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區大明鎮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華州區大明鎮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三義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

渭南日報 記者 劉虹 通訊員 郭永利 馬雅

華州區大明鎮位於秦嶺腳下山塬交叉地帶,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滯後,人民生活水平較差。近年來,大明鎮黨委、政府針對農村新的發展形勢積極探索,求創新謀發展,狠抓脫貧攻堅工作,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振興作為第一要務。

隨著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大明鎮黨委、政府以全域景區、生態小鎮建設為發展思路,以渭華“後花園、宜居地、休閒區”為發展定位,構建“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文明、打贏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的長效發展機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使農業煥發新活力,新農村建設開展得有聲有色,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觀,村民文化生活豐富,鄉風文明呈現一派新氣象,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

华州区大明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群眾正在採摘花椒

狠抓黨建工作 開創美好未來

一直以來,大明鎮黨委始終把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最大的工程來抓,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生產力”的理念,磨刀不誤砍柴工,大力推進“以黨建為核心,以脫貧攻堅、民生保障、意識形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生態文明為五軸”的“一核五軸”開放型黨建體系建設,抓責任、抓教育、抓活動、抓融合、抓創新、抓宣傳,實現黨建和各項工作互動雙贏、相得益彰。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大明鎮黨委嚴格按照中省市區統一部署,聚焦“十二字”總要求,對標“五句話”總目標,立足“學”和“找”,踐行“做”和“改”,學在深處,找在細處,做在實處,改在真處,全鎮黨員領導幹部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當“紳士”當戰士,敢於亮劍、敢於鬥爭,不畏懼、不氣餒,主動作為、主動出擊,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自覺把重任擔起來,把工作做起來,自覺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大明美好未來。

狠抓黨建工作是為了鍛鍊一支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能為群眾辦實事的隊伍。隨著大明鎮把黨建工作分層次分責任不斷層層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水平也穩步提高。尤其在大明鎮寺王村,全村貧困戶無產業戶共13戶,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村黨支部以“支部幫建、黨員幫扶、建長效產業園、確保穩定脫貧”的雙幫一建一確保主題黨建活動為抓手,成立土地流轉組、糾紛調處組、產業管護組等工作小組。為無產業戶分別確定了黨員幫扶責任人,建立幫扶臺賬,夯實主體責任,因戶施策、量身制定產業幫扶規劃。一名黨員一根樁,一個產業一面牆,持續做好無產業貧困戶的建園栽種、田間管理等工作,真正讓黨旗飄在產業鏈上,使黨員示範在產業上,把貧困戶聯結在產業上。形成黨員聯結貧困戶的共同體,促使以黨支部為圓心、黨員為軸線的產業驅動工作做大做強,真正使長效產業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核心動能和強大動力。

华州区大明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大明鎮農產品亮相農高會

調整產業結構 促進經濟發展

“今年花椒賣了7萬多元,除去人工採摘費,純收入5萬多元。我們村比我賺錢多的有很多戶。你看大家住房的改變,就能感受到花椒的價值。”正在花椒園施肥鬆土的華州區大明鎮興國村郭宇言笑著說。

“花椒樹作為一種經濟樹,可調味、可提油、可入藥、可食用,還可以加工肥皂,市場潛力巨大。現在鎮上也在移民搬遷小區旁,建起了花椒加工廠和冷庫,不斷延伸花椒產業鏈,提升其附加值,讓花椒產品華麗轉身,確保群眾花椒收益利益最大化,讓花椒鼓起群眾的錢袋子。”大明鎮人大主席王棟說。

在大明鎮,花椒已成為全鎮群眾脫貧增收的“致富樹”和“幸福樹”。除此之外,在大明鎮還流行著這樣一首新童謠“蓋樓房、娶新娘,上學堂、全靠恐龍蛋蛋來幫忙……”這道童謠已成為漁池村群眾增收致富的生動寫照。

近兩年來,大明鎮為了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一改以前傳統種植習慣,因地制宜,積極引進新的農業品種,探索新型農業發展之路,並取得顯著成效。如今在大明鎮,靠傳統的玉米小麥勉強度日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人們除了種植花椒、杏李等支柱經濟作物,菊花、獼猴桃等一大批特色產業也已成為群眾致富的“密碼”。

規範衛生管理 保障群眾醫療

大明鎮不斷加強和規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管理,基本建成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工作機制,營造醫療衛生服務良好環境,提高服務能力,保障全鎮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

“看,現在多方便!以前有個頭痛、腦熱、感冒,要跑到鎮衛生院或城區醫院,路遠且來回折騰,很不方便。很多時候小毛病都拖成了大病。現在好了,村村都有了高標準的衛生室,看病也不難了。”正在輸液的寺王村貧困戶齊都侃高興地說。

“以前老人看病拿藥,娃上學出行,都不方便。現在好了,黨的好政策讓我們從秦嶺大山深處搬進了鎮區,新居寬敞明亮,交通出行、上學看病都方便了許多,真是扶貧搬遷搬出了新生活、新希望,黨的政策真是好,非常感謝咱們的黨員幹部。”不久前剛裝修完房子喬遷到明惠社區水渠村橋峪二組貧困戶王友民高興地說。

