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可以稱得上“硬碰硬”的戰役呢?如何評價這些戰役?

史學達人


關家堖戰鬥,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與日軍最硬碰硬的一場戰鬥,這場戰鬥到底該不該打,爭論很多。

《亮劍》中,李雲龍的386旅獨立團,在李家坡戰鬥中,利用土工作業全殲了深入根據地的日本山崎大隊。這件事,在歷史上有原型的,那就是發生在百團大戰後期的關家堖戰鬥。

1940年八路軍發動的百團大戰,已經進行到第三階段。華北日軍為了報復八路軍,抽調了數萬兵力對根據地進行報復性掃蕩。掃蕩過程中,日軍見人即殺,見屋即燒,見牲畜和糧食即搶或焚燬,水井用後則一律封埋或下毒,就連老百姓日常用的鍋碗瓢盆和農具也被砸碎、砸爛。這一切,讓八路軍總部十分痛恨,決心打一場殲滅戰,打壓一下日軍的囂張氣焰。

這時候,日軍獨立混成第四旅團的岡崎支隊出現了。這支部隊,從第四旅團和第九旅團各抽調了一箇中隊,再加上工兵小隊無線電小隊等,總共兵力有535人,相當於我們中國軍隊的一個營。這支部隊從武鄉東村出發,一路挺進,直接就到了蟠龍鎮。就在蟠龍鎮,我軍以為日軍是要襲擊總部,趕快彙報要求總部和129師撤離。

令人吃驚的是,日軍居然擊潰了722團、決死25團和38團,一路就殺到了黃崖洞兵工廠,在黃崖洞兵工廠大肆破壞。就在黃崖洞兵工廠遭到破壞的第二天,岡崎支隊的豬隊友鈴木支隊居然走了,圍殲岡崎的戰機已經出現。八路軍總部一聲令下"來了就別走了!"

為了圍殲岡崎,我386旅的772團、16團,385旅的769團,新10旅的28、29團,決死1縱的25、38團,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共8個團餵了過來。岡崎邊打邊撤,一路逃到了關家堖村。殘暴的日軍抓了300多百姓,給他挖掘防禦工事,工事一完成,這300人就被殺死了。日軍為了防炮,日軍的戰壕挖得很深,戰壕壁上掏出許多能藏人的貓耳洞,所有的機槍、火炮掩體都挖了兩三個,足夠戰時備用。另外沿著關家堖山腳還挖了300多個散兵坑,將山頭圍繞起來,形成外圍陣地。

更嚴重的是,日軍還佔領了關家堖旁邊的更高山——柳樹堖,形成了交叉活力,關家堖的入口徹底被堵死。柳樹堖的丟失,是八路軍的重大失誤。當時25團2營和38團換防,錯把日軍當友軍,猝不及防,傷亡慘重,就丟失了這一重要據點。

相對於《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關家堖戰鬥打得實在太憋屈!日軍依託關家堖的梯田地形,每一層梯田都設置了機槍口和暗堡,每個暗堡前面,又有防彈壕溝,手榴彈扔過去,不僅炸不到人,工事都炸不到,直接滾進壕溝根本傷不到鬼子。

柳樹堖的攻擊,也十分憋屈。日軍在柳樹堖,不守臺地稜線,而是退居臺地中央核心陣地。25團和38團只能搭著人梯往上爬,一露頭就被打。一籌莫展。決死一縱隊和25團兩面夾攻衝了7次,又一次衝上了陣地,卻因為你為體力不足又被打下來。最後,不僅沒有拿到陣地,反而傷亡慘重。

為了衝擊不小心丟掉的陣地,38團團長蔡愛卿下了狠勁,把幹部集中起來繼續衝擊,2營營長黃振榮負傷被俘,副營長賈寶善、特派員王思忠及數十名連排級幹部先後犧牲。

關家堖陣地上的戰鬥更激烈。28團在戰鬥中遭遇日劇你飛機掃射轟炸,沒有經驗的戰士們四處亂跑,不少人被炸飛射死。王耀南團長無奈,乾脆吹了衝鋒號,戰士們與日軍陣地粘在一起,日本飛機才停止投彈。

李雲龍的戰術,攻堅部隊也使用了。769團3連3排排長李長林觀察地形後,帶領兩個班繞開正面,經過1個多小時的土工作業,打通了上山的路。於是一個營3個連一擁而上,登上了山。可是日軍卻在墳頭架起機槍,戰士們沒有隱蔽,傷亡很大。

28團這樣的新編團上不去,722團這樣的老團總行了吧?結果,第一次衝鋒,1營衝上去的100多人幾乎全部傷亡。到了下午,1營只剩不足10人沒有帶傷,原有70多人的1連只剩3人,連長陣亡;3連50多人,只剩下指導員和兩名傷員;4連68人,最後只剩下4人。

這場惡仗打下來,不管是1萬多兵力的我軍,還是500多的日軍,都是傷亡慘重。去除掉水分,關家堖戰鬥,八路軍總的傷亡應該在3000人左右,其中僅決1縱傷1570多人,陣亡589人。

八路軍在關家堖啃硬骨頭崩了牙,這是事實。可是這樣的攻堅戰真的不該打嗎?恐怕未必!

