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一位中年男人的重生

四十不惑——一位中年男人的重生 || 渡过

风铃/文

距离第一次急性发病,被确诊为抑郁症,已有八周时间。我想写写自己的故事。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上海本地人,正值中年,家有一双儿女。毕业于上海某知名高校,就职于上海一家世界500强外企,收入尚可。在父母眼中,我是他们的骄傲;在亲朋好友眼中,我是所谓的“人生赢家”。

但是,非常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我休了一个长假后,回到工作岗位,看到无数邮件在等待着我,突然间头昏脑胀,浑身冒汗,想着赶紧逃离。于是连忙收拾电脑,回到家,跟太太说了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要去精神病院。太太有点不敢相信,说我偷懒,想逃避工作。

也许是吧,我也真的好想逃离那些折磨了我很久的自责、无能为力的感觉。抑郁症或许是个很好的借口。

第二天,我去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待的过程是心惊肉跳。先是听到有人在嚎啕大哭,然后有人被架走,又看到一个佩着眼罩、戴着耳机、手舞足蹈的病人。看着这一切,我脑子里各种各样想法不停冒出来,羞愧、自责、痛苦。

终于轮到我就诊了,我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当医生问我是不是觉得没希望、没前途的时候我开始痛哭。然后医生问了我一些问题,吃饭、睡觉、其他身体症状等等,最后确诊我是中重度抑郁症。

为什么会得病?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乡下人”,祖辈父辈都是农民。父亲是高中生,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从务农转成乡镇企业职工。我家境不富裕,刚够温饱和读书。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乡下人”的身份令我非常自卑,也是我患病的根源。

因为自卑,读书时我不敢与同学们玩到一起;工作和学习都很努力,觉得自己没啥天赋,唯有努力和拼命。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会习惯性选择逃避和放弃。

大四那年,由于成绩一般,找工作时经历了一些失败和挫折。后来找到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工作压力大,非常缺乏安全感。遇到一个会鼓励的老板,我就能表现好一点;遇到一个强势老板,我就压力很大。

一年前,我的工作发生很大变动。对这个从来没有做过的职位,我没有信心,只能通过加班、早出晚归等方式苦苦支撑。也没有想到和老板及其同事好好沟通,合理安排工作量,调整工作方式。压力大了就加大运动量发泄一下。

今年年初,一次我踢球踢得太激烈,造成左膝外十字韧带撕裂。这之后半年更加痛苦,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儿女教育也没法兼顾。慢慢我就很消极,回到家就躺着刷手机,啥都不想干。

为此家庭关系日益紧张,家人睡着之后,失眠和自杀倾向折磨着我。站在窗口,时不时想跳下去一了百了。想到一双儿女,如果我就这么自杀了,社会舆论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伤害。开车时,经常想出个车祸,又担心万一没死成残疾,或者伤及无辜就更不好了。再往后什么都懒得去想,就希望每天躺下去睡过去,再也别醒来。

七月初,和家人去美国西部旅游,整个过程我没有太太的那种兴奋和惊奇,只想完成任务,别出差错。临近回来前两天,想到又要上班,就开始失眠。再后来,就有了开头的那些故事

昨日种种比如昨日死,今日种种比如今日生。面对生死,哪怕有一丝生的希望都要紧紧抓住。

就医之后,我遵医嘱按时服药。一开始还是很痛苦的,但医生告诉我,不要着急,用药一个月后就会见效,一年左右会好的。这让我坚定了继续服药的信心。

在服药的同时,我想到用笔来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脑子很乱的时候,试着把心情写下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太太帮我在网上买了一些书,其中一本是如何抗压。

看了这些书,我的认知有了一些改变。抗压力就是从挫折中恢复原状,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从挑战中获得动力,与周围人建立和维持互惠互利的关系;读书让我知道了面对问题需要灵活、弹性,越是重要的决策和问题,越是不能着急,事缓则圆。

应该是在药物的同步作用下,我的认知开始改变。我和妻子讨论教育问题,用我自身的情况,告诉她教育孩子可能需要另一种教育方式。我亲自上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这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家人的支持,看到了儿女的变化。让我对自己成为一个好爸爸充满了信心。

有失必有得,抑郁症让我深受其害,但我由此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整个家庭关系都理顺了。

治疗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公司领导、朋友和同事的社会支持。公司让我暂时请长期病假,虽然收入上略有影响,但生活保障还是有的。

休假六周后,我决定回去上班试试看。领导也同意我先从事一些简单工作。现在,我每天给自己安排合适的工作量,比如处理与我相关的邮件,看20页技术文档等,这样下班前就没有以前那种挫败感。

下班回到家,我全心全意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支持和鼓励。其他业余时间,我看看书,写写学习笔记和心得,再去和其他人分享一下经验。看到自己的进步,我就能从消极抑郁情绪中把自己拉出来。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买了三本《渡过》。看完后,我对抑郁症有了更多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自己的“病耻感”。看到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从抑郁中走出来,我感到不孤单,也希望能学到他们的方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我的社会功能会慢慢恢复。我尝试着先从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干起,通过完成一件件小事情,来增强对自己的信心。这条路一定不好走,也有很多未知,但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好起来的。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四十不惑——一位中年男人的重生 || 渡过
四十不惑——一位中年男人的重生 || 渡过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