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唱主角的《俠女》,普通人過好一生的溫情指引

人類唱主角的《俠女》,普通人過好一生的溫情指引

《俠女》電影海報,源自douban

《俠女》是一篇出自魔幻鉅著《聊齋》的短篇小說,鬼狐之屬徹徹底底做了一回配角,戲份極少,出場幾次便被俠女擊殺。魔幻元素的弱化,卻絲毫不妨礙《俠女》作為《聊齋》名篇的風采。《俠女》也給了胡金銓導演最重要的靈感與原典,同名電影《俠女》斬獲戛納大賞,是武俠影史中無可忽略的星輝。

除卻文學與影視層面的價值,《聊齋》中的《俠女》解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踏碎太多荊棘,蹚過許多河流,金光閃閃的功成名就依舊需要一些運氣與天賦,人生的天花板宛若低垂的夜幕觸手可及,普通人該何過好這一生?

人類唱主角的《俠女》,普通人過好一生的溫情指引

■01 普通人的一生兩千多字就說盡了

《俠女》全篇大約只有兩千多字,讀起來毫不費力。

男主顧生就是一個觸到人生天花板的普通人。蒲松齡先生開篇只用十三個字就交代了顧生無望的人間履歷,“顧生,金陵人。博於材藝,而家綦貧。”

翻譯成白話就是有個名叫顧生的男子,家住金陵。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無論今日還是古代,都是大城市。顧生雖然生在大城市,也非常有才華,但家裡極其貧窮。

如果顧生是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類的職業族群(並無歧視意味),也許他還不是很慘。

但顧生有資格讀書識字,當時的教育制度下,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入學、參加考試、博取功名。所以短短十三個字還給了顧生一個隱藏設定——顧生出身良好,但家世到了他這裡,徹底敗落了。顧生當然很努力,奮力修得才藝成。然而,金榜題名或許除了實力,還需要天時地利和一點運氣吧。

千軍萬馬爭相躍龍門的科舉制度,一貫不乏令人唏噓的人物。就像清末狀元張謇,共計參加26次進士考試,終於在42歲一舉奪魁。但在人均壽命偏短的彼時,42歲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老年了,26年的奔波與落榜,更是親歷者的一捧血淚斑斑。而蒲松齡先生直到70餘歲也沒能考中進士,71歲那年參加聚會,作詩自嘲“誰知一事無成就,共作白頭會上人”。

顧生就這樣以普通人的姿態出現在俠女面前,未得功名,光耀門楣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女主俠女則是自異鄉而來,和母親二人一同生活,在顧生家對面租房居住。雖然只是介紹居住環境,卻也很有傳奇色彩。畢竟在封建時代,女性獨自生活十分罕見,更不用說還帶著母親遷徙搬家,租房居住這般迷之操作。

蒲先生藉著顧母與俠女的接觸,又用了十五個字介紹俠女的境況“此女不似貧家產……視其室,並無隔宿糧”,翻譯成白話便是,俠女不像出身貧寒,但家裡連隔夜的糧食都沒有。

於是,俠女的人設幾乎和顧生一樣黯淡——原本出身優良,如今家中卻連隔夜的糧食都沒有。

至於職業狀況和家庭人口組成呢,俠女和顧生也是同樣平凡,都是獨自一人奉養年邁的母親,俠女依憑給人做針線活為生,顧生則是售賣字畫為業。

接下來的故事便是樸素的鄰里交往日常,顧生給俠女母女送過大米、吃食,俠女照料過顧母的隱疾,為顧生操持過家務,俠女不苟言笑,面若冰霜,但舉止端莊,又明事理,顧生十分敬重女俠。

俠女身份的初步暴露,源自一隻白狐,白狐幻化成人形接近顧生,又試圖對俠女輕薄侮辱,俠女寒刃出鞘,瞬間斬殺了妖狐。

再後來,女俠一改往日的嚴肅,與顧生兩次親密接觸,但接觸後又恢復冷若冰霜的常態。顧生卻依舊敬重俠女,他們就像最普通的鄰居,於禮教的框架內,彼此剋制與冷靜地相待。

俠女母親不幸離世,顧生盡心盡力幫忙照料後事。又過了一些時日,俠女誕下男嬰,卻很快了無音訊。

又過幾日,俠女歸來,向顧生講述了一段話本般的神奇往事:

俠女出生在官宦人家,但父親遭人誣陷,不幸身故。俠女雖然修得武藝道法,家中尚有老母,無法一心報仇。至於受孕生子,是為了報答顧生照料母親的恩情。家仇在身,即便心中有情,也不能和顧生繼續親近。如今大仇得報,但手染鮮血之人,總是與厄運相伴,不如自此遠遁。