因為關家堖戰鬥,彭老總被扣上了蠻幹瞎指揮,不顧惜戰士性命的帽子受到批評。彭老總自己也是也說這是他戎馬生涯中四打敗仗之一。甚至是,不少人因為關家堖戰鬥的失敗,否定百團大戰。

按照《論持久戰》的戰術指導,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戰相持階段,更多應該用游擊戰和運動戰壓縮敵人活動空間,獲得更多的給養和民眾支持。到了戰略反攻階段,才能開始攻堅戰和陣地戰。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關家堖戰鬥是失敗的,是得不償失的。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關家堖戰鬥背後的亮劍精神,那種堅決打擊來犯之敵的精神應該傳承。在這場戰鬥中經過傷亡很大的25團和38團,後來成了決死縱隊中的主力團,從這裡說明關家堖在訓練隊伍、磨礪戰鬥意志上,有很大好處。

相對於百團大戰中大部分戰鬥來說,關家堖戰鬥確實是敗了。可是,從關家堖戰鬥中八路軍學到的新東西,絕不是其他戰鬥能夠比擬的。


歷史知事


一個參加過上甘嶺戰役被炸斷腿的美國人麥卡拉漢,講述了一個故事。他們在朝鮮戰場上,奪取了志願軍防守的一個高地。志願軍的防守極其頑強,多輪進攻依然不能拿下,並且美國聯軍傷亡慘重。最終,聯軍命令麥卡拉漢所在的部隊全部投入戰鬥,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麥卡拉漢他們登上高地的時候,防守的解放軍都已經戰死,只有一個手無寸鐵的小孩倚靠著一棵樹已經沒有樹葉的樹,整個人彷彿是一個泥土覆蓋的小孩,看起來已經身負重傷。這個美國人立刻阻止了他的戰友們開槍,要活捉這個小兵。但是他們發現這個小兵拿起一個通話機,屋裡哇啦的叫喊著。過了一會,炮彈覆蓋了這個高低,他的戰友們都被炸死,自己也失去了一條腿。這個美國人後悔不已的說:他當時不應該阻止他的隊友們開槍。這時候,在場的中國一位翻譯輕輕的問:你知道哪個小兵說的是什麼嗎?麥卡拉漢搖搖頭說不知道。翻譯告訴他說:他叫王成,他說的是——我是851,我是王成,敵人把我包圍了,親愛的首長,同志們,請向我開炮,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麥卡拉漢愣住了,他也許明白為何當年沒有打敗志願軍的原因了。當時在場的中方人員都已經熱淚盈眶,麥卡拉漢說幾十年了他一直在誤解。在場的所有人員都不自覺鼓起掌,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迄今為止,美國著名得西點軍校依然把上甘嶺戰役作為經典戰例進行教學研究。這個戰役的激烈程度超過二戰中任何一場戰役。美軍為了能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大的談判權,以獲得更多利益,逼迫新中國簽訂不平等協議,發動了上甘嶺戰役。在1000米寬,2700米長的地方,雙方投入了數十萬兵力。

  雙方傷亡40600人,中美損傷比1:1.6.上甘嶺戰役中,中國軍隊克拉克說:這事朝鮮戰場的凡爾登。林彪說:上甘嶺就是肉磨子。雙方數據對比:美國:美國組成16國軍隊的聯合國軍。美國剛打贏二戰,在戰爭中國家幾乎沒有任何損失,裝備齊全,糧草充足。美國的裝備:美軍出動60000多兵力,打算損失200人。坦克170輛,大炮3000門,飛機100多架,起飛3000架次,炮彈無限量供應。

  戰鬥過程中在這塊狹小的地方傾瀉190萬發炮彈。美國軍隊全服武裝到牙齒。中國:獨自成立志願軍抗美援朝。中國剛趕走日本侵略者,結束內戰,蔣介石炸燬了一切工業,中國可以說一窮二白。中國的裝備:投入43000兵力,大部分需要送糧草。坦克為0,飛機為0,炮彈45萬發(大多是後期使用)美軍說志願軍遇到坦克這種才肯扔炸彈,實在太窮了。當年的美國隨軍記者貝文·亞歷山大寫道:“(中國)部隊進攻時,通常主要依靠輕兵器、機槍和手榴彈。只有對付最有利的目標時,才肯動用迫擊炮。”戰鬥打響的那一刻,美軍才發現事情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容易。志願軍的戰鬥意志和智慧超乎他們的想象。殺紅了眼的雙方,在這片不到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反覆爭奪59次陣地;志願軍打退了美軍900多次衝鋒,整個山頭的土石被炸下去1——2米。最後雙方在清理戰場的時候,智能靠腳上的鞋子來區分——穿布鞋的是志願軍,穿皮鞋的是美軍。我們的志願軍並沒有採用添油戰術,而是採用坑道戰術。在山坡的背面挖出坑道,利用美軍不擅長夜戰的特點,組織反擊。對一個國家、民族落後貧窮之痛苦體會最深的莫過於他的軍隊。但是,這些志願軍沒有跟祖國講條件,沒有抱怨火力不夠,沒有抱怨給養不足。還有感人的被火燒至死未動的邱少雲,用身軀堵住槍口的黃繼光,一個蘋果的故事……對於他們的英雄事蹟,我不質疑。我質疑的是網上哪些用所謂理論推斷不可能的心懷叵測的王八蛋。後方首長為了給前線能送去好的補給,下令說:誰能給前線送去一筐蘋果,就授予二等功。但是在美軍如此密集的炮火攻擊下,真的很難。一個蘋果的故事,是送蘋果的人已經被炸死了,通訊人員隨手抓了一個蘋果跑到了前線。朝鮮戰爭後,中國的聲望不僅僅在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中如日中天,連西方也對新中國肅然起敬,蘇聯取消了對中國的不合理條約——大連港必須國際化、蘇聯可以無條件使用旅順港、中東鐵路南滿鐵路由中蘇共同經營。以鬥爭爭團結則團結存,以和平爭團結則團結亡。多麼精闢的!新中國雖然走了很多彎路,但是他是一個政治、軍事完全獨立的國家,沒有駐紮的美國兵、蘇聯兵。就像今天的美國封殺中興、華為的事件,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國不允許任何國家比他強,他們希望的是中國永遠處於低端產業,為美國做苦力。就像特朗普可以拿芯片等高科技敲詐一眾國家,還好,我們國家有華為這樣的企業。最後,人民英雄萬歲!


