父親,拿老婆獻媚;二是拒絕。

這兩個選擇如何做,楊貴妃的態度其實很重要。從後來的情況看,楊貴妃至少很享受在唐玄宗身邊的生活,也許有不情願的成分,至少也有樂於接受的意思吧?

從李瑁的角度看,沒有證據表明,楊貴妃在他心目中有多重要的位置,阻礙他獻出楊貴妃唯一的障礙,不是感情,而是面子!

面子和實惠,哪個更重要?其實對李瑁來說只需要考慮這個問題而已!唐玄宗乾的這件事,就是不要臉的事,當兒子的還怕面子?

所以,李瑁對奪妻究竟有沒有恨,有多少恨,很難說,反擊更無從談起,頂多有幾分怨言而已。皇權面前,他又能如何,何況幹出禽獸之事的是自己的父親。李瑁能做的最多是把怨恨埋在心裡,滿臉笑容配合父親演戲,至於反擊,讓後人臆想去吧!


尋根拜祖


壽王李瑁怎麼說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屬於被自己的父親唐玄宗給戴綠帽,還別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你說他心裡對唐玄宗沒有怨恨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又能怎樣呢?他沒有像西夏太子那樣的勇氣,人家也是被父奪妻,西夏太子直接找了個機會把皇帝老爹的鼻子給砍了下,就這樣讓自己的皇帝老爹活活痛死。

那麼壽王李瑁是如何對待自己父親唐玄宗對自己的“奪妻之恨”呢?

這個要從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去世開始說起,自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變得整日鬱鬱寡歡,精神萎靡不振。任憑後宮佳麗三千,卻無一人能讓唐玄宗滿意。


後來在高力士的推薦下,唐玄宗在見過楊玉環後,就變的猶如情竇初開的男孩一樣,陷入了愛情魔網。但是楊玉環是自己兒子壽王的媳婦,自己作為一國之君搶奪兒媳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於是唐玄宗想出了一個錦囊妙計,並付出行動。



公元740年,在武惠妃去世三年後,唐玄宗以為竇太后祈福為由,以到聖旨直接讓楊玉環出了家。李瑁肯定對自己的父親唐玄宗心存怨恨,但苦於自己無權無勢,唯一的靠山武惠妃也已經去世,所以李瑁選擇了忍氣吞聲。


在楊玉環出家五年後,唐玄宗一方面為了安撫自己的兒子,另一方面也為了自己能夠名正言順的將自己的“兒媳”,便將韋氏賜婚給了李瑁,封為壽王妃。一個月後唐玄宗正式立楊玉環為貴妃,記住自唐玄宗廢了王皇后以後,便再也沒有立過皇后,也就是說,楊玉環在宮中的地位已經相當於皇后的位置。


至於題主所問的李瑁是如何反擊的,像素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李帽壓根就沒有任何有用的“反擊”。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成都,李瑁也跟著同行,唐玄宗賜死楊玉環後,甚至讓李瑁安慰將士們。接著就是太子李亨登基,李瑁也沒了消息,公元775年,在安史之亂平息的19年後,李瑁去世,時年五十七歲。


像素說歷史


俗話說“醜妻近地家中寶”,“老婆漂亮有人惦記,地離的遠,日子過的不安心”,李瑁因為娶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結果老婆被人惦記上了,給他戴了頂綠帽子,而給他戴綠帽子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親爹唐玄宗李隆基!

據記載,李瑁是在姐姐咸宜公主的婚禮上認識的楊玉環,僅一面之緣李瑁便對楊玉環一見鍾情,隨後李瑁央求李隆基私母親武惠妃進行賜婚,之後自然水到渠成,李瑁跟楊玉環結成連理!



對於皇位之爭,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自然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瑁成為太子。於是作局,誣陷當時的太子李瑛和他兩個兄弟企圖造反,結果李隆基把太子李瑛和另外兩個兒子全都給殺了。之後隨著李瑛被廢殺,太子之位的人選就落到了李瑁的身上。


“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李隆基要下詔確立李瑁為太子時,武惠妃卻暴斃而亡,此時風流成性的李隆基看上了李瑁的老婆楊玉環,而李瑁的太子之位也因此落空。為了得到楊玉環,李隆基讓楊玉環出家成為道士為竇太后祈福,一年後李隆基接回楊玉環並讓她成為了自己的貴妃!