俠女臨行前,留下一個預言:顧生這輩子壽命不會太久,生前也沒什麼福祿好命,但孩子日後必能建功立業。

三年後,顧生離世。孩子十八歲果然高中進士,孝順祖母,讓老人家得以安享晚年。

也許有人會說,顧生這輩子真是很慘,就算孩子大富大貴,顧生也早已去世了。然而《俠女》的故事發生在數百年之前,關於人生成功與否的定義,與今日並不完全相同,正如我們不能去指責《甄嬛傳》中的女性不追求經濟獨立,熱衷爭奪恩寵一樣。

英文中有個詞語anachronism講的便是閱讀作品時,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思的行為。

在顧生的時代,家族、復興、光宗耀祖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個體的享樂,所以顧生的孩子恢復家門榮光、復興家業,之於顧生之於顧生的母親,都是絕對值得大擺筵席的事情。

有趣的問題就這樣發生了——一直普通,一直沒什麼成績的顧生,到底憑藉什麼讓人生鮮花盛開?

人類唱主角的《俠女》,普通人過好一生的溫情指引

讀書人的國子監,源自攝圖網,已獲授權

■02 作為普通人的顧生做了什麼

縱觀《俠女》全文,顧生的所作所為其實可以概括為八個字,“恪守禮節、心懷良善”。

“恪守禮節”可以說是古人行事的最重要準則之一,顧生之於俠女也是一位純粹的君子與紳士。

雖然俠女母親和顧母都有意撮合兩位年輕人百年之好,兩家人也一直維持著良好的關係。但俠女內心並不願意和顧生成親。因此,即便俠女照料顧母、操持雜務,宛若顧家媳婦,顧生仍舊尊重俠女的意願,一直敬重俠女。

後來俠女雖然與顧生親近,但俠女一旦回覆至冷淡有禮的態度,顧生依然如常禮敬。

作為紳士的顧生,一直在做同一類事情—尊重、幫助與心懷良善。

良善這種美德,通常總是貫穿並體現於樸素、瑣碎與平淡的日常,正如顧生不因為俠女的態度冷淡而報以怨恨,也不因自己家境貧寒而拒絕對俠女施以援手。

於是顧生的母親患病之時得到俠女的照顧,顧家也得以擁有光宗耀祖的後代。

作為普通人的顧生看上去並沒有做什麼偉大的事情,他只是在普通人的範疇內,盡力恪守準則、援助他人。他內心一貫的良善,也沒有因為不得志的人生而沾染憤懣與憎恨。

普通人心懷善念、恪守準則,終有收穫的文藝作品案例,顧生絕對不是孤證。

近日熱映的《哪吒》其實也展現了普通人如何通過恪守準則、心懷良善,走向萬千星輝的未來。

開啟《哪吒》中魔丸與靈珠之戰的申公豹,無論道法、天賦還是努力程度都遠遠超出太乙真人。但元始天尊只願意讓太乙真人候選十二金仙的位置。於是申公豹心懷嫉妒,引發了整部電影的正邪對決。

太乙真人在修仙界,大概就是普通人吧,資質相對平庸,連苦學多年的活物變化之術,都明顯弱於剛剛修習法術的徒弟哪吒。然而,太乙真人的優勢正是在於明辨是非、心懷正念,不用法術去做傷天害理之事。

這些看似小學生都理解的道理,很多時候,其實正是人生抵達驚喜的不傳之秘。

家喻戶曉的《簡·愛》也描繪了一位非常普通的女主角,按照作品的描述,家庭女教師簡相貌平平、父母已然離世毫無倚仗、也沒有什麼驚豔的才華。

但她不因從小遭受的種種非人虐待,而對整個世界心生敵意,變成一位施虐者。正是她所秉持的善良讓男主羅切斯特先生對她心生愛慕。

她對道德準則的堅守,讓她不至於踏破婚姻制度,與羅切斯特先生重婚或者成為情婦。

她的良善、她對人間德行的堅守,最終讓她以平等的姿態面對愛侶羅切斯特先生,締結一樁良緣。

也許有人認為文學或者文藝作品只是塑造一些人間美夢,與現實脫節,所以對真實的生活毫無助益,完全不用理會文藝作品對人生的指引。這種觀點,恐怕只能稱為謬誤。

人類唱主角的《俠女》,普通人過好一生的溫情指引

熱映的《哪吒》海報,源自douban

■03 既然普通人是大多數,總有一些普遍的路

知名文學教授、學者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在他們的經典著作《文學理論》中這般探討文學作品,“文學是一種社會性的實踐,作為媒介語言來使用,是一種社會創造物。文學再現生活,而生活在廣義上則是一種社會現實”。

影視理論學者瑪麗-勞拉·瑞恩(Marie-Laure Ryan)所寫的《可能世界,人工智能,以及敘述理論》(Possible Worlds, Artifical Intelligence, and Narrative Theory)一書也有著同樣的觀點,我們傾向於以最小偏離原則(Priciple of Minimal Depature)來推論出故事世界,我們會將所知現實中的任何事物投射到這些世界中去。因而最能打動人心的電影敘事必然建立於對真實世界預想的基礎之上。

