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21天不抱怨改變人生,是要你改變

美國深受尊崇的心理導師威爾.鮑溫著作,《不抱怨的世界》21天改變人生。

在最開始創立不抱怨這個組織時,給參與活動的每一個人發一隻紫色的手環戴在手上,當你產生抱怨的時候,就把紫色的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每一次抱怨都會換一次手知道,堅持數個月你的抱怨就會越來越少,目標是做到連續21天不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21天不抱怨改變人生,是要你改變

這裡的不抱怨不是指嘴上的不抱怨,很多人在最初的時候以為是這樣的,當你帶上紫色手環後,有什麼事情都分配到你的名下讓你去完成,反正你在參加不抱怨的活動,什麼事情都要攬下來完成。

《不抱怨的世界》21天不抱怨改變人生,是要你改變

有一個參加活動的家長分享過,她給家裡的小孩解釋參加了不抱怨的活動,21天改變自己,帶紫色手環的意義就是少生氣,那天她家的小孩在家裡面不吃飯,玩具亂扔,她就批評了幾句。

小孩子立馬反駁她,說你不是不抱怨嗎?怎麼批評我呢?說一套做一套。在她的理解不抱怨就是不生氣,小孩子做錯了,不批評不是助長小孩子調皮搗蛋的氣焰嗎?這這和她參加活動的初衷相悖

當她把這本書看完以後,才知道怎麼做到不抱怨。

抱怨是如何產生的?

你會抱怨鄰居家的小狗太吵,小孩太調皮,廚師做的飯菜不可口,上司給你分配的任務太重,這些都和你息息相關,你會產生抱怨,你不會抱怨公園行走的人,不會抱怨別人家的小孩,因為他們和你沒有關係。

《不抱怨的世界》21天不抱怨改變人生,是要你改變

所以抱怨都是在建立在關係之上。與自己有一定的關係才會產生抱怨。你不可能抱怨其他的陌生人或者與你無關的人。

處理抱怨就是從處理關係開始。

抱怨的動機分五種

(1)推卸責任,特別是在工作中,當領導問起某件沒有辦好的事情時,很多人都會把責任推開,說是某人讓我這樣做的,或者是其他人做的,我不知道這個事情,把責任撇開。

(2)尋求關注,即意味著快來注意我呀,希望別人看著你,和你交談,或者以某種方式和你建立關聯。

當一群人在一起時,大家都在玩手機,你穿了一件自己認為很漂亮的裙子,但是沒有人遇到你,你就會開始抱怨,大家都完手機沒有注意身邊人的變化。

(3)引人豔羨,很多人的抱怨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這是一種誇耀一種謙虛。

小區裡面糖果的媽媽經常給我們抱怨說,好想去上班呢,就是沒有人帶小孩,老公一個人掙錢比較辛苦,都感覺都不夠用了。

《不抱怨的世界》21天不抱怨改變人生,是要你改變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家的老公比較會掙錢,根本用不著他出來出去上班,而且她又沒人帶小孩肯定不能出去上班。

她就想一次來炫耀一下自己的老公,誇耀一下自己想去上班,而不能上班糾結的狀態,讓這些想在家裡面帶小孩,而不得不去上班的人羨慕她。

(4)為欠佳的表現找藉口,可以,這事情做不好的時候找藉口。

在職場中很多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老闆會問這個月業績怎麼回事啊?這麼低?一些人員就會找很多借口,比如競品價格太低,地理位置太差,經營經營的品牌小,這些都會成為他們的藉口。

《不抱怨的世界》21天不抱怨改變人生,是要你改變

這些都是他們為自己業績差找的藉口,老闆不想聽到這些藉口,他是想知道你要怎麼做的,後期怎麼把業績提上去?

(5)操縱力,即在各種關係中,用抱怨把你拉到他的那一邊,讓你和他站在一起,他便擁有更多,贏得別人的力量。

都市報曾經報道過,兩個保安老張和老李當街吵架的事情。

老張時常在老李的面前抱怨,他們的當班經理經常讓他們幹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抬座椅,偶爾掃一下地上的塵土,不屬於保安範圍內的,他就跟老李說這些都不是我們做的,我們不應該做,每天都這樣說。

《不抱怨的世界》21天不抱怨改變人生,是要你改變

老李聽了老張的話,當經理再叫他做事情的時候,他就不再做了 而且還和經理頂嘴,讓經理很沒有面子。

後來經理也不強求老李和老張做事情了,但是很明顯,經理對老張要好很多,對老李總是嫌棄一會兒這裡沒有做好那裡沒做好,讓老李苦不堪言。

後來老李才知道,老張跟他說的那些只是說給他聽的,讓他去和經理懟得罪經理,而他自己,對經理總是畢恭畢敬的,有時還搶著做事情。

老李很生氣, 老張讓他當了出頭鳥,所以當街吵架。

三、處理抱怨是

處理抱怨的方式只有找到與發生爭議有關的人直接談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假如抱怨的問題很棘手,無法解決,可以找身邊信賴的人,與事情無關的人,且不會到處宣揚的人,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不抱怨的世界》21天不抱怨改變人生,是要你改變

處理抱怨意味著和自己和解,面對不可改變的事情,對自己說,事情已經當盡頭了,沒有必要再下去。

唯一能為你幸福負責的人是你自己,你也是關係的終結者和變換者,你可以通過改變來減少抱怨,或者終止抱怨。

減少抱怨唯一的方式就是改變,戴手環只是提示你在抱怨,當小孩調皮的時候,不再罵或者打,而是找造成小孩調皮的原因,找到原因後,解決問題,抱怨自然就減少了,只有改變自己和小孩的相處方式問題就解決了。

改變自己很難,但是為了自己能夠快樂和成長,我們要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

種一顆樹的最好時機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不抱怨從改變自己開始,從現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