面對這樣的變故,李瑁也是無奈,父親讓自己戴了頂綠帽子,這讓李瑁這個作兒子的無法面對現實,而李隆基為了安撫李瑁,為他娶了一位姓韋的王妃,而李瑁也只得認命,誰讓他爹是皇帝呢!

一年後,李瑁假託為死去的伯父寧王李憲守孝為由,遠離了令他傷心之地,跟韋妃相依為命,並生育了五個子女,一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對於奪妻之恨,李瑁也想反擊,但是由於給他戴綠帽子的是他父皇,李瑁也是無可奈何,忍了吧,忍了吧!最後李瑁55歲含恨而死!


唐古看今


關於壽王李瑁被父親李隆基奪妻之事,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李瑁就這樣算了,其實根據歷史記載以及各種碎片,我發現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李瑁不僅反抗報復了,而且還非常狠。

也許你會有很多疑惑,那接下來我就跟你分析解開這些疑惑吧。


一、奪妻之痛

我們所熟知的楊玉環楊貴妃,其實原本是壽王李瑁的老婆,並且楊玉環14歲的時候就已經嫁給李瑁,只是五年之後,李隆基看上楊玉環,才橫刀奪愛,將楊玉環搶走,這個時候楊玉環19歲,李隆基53歲。

李隆基搶奪楊玉環的方法很是不要臉,因為先輩李治已經開過這種先河,李隆基照樣模仿一下,就可以瞬間有質的飛躍。

他具體怎麼操作的呢?一開始李隆基只是叫太監高力士去到李瑁家裡,然後把楊玉環帶去寢宮兩個人談心,他覺得楊玉環十分孝順,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剛好與擁有良好藝術天分的李隆基趣味相投。

估計也就是這個時候,李隆基產生搶奪兒媳婦的想法。他逐漸不滿足僅僅與楊玉環聊天,他還想與楊玉環一起泡溫泉,驪山溫泉感覺很棒,一個人泡沒有意思。他與楊玉環泡溫泉,李瑁也沒有說什麼,你泡完送回來就好。

李隆基心太大,泡完溫泉他不想把楊玉環送回家,於是想出一個好辦法,假借替自己母親竇皇后祈福的名義,他告訴李瑁,楊玉環從此以後要出家做道士,從此也就不是你媳婦了,楊玉環將成為道士四處祈福。

李瑁聽說是給自己奶奶祈福,也就沒有辦法只能答應。可是沒有多久,李隆基就把楊玉環接回去宮裡,只是沒有名分,李瑁看到心裡實在不是滋味。當然按照道理來說,如今楊玉環成為道士再還俗,也是單身可撩,跟李瑁一點關係沒有。


李隆基看出來李瑁心裡的不快,就為李瑁再找了一個老婆韋氏,讓他回家好好生兒育女,這一點李瑁確實沒有辜負,後來他與韋氏生了5個兒子,2個女兒。

李隆基呢,給李瑁娶完老婆,很快自己也把楊玉環娶了,並且封為楊貴妃,從此李瑁的老婆變成後媽,實在難以面對。但是這時候李瑁沒辦法,無權無勢,根本不敢與李隆基對抗,他把這個深仇大恨深深記在心裡,尋求機會報復。


二、痛快報復李隆基

李瑁這一等,就是九年,等到安史之亂,等到長安失守,等到馬嵬坡之變,他看著李隆基被自己的哥哥李亨發動馬嵬坡兵變逼的實在無奈並且將楊玉環處死。李瑁知道報仇的機會來了,如今李隆基大勢已去,危險係數極低,可以為之。


李瑁表面上還是裝作若無其事,繼續為李隆基效勞,心裡卻裝著這個仇恨,等到李亨帶領軍隊和李隆基分道揚鑣,李瑁知道李亨成為皇帝已經指日可待。但是李隆基並不想李亨很快成為皇帝,李瑁覺得報復李隆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失去權利。