华州区大明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紅色毛家溝

建設美麗鄉村 改善人居環境

“看孫堡、說高樓,出門坐車不用愁,交通便利通天邊,腰包鼓起花得歡。說水渠、看白泉,清泉不盡水潺潺,鄉村美麗有廣場,村容村貌變新樣……”大明社區總支副書記毋西川編寫的快板無不映射出大明鎮這些年的變化。

建設“美麗鄉村”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的需要。大明鎮注重美麗鄉村建設,為改變農村“髒亂差”的面貌,根據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理念,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大明鎮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全面提升,為實施鄉村振興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毛氏遠祖地毛家溝,經過歷屆黨委、政府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在已建成了村史館、文化廣場、停車場、毛氏祠堂、遊客接待中心、農產品展銷中心、青竹景觀長廊等,來毛家溝緬懷偉人、傳承紅色信仰的遊人如織。

“隨著遊客越來越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掙到了真金白銀,同時花椒產業蓬勃發展,紅色毛家溝走出了綠色發展路,實現村莊變景點、民房變賓館、農民變老闆的旅遊產業小‘三變’。”毛家溝村史館館長鬍長毛說。

华州区大明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整齊的異地搬遷社區

在大明鎮還有這樣一個地方,從遠處望,像是掩映在山塬間的蓬萊仙境。從近處看,猶如深海水晶宮。其實,它既非空中樓閣,亦非深海龍宮,它就是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初展羽翼,搏擊奮飛的白泉村。自美麗鄉村建設啟動以來,白泉村以“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為目標,完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長廊、道路硬化、休閒小廣場、農家書屋、健身器材、巷道綠化、亮化、硬化、淨化以及基層陣地建設工程。落實保潔員10名,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一進白泉村,便被整齊劃一的村容村貌所吸引。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面,一棵棵碧綠的風景樹,一排排亮麗的嶄新房舍,一面面描繪詩畫的粉壁白牆,就連那一串串金燦燦的玉米棒,都像排列整齊的頂梁金柱,閃閃發光。

尤其站在橋峪峪口,秋風漸起,層層深水泛起陣陣漣漪,溫和而平順,滋養著大明群眾。“橋峪水庫建設是大明發展的縮影,不僅映射了大明群眾勤勞樸素、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優秀品質,更為後人傳承下了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不怕困難、敢於勝利的橋峪精神。”水渠村黨支部書記陳小紅感慨道。

在黨的領導下,大明群眾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著。據瞭解,大明鎮已相繼完成白泉、毛家溝、趙家、水渠等1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且各具特色。

截至目前,全鎮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成就,民生保障得到新福祉,城鄉面貌有了新變化,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的華麗轉身。全鎮上下形成了幹部群眾你追我趕、想事、謀事、幹事的新風貌。

华州区大明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

加快鄉村振興 群眾換了活法

如今的大明鎮,不論生活環境、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廣大群眾憑藉智慧和勤勞,抓種植、搞養殖、做生意,家家戶戶都走上了發家致富奔小康之路。低矮的老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錯落有致的平房和兩層樓房。晴天一身土、出門就靠走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土路變成了水泥路,自行車變成了小汽車,公交車通到了家門口。各村從一臺電視百家看,一部電話連全鎮的年代,變成家家大彩電,隨處見電腦,人人有手機的互聯網時代。

趕集會的人們早就不用兩條腿走路了,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自行車、摩托車,還有開著小轎車趕集的。過去,鎮上的集市規模很小,從這一頭到那一頭,就一條街,生產資料也不豐富,除了生產生活日用品,沒有其他新玩意。現在,一條街變成了幾條街,城裡有的“專賣店”、超市、飯店、信息營業廳,鎮上街道都有了。各類特色小吃、雞鴨魚肉蛋、反季蔬菜水果、家用電器、新潮時裝,各種各樣的商品應有盡有。當下,趕大明集會的人們不在只是為了吃和穿,鼓起腰包的很多人常常是為了消遣看熱鬧。小孩也喜歡跟著大人趕集,買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老人也喜歡趕集,有時是為了鍛鍊身體,或者碰到老熟人,談談過去說說現在暢想未來。

今天大明鎮整潔的巷道,敞亮的民居,快捷的交通,便利的醫療,安全的飲水,穩定的收入,生態不斷優化,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化發展,讓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华州区大明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橋峪水庫

群眾勞有所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困有所助。黨員幹部上下一心,黨建領航、黨員示範、幹部幫扶、產業支撐、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生動畫面,猶如絢麗的霞光,在秦東大地熠熠生輝。

愛出者愛返,付出終會有回報。這幾年,大明鎮黨委、政府通過不懈努力,相繼被市上命名錶彰為生態鎮、文明村鎮、平安鎮、依法行政示範鎮、改善人居環境示範鎮,並獲得省級生態鎮榮譽稱號。美麗鄉村建設、黨的建設、農村環境治理、精準扶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均作為大明經驗在全省全市全區得到推廣。

志士惜日短,奮進路更長。在實現中國夢、強力推進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大明全鎮黨員幹部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棒接著一棒幹,以逢山開路的進取精神,踏石留印的堅強意志,繪就同心圓,奮進新時代,為建設大美大明、幸福大明、和諧大明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