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人到商人,他讓家鄉的人蔘走向全國,如今年銷量超300萬

廣東的家電,福建的鞋,浙江的小商品很特別。全民網購時代,不僅電商數量飛速增長,不同地域的電商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專長。今年35歲的集安人劉有偎喜歡馬雲,更喜歡用馬雲的名句鼓勵自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等到了美好的劉有偎的創業故事。

從軍人到商人,他讓家鄉的人參走向全國,如今年銷量超300萬

一、發現商機

劉有偎祖上三代都是吉林省集安市的種參人,早年他選擇當兵援藏,2006年轉業後回到老家集安,端起了事業單位的鐵飯碗,並逐漸成了中層幹部。外人眼裡,這家單位的工資、待遇那是相當不錯了。但是在劉有偎看來,這樣按部就班平平淡淡的日子,讓他怎麼也提不起興趣來。

2014年,劉有偎跟著旅行團去了一趟香港,逛街時,他擠進了一家養生產品專賣店,精緻的玻璃櫃臺裡,一隻20年左右的集安林下參(種植在山裡自然生長的人參)竟然賣到了6800元,而這種成色的產品,集安當地的售價在500到600元。劉有偎大吃一驚,人參從中國北方倒騰到南國之地,差價已大得離譜,吃驚的同時他很快意識到了其中的商機。

接下來幾天,劉有偎沒去維多利亞港,也沒去星光大道,他跑到香港上環的永樂街到高升街一帶,這裡是香港的藥材中心。他揣著身份證跟對方講,他來自吉林集安,中國長白山人參產地,他家三代參農,有上好的人參貨源。

從香港回家後,原本對人參毫無興趣的劉有偎卻突然之間想要種人參,“這個行業太暴利了,我賣100塊錢,也能賺很多錢。”他想,關鍵在於為人參找到一個銷路。在集安,有的參農會開個線下店,招來遊客生意,劉有偎沒有錢開線下店,他把淘寶看成一個出路。

從軍人到商人,他讓家鄉的人參走向全國,如今年銷量超300萬

二、產地資源

集安市地處長白山一代,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土壤通透性好,礦物質豐富,非常適宜人參生長。該地人參栽培歷史已達400多年,清朝中期,集安就是貢參主產區之一。數據顯示,吉林省的人參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70%,約為全國總產量的85%。

劉有偎的父親、祖父都是靠山吃山,以採摘、種植人參為經濟來源。目前,劉有偎家就有200塊參床,每塊長10米寬2米,一塊產量在200斤左右。這是種在山坡上的園參,當種子播下去後,種參人就要細心培養6到8年才能等來收穫。

這些年裡,人參也需要除草、打藥、施肥,人參喜陰,種參人還要為參床安裝遮陽棚遮陽。人參對水份敏感,水一多就容易成批得真菌,價值大跌。對種參人來說,他們常常要上山管理參床,或者乾脆在種參的地方蓋房居住。

劉有偎家也有林下參,這些人參被種植在山林裡,模仿野山參的生長環境,不需要管理,但生長緩慢。山林需要用鐵絲網圍起來,防止野豬等動物搞破壞。劉有偎記得,他小時候最喜歡每天晚上跟著父親上山趕野豬,父親拿著獵槍朝天放空槍,整個山林都回蕩起嘹亮的槍聲。

人參的生長極為嬌貴,又只能數年採摘一次,經濟效益卻並不高。在當地,一斤種在坡地上的普通人參,採購價僅有50-60元,而一塊參床的投資成本卻接近5000元。雖然人參與鹿茸、貂皮貴為東北三寶,但除了老一輩人,像劉有偎這樣的青年人要麼外出打工,要麼遠離山林,沒人願意再幹這種髒活累活。

從軍人到商人,他讓家鄉的人參走向全國,如今年銷量超300萬

三、摸索前行

2015年1月,劉有偎註冊了淘寶店,賣的都是自家種在山坡上的新鮮園參,價格不高,2支四兩的集安邊條參,價格在98元,而2015年15克的林下參則只要38元一支。這種價格完全打破了消費者對“人參”的認知,但在劉有偎看來,這已經高於採購商的採購價,有利潤空間。為了贏得消費者信任,他甚至以當兵的經歷為賣點。

集安位於中國邊陲,沒有電商氛圍,劉有偎只能從百度學習經營知識,搞流量,寫關鍵詞,提高轉化率。那或許是他從學校畢業之後最“勤奮學習”的一年,但效果並不好,店鋪沒有流量,每天僅有1到2個人進店,也沒有人買。

有一次,劉有偎的旺旺一響,他興奮的以為是顧客來了,屏幕蹦出一行字:“寶貝是不是沒人看?看了是不是沒人買?那是因為你沒做品牌。”這簡直說到他心坎裡去了,於是劉有偎花了一萬多讓對方幫自己,結果,他因為刷單被平臺扣了2分。

這件事讓劉有偎現在還心有餘悸,為了把人參賣掉,他還在馬路邊擺過小攤子。劉有偎家的人參原本都是整體賣給經銷商,2015年,父親給他留了一小塊搞電商,結果挖起來卻沒賣掉,全部爛掉,劉有偎一盤算,竟然賠了10多萬人民幣。

從軍人到商人,他讓家鄉的人參走向全國,如今年銷量超300萬

四、步入正軌

雖然經營慘淡,但劉有偎依然認真修改著頁面介紹,摸索著提高店鋪轉化率,他甚至自學了PS,並把他上山採參的圖片拍下來,組成了一個圖片故事,放在詳情頁裡。2016年9月,劉有偎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後,第一次報名了平臺的天天特價活動,24個小時裡,他的銷量破天荒得到了50多單,之後幾天則維持在十幾單,於是他持續報活動。

到了2016年年底,劉有偎店鋪的營業額已經漲到了上百萬,單月最高營業額超過了30萬。隨後劉有偎辭掉了事業單位的工作,一心一意創業。2017年,他的營業額超過了300萬,同時他不僅賣自家人參,也幫著鄰居的人參找銷路。

如今劉有偎還隨著市場的變化做起了直播。他的直播很有趣,帶著消費者上山挖人參,不過在大雪封山的時候,他只好在辦公室裡通過直播為消費者答疑解惑。沒有噱頭,沒有俊男靚女,有時候劉有偎的直播間門可羅雀,於是他只好抱著麥克風唱流行歌曲。

劉有偎說,在此之前,網上很少有人賣鮮人參,鮮人參太嬌貴,碰水就腐爛,不易保存。但物流的進步讓鮮人參逐漸在網絡上流行,而他選擇用苔蘚包裹人參,再放入冰袋,加上泡沫箱,人參就能順利度過數天的長途運輸。

2018年,劉有偎給自己的人參註冊了一個品牌,他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打造互聯網人參第一品牌。他說,就像冬天的長白山等待著冰雪消融一樣,從大數據看,新鮮人參也正迎來市場的春天。在過去,人參除了泡酒還是泡酒,但當下,劉有偎的顧客也會用鮮人參煮湯、做菜,市場一點點在打開。

從軍人到商人,他讓家鄉的人參走向全國,如今年銷量超300萬

​關於劉有偎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歡迎關注,一起討論更多相關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