機會終於到了,李隆基叫陳玄禮去傳聖旨告訴李亨登基以及皇權的事宜,可是陳玄禮沒空,就叫李瑁前往送這個聖旨,至於聖旨具體內容我們也無從知曉,只知道李亨登基的時候詔書寫著說李隆基自己覺得年事已高,處理國事力不從心,所以禪位給李亨。

至於具體是什麼,我想必然不是這樣的,李隆基愛權利如命,怎麼可能輕易禪位給李亨,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李瑁這個中間傳話人經過添油加醋,把原本聖旨的意思改變,告訴李亨說李隆基同意登基。

從而才會有史書中記載的李亨再三強調是李隆基自己主動禪位,而不是自己篡位,這樣才顯得合理,大臣也會毫無顧慮支持李亨。


綜上所述,其實李亨登基這件事,就是李瑁對李隆基最大的報復,當李亨已經登基成為皇帝,民心所向,李隆基也無能為力,只能空嘆息,這就是李瑁最後的報復。


結語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李瑁等了九年,終於報仇成功,也算把自己的奪妻之恨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嗔痴歷史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那個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李瑁既為人臣,更為人子,縱然唐玄宗搶了他的媳婦,他也只得逆來順受,將這奪妻之恨深埋心裡,又怎敢懷報復之心。

接一下我們看看這對父子究竟發生了什麼,又是因為誰呢?

花容月貌楊玉環



楊玉環天生麗質,有著神仙一般的容顏,她也是我國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

楊玉環還不僅僅只是長的好看,她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音律,善歌舞,不但是一個大美女,更是一個才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楊玉環在參加咸宜公主的婚禮時,被壽王李瑁看中,一見鍾情。唐玄宗更是親自賜婚,成全了這一對璧人。

兩人也十分恩愛,生活非常的幸福,著實是讓人羨煞的一對神仙眷侶。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李瑁萬萬沒想到自己如花似玉的老婆已經被別人盯上了。而這個人竟然還是當今的天子,也就是自己的父親。

唐玄宗橫刀奪愛

都說後宮佳麗三千,按理說唐玄宗是不缺女人的。可是唐玄宗是一個挑剔的人,武惠妃(也就是李瑁的母親)本來深得玄宗寵幸,但去世的早。

在武惠妃去世之後,唐玄宗鬱鬱寡歡,後宮嬪妃雖無數,卻無和他心意者,這時有人向他推薦了楊玉環。

唐玄宗對楊玉環特別滿意,可有一個難題擺在自己面前。這時楊玉環已經是自己的兒媳了,真要明搶豈不亂了綱常,更令天下百姓笑話。



於是他想了個主意:

1 用為竇太后祈福的名義,命楊玉環出家為道士。讓楊玉環徹底搬出了壽王宮,先斷了他們夫妻的念想。

2 又將大臣的韋昭訓的女兒兒許配給了李瑁,並賜為王妃。如此一來,算是變相的補償了李瑁。

這一來二去之間,李瑁也明白了唐玄宗的用義,都是他為在了得到楊玉環做的鋪墊。果然五年之後,唐玄宗命楊玉環還俗。只是沒讓她重回壽王府,而是直接接入了宮中,被冊封為貴妃。



Ad說

李瑁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妻被搶走,從夫妻關係變成了母子,這種奪妻之仇他怎會不恨,只是他沒有辦法。

他不敢去挑戰自己父親,更不敢去挑戰當今天子,只得忍氣吞聲,跟韋氏相依為命,開始新的生活。



Ad哥哥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李瑁的媳婦楊貴妃眨眼之間成了唐玄宗的媳婦,生氣是必然的,報復是沒有的。目前來看部分的史學家認為,李瑁修改了唐玄宗給李亨的那一道聖旨,其實真實情況來看,壓根沒有修改的必要,因為唐玄宗是真的不能再當皇帝了。

事件回顧

這件事情的歷史時間線特別長,我們只能化簡來說。

李瑁有一個媳婦,非常漂亮的媳婦,她的名字叫楊玉環,楊玉環漂亮到什麼程度呢?讓自己的爹爹看上了。沒有看錯,當唐玄宗第一次看到楊玉環的時候,就感覺自己的小心肝在撲通撲通的跳,快的不要不要的。