馬齋雜談


徐向前元帥指揮的太原戰役是一次“硬碰硬”的戰役。

時間:1948年10月5日—1949年4月24日

我軍總指揮:徐向前,後期彭德懷也參與了。 兵力:華北軍區主力部隊3個兵團、10個軍、36個步兵師和2個炮兵師,1300餘門火炮,連同中央軍委補充的15000名新兵和傅作義部改編的4個師,25萬人。

敵方:總指揮,閻錫山。 兵力:5個軍部、14個步兵師和3個暫編總隊、3個特種師,連同保安部隊等,使總兵力增至近10萬人,擁有各種火炮600餘門。

戰果:共殲滅國民黨軍1個綏靖公署、2個兵團部、1個軍部、20個師,總計135874,民團8萬,俘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5兵團司令官孫楚、太原守備總司令兼第10兵團司令官王靖國等,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使山西全境解放。我軍傷亡4、5萬人。

太原戰役是解放戰爭後期一次大型的戰役,是徐向前元帥軍事指揮才能的一次展現,也是解放戰爭中戰鬥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zj史海拾貝


橫城反擊戰志願軍的血淚史

1951年2月,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出現了一場特殊的戰役,這場戰役影響深遠,從結果來看,我軍共殲敵12000人,俘南朝鮮軍7100人,美軍500,可謂是大獲全勝,戰果頗豐。

但是在美國的歷史出版讀物的記述之中這場戰役卻都被默契一筆帶過,似乎並不願意就此多提,惜字如金。但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那些簡單的幾行字真的能描述這場戰役嗎?又或者這場戰役真的不值得重視?

我想未必,恰恰是因為在這一場戰役讓自詡為“世界第一”的美國感覺到刻骨銘心的恐懼。所以他們在逃避,逃避他們在朝鮮戰場上遇到的夢魘。

這一場戰役便是發生在1951年2月11日夜的橫城反擊戰。

橫城反擊戰,感謝這些最可愛的人們

事件之初“聯合國”軍本來在第三次戰役打擊下,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但是“驕傲”的美國人他們並不服輸,為挽回敗局,於1951年1月25日開始,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M.B.李奇微統一指揮,在全線發起以漢城為主要突擊方向的大規模進攻。

在西線聯合國軍受到了極大的的阻力,他們遇到了中國第三十八軍、第五十軍,這些勇士用血肉之軀阻擊聯合國軍向北反攻,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推進困難,但是在東線方向聯合國軍以快於西線的速度一路推進,於是從整個戰線上突出了出去,形成了孤軍深入的勢頭。

戰場上出現的這種狀態,使正對戰場局勢十分憂慮的彭德懷突然感到扭轉被動局面的機會可能來了。戰場上的戰機稍縱即逝,必須果斷地抓住且利用。

2月5日,彭德懷電令第四十二軍和北朝鮮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對東線北進的聯合國軍進行阻擊,以減輕西線中國阻擊部隊的壓力。同時,鄧華指揮的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軍奉命向東移動,以待尋找戰機。

2月5日,鄧華指揮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軍奉命向東移動,以待尋找戰機。火藥味在彼此醞釀著戰爭一觸即發。

這個時候讓我們來看看,2月9日聯合國軍在東線的態勢:

戰場分為三個部分:

一、美國第二師二十三團和一個法國營被中國第四十二軍阻擊於批手裡以北。

二、南朝鮮第八、第五師進至到橫城以北的豐水院、上蒼峰裡、釜洞裡、梅田裡一線。

三、南朝鮮第七師、第九師以及首都師則拖後於下珍富里、江陵一線。

此後彭德懷發出了一通電報,具體地分析了雙方的具體情況和未來的部署。整個命令的大概意思如下:

砥平裡地區據已知敵軍為美二師、二十四師各一部及法國營合計為八到九個營,如我攻擊該敵一晝夜不能解決戰鬥,則利川地區之英二十七旅、南朝鮮第六師及原州附近的美二師三十八團與美七師均可來援,南朝鮮第五、第八師與美空降兵一八七團亦會策應。

假如我兩晝夜不能解決戰鬥,則水原防線之美軍亦可能抽出二至三個師東接,這樣萬一吃不下,打成消耗戰,甚至洪川至龜囧頭裡公路被敵人控制,則我將處於極為不利情況,這一步必須充分估計到。

根城地區據已知敵軍為第五、第八師及美七師一部空降兵一八七團,但南朝鮮第五、第八師較弱,我可集中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及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把敵人打亂的把握較大。