學術語言總是如此晦澀,但都共同指向同一個道理——優秀的文藝作品一定是對現實生活的描述,並且對現實生活有所指引,否則一定會因為矯飾、妄語、缺乏邏輯與自說自話而被觀眾拋棄。

那些出色的作品,即便看似與日常生活處於完全不同的背景,也一定會對生活產生有益的啟發。

正如榮膺奧斯卡大獎的《肖申克的救贖》,雖然監獄題材與日常生活大相徑庭,但對自由的追求、對夢想的堅持,無疑是全人類的共鳴。那句電影臺詞,“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每一片羽毛都閃著自由的光輝”,被無數文章與演講引用,正是文藝生活對現實生活的溫暖指引。

即便考量最廣袤與最漫長的現實生活,普通人終歸是人群的大多數,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天賦異稟,繼而擁有熠熠生輝的人生。因此有人說,成熟便是認知道自己是一個平凡的大人。

然而,就算平庸或者普通,依舊渴望過好這一生吧。《後會有期》中說,“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普通人的一生並不需要去聽太多道理。就像顧生那樣,遵守規則,在規則既定的框架內,心懷良善,盡力向前,大抵就可以擁有順遂的生活。

也許會有人說創新就是要擊碎現有的規則。但創新的本質其實是借勢而為,而非對規則的不法破壞。那些敢為天下先的實踐者,他們的人生與眾不同的前提是對趨勢的準確把握。然而看破天下之勢,大約是智者與先知才會擁有的力量。

之於普通人,如果試圖對規則作出不法破壞,而不是借勢而為,大概只會因為勢單力薄而遭受滅頂之災。

恰如普通的小吃店,如果為了多賺些銀子,使用糟糕的食材,法律的懲罰與口碑的崩壞,很快就能摧毀一樁小本生意。相反,遵守食品安全準則,一心一意提升味道的小店,常常出現大排長隊、顧客盈門的景象。不如設想一下,《俠女》中的顧生如果違背禮節,輕侮俠女,大約下場會和狐妖一樣吧!

如果說遵守規則是一種底線,是人生順遂的基石。那麼心有善念、努力向前,便是在順遂道路上加速前行的籌碼。

自去年以來,職人精神或者說匠人精神一直是各類媒體的熱詞。日本電視節目介紹過一位獲得“國寶級匠人”的清潔工人——新津春子,她在羽田機場工作了二十多年,還出版了四本關於清潔技能的書籍,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遵守職業手冊、保潔規程是她工作的基礎,而期望帶給旅客優美的候機環境,做好每一處細節,是她收穫職業榮譽的不二法寶。

介紹新津春子的資料,有一個細節令人感動。她考慮到在機場候機的小孩子好奇心強,喜歡四處“探索”,對於小孩子可能會碰到的地方,新津春子都不會使用刺激性試劑,而是盡力用其他方法去除汙漬。

這大概就是內心的良善吧,關心旅客,關心每一位個體,力爭在自己的領域中做到極致。如果新津春子總是認為自己的工作毫無技術含量、非常辛苦,整日心懷抱怨,隨意清掃,大概直至退休,都只是胸懷不滿的個體。

就像教授、詩人王小妮在《上課記》中寫的那般,“一個正常的社會不是缺精英,恰恰缺少更多的平凡的好人”。

是啊,提出絕佳創意、點子或者策劃的大多是為數不多的精英與偉大的人物,但具體的實踐與建設終歸需要普通人的砥礪前行。

榮獲六項奧斯卡大獎的《阿甘正傳》被譽為“在傳統道德、價值觀解體的動盪年代,重申一種精神,做一個好人,才是最大的成功”。

影片中的阿甘大概是比普通人更差一些的存在吧,他的智商不高,達不到普通人的平均數值,卻名利愛情皆獲成功。雖然影片使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但阿甘從頭至尾的良善與奮力向前,無疑是這部電影獲得學術界、觀影者、電影投資者普遍認同的重要元素。

影片中有句臺詞“蠢人做蠢事,也可以理解為傻人有傻福”。還有一句臺詞是“奇蹟每天都在發生”,這或許便是普通人過好一生的溫情指引吧。就像《俠女》中的顧生,或許他恪守禮節,會被說成迂腐,也許他心懷良善,一開始被看作吃力不討好。

但好運或者說註定會發生的好事,其實早已在那些看似費力卻無果的努力中,寂靜地生根發芽,直至有一天刺穿闃暗的泥土,於日光下枝繁葉茂。所謂奇蹟正是普通人於規則的框架內,心懷善念、奮力向前的必然結局。

人類唱主角的《俠女》,普通人過好一生的溫情指引

《阿甘正傳》海報,源自doub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