普天之大,莫非王土,既然皇帝看上了,就得想盡一切辦法把她給勾過來。怎麼勾過來呢?唐玄宗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一個自己認為最為美妙的方法,而且絕大多數人都看不出破綻來。

唐玄宗先讓自己的心腹大臣高力士把楊貴妃接到了自己的府邸當中來,然後有楊貴妃談談心,至於在這談心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過一些羞羞的事情,咱們暫且不得而知。緊隨其後楊貴妃就成了尼姑,在楊貴妃成為尼姑的時候,唐玄宗告訴了自己的兒子,放心,你的媳婦僅僅是為我的媽媽去祈福去了。

李瑁一聽到此也沒有辦法,誰讓唐玄宗是自己的爹,唐玄宗的媽媽可就是自己的奶奶啊,這種祈福該祈還是要祈的。

楊貴妃當上尼姑之後沒有幾年又回來了,等到回來的時候就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唐玄宗的媳婦。

沒錯,這就是事實

好了,接下來就需要講李瑁是怎樣報仇的?按照一些史學家他們的思想認知李瑁假傳了唐玄宗的聖旨,在唐玄宗給自己的兒子李亨的聖旨當中並沒有談及如何把皇權讓給李亨,可是李瑁在其中添了幾筆,這道聖旨就變成了唐玄宗自己覺得年事已高,所以就把皇權以及所有權力通通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李亨。

真實情況是這樣嗎?不恰恰相反。

真實的歷史情況是,唐玄宗已經不願意當皇帝了,為什麼呢?因為當皇帝可能掉腦袋。

什麼時候皇帝成為這麼危險的職業了,皇帝不是九五之尊,想殺誰就殺誰嗎?正常的情況下是這個樣子,但這個時間節點不是。

因為這個時候已經發生了安史之亂,而且安史之亂趕著唐玄宗一直要往四川跑,如果唐玄宗不跑的話,很有可能就人頭落地。

這個時候的皇位就如同燙手的山芋一樣,誰再一直拿著它就有可能被做掉。唐玄宗自然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於是就半推就的把自己的權利給了李亨。

至於李瑁是如何報仇的,好像壓根就沒有講過,畢竟自己的老子是皇帝,自己的兄弟也是皇帝,折騰來折騰去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皇子,又有什麼能力和他們做鬥爭呢?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生母武惠妃

壽王李瑁,玄宗第十八子,母親武惠妃,是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侄女,深得玄宗皇帝寵愛,受武家因素的影響,只將她封為妃,但宮中對她的禮節卻等同皇后。

玄宗立的太子李瑛不是惠妃所生,這是她的心病,想把兒子李瑁推到太子之位,於是設計陷害李瑛及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腦熱玄宗將三個兒子全部處死。

起初玄宗還下不了手,諮詢寵臣宰相李林甫商議,李林甫老奸巨猾,善於揣摩人心,也沒有明確表達意見,只是委婉地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不是臣等應該干預的。於是玄宗下定決心。

也許是自作孽不可活,武惠妃作此惡後,疑心病加恐懼,屢次看到他們的鬼魂,竟然一病不起,最終病死,自己把自己嚇死的,玄宗非常傷心,追封她為皇后。然而那個時代,她謀害三皇子之事私下裡人盡皆知。

王妃玉環

開元十三年,李瑁5歲的時候,玄宗封其為壽王。

開元二十二年,李瑁親姐姐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婚禮上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

玉環入宮

三年後的的開元二十五年,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逝世,玄宗整日鬱鬱寡歡,後宮數千,無可意者。

之後,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這個人多半和李瑁有仇,同年,唐玄宗不顧什麼禮節,將楊玉環召入後宮之中,一見鍾情。

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以為竇太后祈福的名義,讓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這樣做和他爺爺讓武則天做尼姑道理一樣的,出家就是斬斷塵緣,和以前的一切就沒有什麼關係了,之間肯定少不了偷情,直到幾年後的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這時候才把楊玉環為貴妃。

先給兒子壽王李瑁另立一妃,這是以示安慰,楊玉環確實漂亮,夫妻恩愛了三四年,壽王李瑁肯定心痛,但無可奈何。奪妻之仇,父親是皇帝,李瑁能怎麼反擊呢?玄宗把太子之位也給了第三子李亨,除非謀反,李瑁朝中沒有黨派,更加沒有兵權,發動不了政變兵變,自從玄宗誅殺上官婉兒,唐朝在政治上已經處於穩定狀態。

從此,壽王李瑁和韋氏相依為命,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奔蜀殺楊貴妃,李瑁和韋妃也同行,不知馬嵬驛貴妃被殺,李瑁心中作何感受。




醇香威士忌


查閱所🈶史料,壽王李瑁是孝順的乖孩子,並沒🈶因媳婦被搶而進行任何反擊!