如果得手,再向原州及以南擴張戰果,這樣可能將敵人的整個部署打亂,對我而後作戰有利……前電提出先打砥平裡,此電決定先打橫城附近之敵,如無意見,則請鄧金韓依具體情況部署之。

由於考慮到美軍和法軍可能出現的強大火力會對我軍造成較大的損失,彭總的考慮是非常理性的,志願軍與其去和美軍和法軍這些傢伙硬碰硬,不如去挑個軟柿子捏,而被彭總盯到的軟柿子就是在橫城方向的南朝鮮軍隊。

在整個戰略構思之中彭總已經完成了初步的構想,但是戰場的情況瞬息萬變,彭總也無法確定最後出現的具體情況,但是他明白如果反擊失敗,以現在的情況志願軍已經節節敗退到了極其危難的時候,聯合國軍根本不可能暫緩攻勢,所以這一場反擊戰必須打,而且必須要打好。

彭德懷下令要求西線的第三十八軍和第五十軍要不惜一切代價遲滯美軍北上的步伐,同時將大兵團快速的集結到東線。一場令美軍避諱至今的戰爭即將到來。

橫城反擊戰爆發!

鄧華兵團首先的反擊目標是橫城西北的南朝鮮第八師,他們並期望由此打開缺口,向原州的美軍防線進擊。具體部署為:

第四十二軍,以一二四、—一七師為先頭部隊,向橫城西北鶴谷裡、上下加雲防線進攻,切斷南朝鮮第八師的退路。

以一二五師前出至橫城西南介天裡、回巖峰地區,阻擊敵原州方向可能出現的援助,並策應第六十六軍作戰。

以一二六師配置於砥平裡以北地區,繼續牽制砥平裡之敵。

第四十軍(配屬炮兵二十九團一、三營)由正面向橫城西北的南朝鮮第八師突擊。

第六十六軍以一九六、一九七師向橫城東南方向突擊,切斷橫城之敵的退路。

第三十九軍為預備隊,配置於龍頭裡東南地區,逼近砥平裡,如果反擊作戰開始後砥平裡敵人南逃,予以堅決追擊。

2月11日,下午,彭德懷以個人名義致電人民軍前指及各軍團長並報金日成:

“此役志願軍以四個軍主力由西向東打,為使這一戰役獲勝,關鍵在於人民軍和志願軍第六十六軍能否按預定部署完成斷改退路。此一戰役勝利是鞏固以往的勝利,擴大中朝兩軍反侵略戰爭的國際影響,爭取時間整訓部隊,否則,敵將破壞我軍休整計劃。所以,此役是特別重要的。望請同志轉告各級幹部和全體戰士,大家努力發揮積極性,克服困難,要求你們英勇頑強地消滅敵人!預祝毛澤東與金日成領導的人民軍隊勝利萬歲!”

土氣可鼓不可洩。但是,對這次橫城反擊作戰是否能取得勝利並達到預期效果,彭德懷心裡依舊不踏實。在他給各軍發出電報之後,他給毛澤東緻密電如下:

因砥平裡反擊之敵均有相當工事,因此估計砥平裡之敵一兩天難以解決戰鬥,現改為攻擊橫城周圍之南朝鮮第五、第八兩師及美七師之十七團、空降兵一八七團,已於十一日黃昏開始。如能求得殲滅敵五六個團,估計可能暫時穩定戰線半個月,如反擊不得成功,敵將瘋狂追擊。我軍在三八線很難立穩腳。目前,只有堅決反擊,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勝利,爭取時間,穩定局勢,否則將會付出更大代價,困難亦更多。

這一下搞得毛主席也有所擔心,他老人家那時候估計最希望聽到的就是美國人喊疼的聲音。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爭開始了。

1951年2月11日,中國農曆大年初五,黃昏,四周籠罩在冬日的薄霧裡,南朝鮮軍陣地的四周傳出一陣陣異響,那是軍服不斷摩擦積雪的聲音,等那些身上縫著新兵標誌的南朝鮮士兵有所察覺的時候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端起刺刀,在他們的鼻子底下發起了衝鋒,





你提HK你HK


歷史上硬碰硬的戰役有太多了,但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淮海戰役了。

不得不感慨淮海戰役的打響和勝利,就是這樣的一場偉大且硬碰硬的戰役。只不過淮海戰役剛剛打響的時候,粟裕等人設想的規模沒有後來的大而已,不過那時候已經有了淮海戰役的雛形。

沒想到戰爭打著打著,事態就不斷的擴大化了, 軍隊的投入也越來越多。最後就成為了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之間的一場大決戰。

索性黨中央就決定把這場戰爭,當做是打敗國民黨的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機會。沒想到也是經過這次和國民黨的決戰,徹底的扭轉了戰局,人民解放軍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迎來了全面的勝利。

淮海戰役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的。分別是對陣黃百韜兵團,黃維兵團和杜聿明的幾個兵團。

第一個階段就是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圍戰黃百韜的第七兵團。當時,黃百韜本來想撤走到徐州的。

但是,因為蔣介石的指揮,最終耽擱了黃百韜的行程,不得已,黃百韜被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圍在了碾莊一代。

一開始,戰爭進行的也十分的激烈。不過,粟裕的華野軍打的還是遊刃有餘,吃下黃百韜兵團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此刻,劉伯承帶領的中原野戰軍,也在淮海戰場上。但是,劉伯承的軍隊,並沒有參加殲滅黃百韜的戰役。

