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國家發展 開創美好未來——內地高校即將畢業港生談“生涯規劃”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於嘉、石龍洪、楊淑馨)“我們不應把眼光侷限在某一個城市。祖國內地充滿活力和機遇,擁有足夠大的舞臺,讓香港青年找到用武之地。”港生林子淦就讀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研究生二年級,明年即將畢業的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也充滿信心。

迎來一年一度的“金九銀十”招聘季,面臨畢業的內地港生們開始忙碌起來。林子淦瞄準與粵港澳大灣區業務相關的國企,投遞簡歷,準備面試,馬不停蹄。近日,他獲得了一家國企的管培生工作機會。

在香港出生長大的林子淦來內地求學已經五年多,他在“讀萬卷書”之外的課餘時間“行萬里路”,足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內地的遼闊多元和發展進步令其深感震撼。這樣的人生經歷和體驗,讓這個年輕人“發掘”出自己的特點:“對香港和內地都比較熟悉”。

有感於內地發展機遇多,空間廣,活躍度和創造力強,尤其是看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林子淦躍躍欲試:“很想在大灣區從事聯結粵港兩地的複合型工作,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

像林子淦一樣,多位即將從內地高校畢業的港生受訪時表達了共同的志向:希望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夢想,學以致用,努力奮鬥,不負韶華。

來自香港的魏可楓是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大四學生,目前正在實習。

魏可楓在香港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讀高中時,就常通過互聯網瞭解內地風土人情,對內地充滿嚮往。談及就業意向,她毫不猶豫地表示,優先考慮粵港澳大灣區。在廣州三年多的學習生活,讓她看到這片建設熱土蘊藏的巨大潛力與活力。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一項針對317名過去五年內地大學畢業港生的調查顯示,逾半數受訪者在內地發展;超過四成考慮未來三年內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

“國家鼎力支持大灣區建設,為民眾謀福祉。作為愛國愛港青年,我更要為推動大灣區發展盡一份力。”魏可楓說。談到具體的夢想,她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對新聞工作很感興趣,有志於“採訪挖掘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

受訪的內地港生普遍表示,在內地走的地方越多,自己的思維和視野就越開闊,就越能發現發展的良機。

北京語言大學英語專業大四港生劉詩朗曾走訪西安、長春、張家口等地,瞭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發現很多中西部城市也很有“國際範兒”。“香港的小夥伴聽了我的見聞都很好奇。”她說。

剛步入大四,劉詩朗就開始了實習。她瞭解到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因為自己希望深入基層,便萌生報名的想法:“畢業後,我可能先去西北支教。”

談到更長遠目標,劉詩朗說:“我想當一扇窗。”學語言專業的她希望自己能為促進國家對外交流做貢獻,“讓世界欣賞到中國大地更多精彩”。

這些年,在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攻讀博士學位的港生陳貴和走訪了內地30多個省區市。“很多地方的發展變化真是日新月異,年輕人幹事創業的機會越來越多。”他說,自己想在內地就業,從事與對接香港事務相關的工作,包括為來內地創業就業的香港青年提供服務的工作。

受訪港生們普遍反映,近年來內地高校為港澳畢業生髮放就業協議書、簽發就業報到證,以及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等政策接連出臺,讓他們在內地學習、生活、求職、就業、創業都更加便利。

“內地文化豐富多樣、兼容幷包,多數人對未來態度積極、正面。身邊許多同學目標明確,都在為開創美好未來而奮鬥,這讓我感受到向上的力量,幹勁滿滿!”林子淦說,希望更多香港青年以開放的心態來內地學習深造,找到自己的發展機遇,與內地同胞共同為祖國發展出力。

來“中國網”(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覆“部位”,告訴你一個減肥小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