1.唐玄宗如何搶兒媳,

唐玄宗搶兒媳事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家醜。老爺子是皇帝,執掌大唐帝國近半個世紀,一言九鼎,當時沒有人敢阻止。相信李瑁也敢怒不敢言,除了父皇的威信外,父親還“君子愛兒媳,搶之有道”~想方設法堵住他的嘴。玄宗在搶兒媳時運用了早先發動唐隆政變,開創開元盛世的智慧。

1)讓兒媳婦楊玉環為祖母竇太后祈福~先出家離開壽王府,這樣楊玉環成為了女道士,號太真,就在宮裡的道觀出家,方便治療寡人之疾。

2)由於楊玉環自幻喪父,一直跟著叔叔楊玄璬生活。玄宗把楊玉環重新劃歸她親生父親楊玄琰名下,這是告訴世人,壽王妃楊氏已離世。楊太真是另外的一個人,與壽王無關。

5個春夏秋冬過後,壽王老爸搶他媳婦連同8年前轟動全國的玄宗一日殺三子的事都被人漸漸淡忘了。玄宗在天寶四年的7月,賜給壽王李瑁另一個老婆韋氏~她出生名門望族,是大唐聯姻集團“李武韋楊”中的一個,這讓李瑁內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看看兒子與韋氏婚後沒什麼動靜,10天后,玄宗才把楊太真立為了貴妃。60歲的人啊,真把搶兒媳當大事來做了,得之不易啊。

2.壽王李瑁沒明目張膽地進行任何反擊。

1)玄宗有一日殺三子的決絕,可能是兄弟被賜死時的恐懼感還沒煙消雲散吧,所以,對媳婦被搶,李瑁啞口無言,無動於衷。第一次失去楊玉環,是開元二十九年,恰逢李瑁的養父即唐玄宗的大哥寧王李憲去世了。由於武惠妃的頭幾個孩子都夭折了,第三子李瑁出生後,惠妃和玄宗把他送出宮,給最親近的大哥夫婦撫養,寧王妃待李瑁如同己出。因此,小李瑁對寧王很孝順。老婆變成道姑時,他開啟了為養父盡孝的模式,從而減輕了精神上的傷害。

2)馬嵬坡事變,他又出場了。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日,玄宗帶著身邊人秘密從皇宮的延秋門向四川出逃,李瑁也在這隨逃的人群裡。七天後到了馬嵬坡:楊國忠被射殺,楊貴妃與姐仨被賜死,太子李肅和玄宗分道揚鑣。這個過程中,李瑁頻繁露臉。誅殺楊家人的時候,宰相韋見素和楊國忠在一起,不小心被亂兵誤傷,唐玄宗派壽王李瑁帶了幾張膏藥去安慰了一番。太子李肅被百姓“攔著”的時候,玄宗見太子沒追上隊伍,派壽王李瑁和高力士去勸說百姓,太子這才有機會北上靈武。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誠,李瑁是個老實人,以上表現,說明他對老爸是依然是忠誠與孝順的,最低沒表現出出奪妻之恨。馬嵬坡事件後,在散夥前,玄宗把剩下的軍隊分成了六部分,壽王李瑁也領到了一是小部隊。

壽王再在史上出現,是他在唐代宗大曆年間撒手人寰了,享年55歲。

3)這中間的十一年,李瑁表現了類似如老爸的不俗的生育能力。5年虛度後,韋氏來了。她出身好、受過教育,知書達禮。韋妃為壽王一共生了5個兒子和若干個女兒。皇子拼命生兒子,就是沒有野心的最佳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