因為劉伯承在等待時機,醞釀一場更大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圍殲黃維的十二兵團。

劉伯承早已想到,黃百韜兵團被粟裕吃掉是早晚的事,既然劉伯承能想到的事情,蔣介石肯定也能想到。

所以,劉伯承斷定蔣介石肯定會派援軍來救援的。

正是因為如此,為了讓粟裕的華野軍,一舉拿下黃百韜兵團,劉伯承就先帶領著中原野戰軍,佔據了有利的地形,然後等待國民黨的援軍到來。

蔣介石派來救援黃百韜的軍隊,其實就是黃維帶領的十二兵團。

這支兵團非同小可,他屬於是蔣介石的嫡系,不像粟裕打的黃百韜,黃百韜畢竟屬於國民黨軍隊裡的雜牌軍。

同時,黃維的到來,也預告著粟裕的華野軍,要儘可能的快點殲滅黃百韜,然後聯合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一起殲滅黃維的十二兵團。

就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打響,也就是黃維兵團被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圍住之後。粟裕這邊傳來了捷報,黃百韜兵敗自殺。

此刻,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已經把黃維帶領的十二兵團,死死的困守在了雙堆集這個地方。

很顯然此刻的黃維兵團也處於被動局勢了。

蔣介石沒想到自己的嫡系部隊,黃維帶領的十二萬人,這麼輕易就被圍住了,而且大有被殲滅的可能。

蔣介石立刻調來了杜聿明,杜聿明的此次任務,就是解救黃維兵團,向被圍的黃維靠攏。可是,恰在此時,已經騰出手來的粟裕,以及他的華野軍,立刻投入到了戰場,迎戰杜聿明。

戰爭進行到了相持階段,對於解放軍來說,一定要先吃掉國民黨的一個兵團,若是讓黃維和杜聿明聯合了,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經過激烈的戰爭之後,還好,黃維的兵團,先支撐不住了,最終黃維敗了,突圍沒有成功,然後被俘虜。

黃維被俘虜之後,本來是打算救援的杜聿明,也陷入到了戰局中,不能自拔。

最終,杜聿明指揮的幾個兵團,也被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和劉伯承帶領的中原野戰軍給打敗。

人民解放軍迎來了淮海戰役的徹底勝利。也正是這次戰役的勝利,讓蔣介石意識到,自己的大勢已經去了。

所以,他不得不考慮退守臺灣的事情了。

淮海戰役的打響和勝利,絕對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硬碰硬的戰役。


不才講史


1948年12月5日上午11時,淮海戰役總前委下達作戰命令:對敵黃維兵團的圍殲定於次日下午4時30分全面開始,中野和華野的所有參戰部隊部隊分為東、西、南三個集團進行突擊,命令特別要求:“對於臨陣退縮貽誤戰機的分子,各兵團各縱隊首長有執行嚴格戰場紀律之權,不得姑息”!

(六縱司令員王近山)

從阻擊、誘敵再到包圍黃維兵團的之前作戰行動中,中野已經傷亡20000餘人,此刻華野主力正在陳官莊包圍著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還要阻擊李延年和劉汝明兩兵團的增援,淮海戰場我軍的兵力使用已經到了極限,解決掉黃維第十二兵團成為當務之急。否則如此緊繃繃的情況極易出現問題,因此,擔負主攻卻缺乏重武器的中野任務非常艱鉅,劉司令員坦言哪怕拼光老本,也要拿下黃維。

總前委判斷,敵第十二兵團由於起義、傷亡造成的減員當在30000人以上,因此決心投入戰役總預備隊(華野七縱、十三縱),配合中野的六個縱隊對敵實施總攻擊。其中陳賡指揮東集團中野三個縱隊(附豫皖蘇獨立旅)、陳錫聯指揮西集團中野兩個縱隊加華野十三縱,王近山指揮南集團中野六縱(附陝南12旅)和華野七縱,共九個縱隊(含華野特縱)又二個旅圍殲當面之敵。

(黃維)

敵人最難啃的防區其實在南側,這裡距離小馬莊黃維兵團部最近,因此敵人的抵抗非常激烈,並且黃維還在核心陣地擺出了看家的兩個團,其一是號稱“老虎團”的第11師33團,駐守大王莊;其二是綽號“威武團”的第18師54團,死守標高25米的尖古堆。這兩個團距離兵團部都只有1000米左右,是黃維用來保駕的最後家底,由第18軍軍長楊伯濤親自掌握,也是“土木系”的終極精銳。

三個方向上的戰鬥空前激烈,南集團12月10日攻克大王莊全殲“老虎團”,再經三天苦戰,我軍已將黃維兵團全線壓縮至東西不過1500米里的狹長地域,淮海戰役總前委適時發出《促黃維立即投降書》。

(第85軍軍長吳紹周)

然而黃維拒絕放下武器負隅頑抗,為迅速解決戰鬥,總前委從華野再調三縱、魯中南縱隊馳援雙堆集戰場。同時調整部署,以剛剛到達的華野三縱、以及原西集團的華野十三縱加入南集團作戰,解放軍指戰員經浴血奮戰,逐漸迫近敵核心防禦陣地。

華野七縱在攻擊戰場制高點尖古堆的戰鬥中,遭到敵人毒氣彈(實際為催淚瓦斯彈)和燃燒彈的襲擊,傷亡較大不得不退下去休整,總前委換以華野三縱投入戰鬥(魯縱為預備隊)。為了攻克尖古堆,綽號“王瘋子”的王近山派出了中野六縱49團一營,,也就是是戰功赫赫的“襄陽營”,在解放襄陽的戰役中,正是這個營率先破城。

(淮海戰役總前委)

華野三縱司令員孫繼線選定的尖刀部隊則為8師23團一營,也是在洛陽戰役中獲得榮譽稱號的“洛陽營”,交戰雙方王牌盡出,因此,一場硬碰硬的戰鬥即將打響,這絕對是雙堆集戰役的巔峰對決。為了減少傷亡,中野其他部隊連夜為兩個突擊營挖掘壕溝,由華野特縱的一個重炮團和三縱炮兵團提供火力支援,14日18時,經過一小時炮火準備,兩個英雄營怒吼著穿過交通壕一躍而起,勇猛地殺上尖古堆。

經過兩小時激烈拼殺,敵第18軍“威武團”大部被殲,所餘殘敵逃出工事,楊伯濤隨即出動第18軍特務營、工兵營甚至炮兵營的士兵發起瘋狂反撲,但都被“襄陽營”和“洛陽營”擊退,尖古堆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從而使黃維兵團的司令部、炮兵陣地、快速縱隊的車輛和臨時機場完全暴露在我軍面前,第十二兵團已經大勢已去。

(淮海蔣軍)

為了垂死掙扎,兵團副司令胡璉將兵團部警衛營、第14軍殘部通通劃給第18軍指揮,把所有能拿槍的人全部推上戰場,對於退卻的團長、營長不問緣由一概槍決,但是仍然無法克復尖古堆,華野的大炮已經可以直接轟擊第十二兵團部。

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12月15日黃昏,精神崩潰的黃維認為守不住了,招集各軍長決定分頭突圍,在野戰中被我軍兜殲,近10萬人的精銳兵團就此全軍覆滅。黃維、胡璉和吳紹周分乘一、二、三號坦克逃跑,最終胡璉脫逃,黃維和吳紹周以下被俘。

(頑抗的蔣軍)

雙堆集戰役,是一場短兵相接的平原進攻戰役,中野和華野以硬對硬,歷經10天激戰聯手全殲陳誠的發家老本和“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軍。華東野戰軍參戰五個縱隊(第三、第七、第十三、魯中南和炮縱),中原野戰軍參戰六個縱隊,勝利結束了淮海戰役最艱苦的一戰。

中原野戰軍是以“準備打光”的決心發起攻擊的,戰鬥中犧牲幹部戰士6265人(其中團營級幹部67人)、負傷20515人,共有26000多名中野指戰員,血灑江淮大地。



(黃維被俘)


度度狼gg


華東野戰軍精銳與國軍“五大主力”之首整編74師在漣水城激戰,雙方在近半個月的纏鬥中,各顯神通,硬碰硬的以死相拼,最華東野戰軍在兵力佔優的情形之下,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取得慘勝。

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國軍對蘇皖解放區大舉進犯,雖然粟裕在蘇中取得了七戰七捷的戰績,但在淮南淮北,我軍卻受到重挫,張靈甫率整編74師連克淮陰、淮安,蘇皖解放軍首府淪陷,使我軍在華中戰場變得極為被動。


10月中旬,張靈甫又率整編74師和28師的192旅 4萬餘人,向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漣水城撲來。整編74師這個號稱為“天下第1師”的“御林軍”,確實有其過人之處,開戰以來在解放區橫衝直撞,飛揚跋扈,其強悍的戰鬥力令人不能小覷。

10月21日,整編74師向漣水發起進攻,張靈甫指揮部隊出人意料的從漣水背靠著的黃河對岸渡河發起攻擊,戰鬥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在重炮的掩護下,74師發起潮水般的衝鋒,雙方在黃河大堤上展開激烈的戰鬥。

粟裕得知敵進犯漣水,親率華東野戰軍主力回援,決心打掉74師的囂張氣焰。

漣水城內守衛部隊是成鈞縱隊的李士懷團,開戰以後在守城部隊傷亡較大,守衛吃緊之時,成鈞又把城外三個團的預備隊先後調入城內參戰。


但戰鬥力強悍的74師憑藉強大的火力支持,逐漸佔據上風,戰至23日晚,成鈞已用完了預備隊,74師突破大堤防線,在就要殺進城內的關鍵時刻,粟裕所率援軍先頭部隊、第6師饒守坤旅及時趕到,與城中守軍合兵一處,將防守重新建立起來,並收回了大堤防線。經過反覆的衝殺,敵我雙方均受到很大損傷。

與此同時,華野馳援後續部隊接踵而至,而74師繼續不停的輪番衝擊漣水防線,雙方的拉鋸戰也始終進行。

在增援部隊的28個團全部到位後,粟裕發起了全面反擊,74師在我軍優勢兵力打擊下全面後撤,華野順勢發起衝擊。但對方利用炮步協同的戰術,用強大的炮火壓制了我軍的前進,並給華野造成的重大的傷亡。


在喘息之後,張靈甫並不示弱,重新組織預備隊和突擊隊進行反擊,又重新佔領了大堤陣地。但粟裕以硬碰硬,當晚又又冒著敵人強大的火力,組織反攻,把大堤陣地又全部奪回。

此後雙方在大堤防線上反覆進行拉鋸戰,每天都有補充部隊上來,每天都有大批的傷員被運到後方。

漣水之戰變成了一場巨大的消耗戰,粟裕面對極大的損失,如果不是此前兩淮失守造成軍心受挫,現在不想雪上加霜讓情況更惡化,精於算計的他,絕不會打這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鬥,但為了振奮軍心民心,他也必須要咬牙堅持打好這一仗,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不能退縮。


10月26日,粟裕轉守圍攻,第2次發起全面反擊,他要圍殲74師。在我軍猛烈的攻勢下,74師失去了先頭陣地,2個營被全殲,張靈甫不愧是一員有勇有謀的悍將,他察覺到了粟裕的意圖,面對具有兵力優勢的華野主力,他組織部隊收縮防守,邊打邊撤,逃過了一劫。

11月2日,粟裕召開軍事會議,就是否繼續追擊74師徵求眾將的意見,漣水之戰已打了近半個月,華野各部已是人困馬乏,損失很大,指揮官們都建議部隊進行休整補充後再做打算。於是粟裕決定嗚金收兵,停止追擊。

此役,華東野戰軍雖然守住了漣水,但也付出了包括一位縱隊司令在內6千餘人傷亡的代價。74師傷亡4千多人。以往的元氣、自信被華野給打得所剩無幾。雖然一個月後74師再度來犯,並趁虛佔領了漣水,但遭到了更大的損失,也為半年後在孟良崮被全殲埋下了伏筆。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1938年三月下旬,日軍從南北兩線夾擊徐州,北線以磯谷師團和板垣師團為主力,也分兩路進攻,磯谷師團沿津浦路南下,進攻臨沂,然後到臺兒莊與板垣師團會師。板垣師團則從青島登陸後,直接向臺兒莊進攻。兩軍會師後,向徐州進攻。

這時候國軍第五戰區指定防禦臺兒莊的是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名義上是集團軍,但是實際上只下轄三個師又一個獨立旅,總兵力約二萬五千人。孫連仲將池峰城的三十一師放在城內守城,其餘部隊則在城外兩翼保護外圍。日軍以莒縣為據點,派出一個旅團為主力的支隊,配屬各種炮兵和飛機,約上萬人,進攻臺兒莊。

因為臺兒莊都是石頭房子,外圍又有石頭城牆,名義上是村子,實際上像一個堅固的小城堡。日軍不僅必須先攻破外圍的城垣,進入城垣後還必須和國軍守軍逐屋爭奪,進行巷戰。外圍的進攻比較順利,日軍以其猛烈的炮火優勢,很快就迫使孫連仲的部隊退守內城,依託城內房屋進行防禦。


池峰城的三十一師約有六七千兵力,戰鬥持續了四五天之後,到三月二十六日,臺兒莊內的房屋已經被日軍攻佔了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國軍只能退守東南一隅,頑強固守。到二十六日,雖然孫連仲不斷從三十師抽調部隊補充三十一師,仍然傷亡慘重,臺兒莊岌岌可危。

池峰城眼看著臺兒莊快要守不住了,請求孫連仲放棄臺兒莊,退出城外。要是其他軍閥部隊,這時候就二話不說直接撤了,但是孫連仲並沒有直接撤退,而是先請示了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李宗仁表示,援軍已經在趕來的路上,明天就可以到,你們不僅不能退,而且晚上還要組織反擊,再堅持一天,等到湯恩伯的部隊趕到,內外夾擊,全殲日軍。

孫連仲表示很為難,自己的部隊堅持不住了,守都沒有力氣了,哪裡還有能力反擊。李宗仁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給你十萬大洋,你去招募敢死之士,組成突擊隊,晚上逆襲日軍。孫連仲也是久經戰陣的老將,知道這時候已經是最後五分鐘了,誰能堅持住,誰就能贏。於是下令池峰城,必須死守,部隊都打光了你就填進去,你死了我就去填。


池峰城一看這是死命令,也不做後退的打算了,一邊下令部隊繼續頑強固守,一邊按照李宗仁的命令,以重金招募突擊隊,很快組織起了一個八百多人的突擊隊。到晚上,日軍以為國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沒有注意,國軍摸進日軍陣地,以手榴彈個大刀片為主要武器,與日軍進行夜戰和近戰。日軍猝不及防,被突擊隊的反擊打得接連後退,最後只剩下了臺兒莊四分之一的區域,進行防守。

第二天,湯恩伯軍團趕到,先頭是關麟徵的五十二軍,是國軍中央軍精銳部隊,投入戰鬥之後,猛攻日軍側背,並且切斷了日軍從莒縣向臺兒莊增援的道路。臺兒莊前線的日軍陷入國軍內外夾擊,仍然頑強固守待援。日軍增援部隊始終無法突破湯恩伯軍團的阻擊陣地,在莒縣的部隊也幾乎都已經投入了,後續增援部隊尚未趕來,終於也沒有力氣了,只好下令臺兒莊前線的部隊突圍,向莒縣撤退。

臺兒莊之戰的有利之處在於,原定到臺兒莊會師的磯谷師團在臨沂遭到龐炳勳和張自忠的內外夾擊,傷亡一萬多人,仍未攻下臨沂,最後突圍去了嶧縣,所以未能按計劃會師,而日軍又很輕敵,以為國軍此次都是地方部隊,裝備差,戰鬥力弱,所以不等後續部隊到達就投入戰鬥。到前線後,又是以添油戰術逐次投入兵力,最後困於堅城之下,被國軍打出了抗戰以來第一個大勝仗,消滅日軍二萬多人,兩個精銳師團基本上被打垮,殘部只能退守嶧縣和莒縣死守待援。


蕭武


歷史上有太多的可以稱得上硬碰硬的戰役了,但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肯定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一戰。

大家都知道劉伯承和鄧小平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將領。他們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為什麼說劉伯承和鄧小平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戰,是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呢?

可以說這次戰爭對於中國解放軍來說十分的重要,當時劉伯承和鄧小平帶領的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地區,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插向敵人的心臟大別山。

要知道敵人的心臟地區,就是敵人重軍把守的核心地帶。

想要進軍這裡,把敵人的老窩給端了,想想是何其的難呀,當時劉鄧大軍,就是在完成這個任務。

要知道進攻大別山的時候,劉鄧大軍還是孤軍,這也就是說,劉鄧大軍是抱著必死的態度,來完成這次壯舉的。

因為方圓幾百裡全部都是敵人,根本就沒有任何盟軍。

也就是說,無論劉鄧大軍在大別山,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退縮。因為他們已經到了敵人的核心地帶,四面八方都是敵人,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

這時候他們要拼的就是膽略,就是勇氣,就是真刀真槍。

再加上大別山,丘陵山地比較多,即使有路也比較狹窄,不適合大規模軍隊的作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面對敵人的時候。

劉伯承,鄧小平提出了狹路相逢勇者勝這種打法。在這裡打仗只有有勇氣的人,只有有擔任的人,才有可能能打勝這場戰爭。

只有不怕死的人,最後才有可能真的不會死。

結果兩軍相遇,劉鄧大軍經過九死一生的和敵人拼殺,終於把敵人嚇破了膽。敵人要麼死於刺刀之下,要麼落荒而逃。

劉鄧大軍終於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殺出來了一條屬於中國解放軍的光明大道。

這次戰爭的勝利,被毛澤東譽為解放軍由防守到進攻的標誌性戰爭事件。

可見此次戰爭,對於中國解放戰爭來說,是多麼重要了。

在那個生死關頭,劉鄧大軍正是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正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然後放手一搏,才最終的大勝利這一戰,取得了戰略上的偉大勝利的。

正是這次勝利,才有了我們解放軍的大反攻。也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標誌著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階段,進入到了戰略進攻階段。

他們的勝利,為人民解放戰爭拉開了反攻的序幕,為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劉伯承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一生征戰無數,僅打仗時期,他全身上下留下的傷疤,就數不勝數。

因為要拿出眼睛裡的子彈,沒有用麻藥,他被稱為“軍神”。

鄧小平軍事家,政治局,思想家,改革家。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的改革開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實施的。

所以他們領導的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戰,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典型的硬碰硬的一場戰役。


史學達人


歷史上最硬碰硬的戰役,都是在名將之間展開的。不得不說這樣的戰役,還是有很多的。我們說幾個中國近現代史上,為新中國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打的這樣的戰役吧。

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指揮了百團大戰,就是硬碰硬的一場戰役。

不得不說百團大戰,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優秀最為厲害的指揮家,指揮大兵團作戰,並且取得了勝利的一場偉大戰役。

此次戰役彭德懷率領一百零四個團,在華北平原上和日軍展開殊死搏鬥。

最終取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

這一次百團大戰的勝利,也是中國全面抗戰以來,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取得的大規模作戰的勝利。

我們都知道百團大戰,共計殲滅日偽軍四萬餘人,此次戰役的勝利,大大的鼓勵中國人民抗日的士氣,粉碎了日軍消亡我中華的狂妄計劃,為中國全面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絕對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硬拼硬的偉大戰役。

另外,彭德懷還指揮了抗美援朝的勝利,他即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又打敗了美帝國主義,為新中國的獨立和保家衛國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以說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就是最為經典的硬碰硬的偉大戰役。

中國近現代史上,除了彭德懷之外,還有粟裕將軍他也打過很多的硬碰硬的戰役。

我們都知道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殲滅了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這一次戰役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硬碰硬的孟良崮之戰。

本來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是想殲滅粟裕的華野軍的。

但是,他沒有想到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戰鬥力如此的強悍,尤其是華野軍的配合,當真是天衣無縫。

他們僅用了四天的時間,就把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全部給殲滅了。

其實早在孟良崮戰役開打之前,粟裕就已經取了蘇中七戰七捷勝利的佳績,對國民黨反動派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淮海戰役打響的時候,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又在淮海戰場上,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他先是帶領華野軍大兵團作戰,圍殲了國民黨黃百韜帶領第七兵團。

黃百韜戰敗,並且在逃亡的路上自殺而亡。

黃維帶領的第十二兵團前來救援黃百韜的時候,他們正好被劉鄧帶領的中原野戰軍給圍住。

為了徹底的讓劉鄧帶領的中原野戰軍,打敗黃維的十二兵團。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又開始拖住了杜聿明帶來的幾個兵團。

杜聿明是奉蔣介石的命令來救黃維的。但是,因為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死死的把他們給圍住,致使他們最終的救援失敗了。

不但如此,最終粟裕的華野軍還打敗了杜聿明,杜聿明也成了粟裕的俘虜。同時杜聿明的被捕,也標誌著淮海戰役徹底的結束了。

所以粟裕將軍打的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都是歷史上硬碰硬的偉大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