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三年,談一談自由職業者的爽與淚

1

辭職三年,談一談自由職業者的爽與淚

上個週末,熊貓先生公司團建去良渚燒烤,他厚著臉皮問他領導:“我可以帶家屬嗎?我媳婦在杭州都沒有朋友,我想帶她和同事們認識一下……”。

領導爽快地讓我蹭了一個團建。

去之前,熊貓先生說我有可能是在場唯一的家屬,雖然這個可能性讓我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我決定豁出去不管了。

自由職業快三年了,以前覺得有點無聊的團建,我現在無比的懷念。

到達團建地點的時候,混在忙碌的人群裡面,我深吸了一口氣,心裡想:哦,天吶,這是久違的人氣啊,我好懷念人群。

我是那種和陌生人相處也完全不拘謹的人,切切蒜末,串串牛肉,刷刷醬料,一會兒看看撬生蠔的人,一會兒拿著碗等在烤爐旁邊,跟這個聊聊,跟那個笑笑。

快樂得像個剛放假的孩子。

但是老實說,我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他們是一個集體,我跟他們一起,心理上是感到有點格格不入的。

所以突然想和大家聊聊自由職業者的爽與淚。

2

辭職三年,談一談自由職業者的爽與淚

自由職業者的爽在哪裡呢?

首先,我再也不怕遲到了。

我從小就愛遲到,上學的時候,我印象最深的場景是:

班主任站在班門口的走廊上著急地衝我招手,我在空無一人的操場上狂奔,整個學校響著嗡嗡嗡的早讀聲,我三步並作兩步地衝上樓梯,腦子裡快速想著到底是誠實地告訴老師我起晚了,還是想個別的容易得到原諒的藉口。

後來上班了,也常常遲到,只能眼睜睜、心口流著血看著工資被扣掉。

我聽說愛遲到的人更有創造力,就死死記著這個論點,時不時拿出來自我辯護。

每天都要面臨“起床”還是“再睡五分鐘”的難題,對我來說真的太痛苦了。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

自由職業讓我實現了這個夢想,我已經很久沒有定起床鬧鐘了,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

熊貓先生和小房子奶奶也慣著我,我想睡到多晚都可以,他們不會說我一個字。我婆婆還會很熱心地幫我熱早飯。

第二,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做自己熱愛的事。

給別人打工,總是有所妥協的,要優先做公司安排給你的事,無論你喜不喜歡做,開不開心做,做了有沒有自我實現感。甚至很多人靠忍受來度過工作時間。

完全享受被僱傭工作的只有少數幸運兒。

但是自由職業者,所有的時間都由自己支配,所有的時間可以用來做自己熱愛的事。

把所有時間都投入自己熱愛的、擅長的、做了感到快樂,能獲得自我實現感的工作,實在是太爽了。

我不喜歡的工作,我可以拒絕;我不想接的廣告,我可以拒絕;我不願意合作的人,我可以拒絕。一切全憑自己做主,因為我是自己的老闆。

第三,錢賺來都是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沒有低價變賣。

觸發我做公眾號的,就是我在一家自媒體公司上班,一個號一天發的一條廣告,可以發我一個半月的工資。可是這個號都是我一個人在運營啊,我每個月的每一天都不能休息。

我又想起我當記者的時候,辛辛苦苦跑了一天的新聞,稿分折算成稿費最多就幾百塊錢。我覺得自己的勞動太廉價了。

我的勞動只值這麼多錢嗎?難道只值這麼多錢嗎?這個問題讓人痛苦,如果給你付錢的人,覺得這麼多錢已經是恩賜,你會更痛苦。

這種痛苦最開始是一種自不量力的痛苦,你能運營,前提是你有粉絲啊,你能積累到那麼多粉絲嗎?

後來我終於靠自己的力量存活下來了,雖然粉絲不多,但是活下來了,我很開心。

我明白所謂的僱傭,其實就是把員工的才華和時間買下來,然後轉換成產品賣出去,賺一個差價。

可能其他人不太在意這一點,但是我比較在意,現在錢賺來都是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沒有被低價變賣,我覺得很開心。

第四,可以有很多很多時間陪伴家人。

這個是小房子出生之後發現的一個好處,很多媽媽去上班需要經歷分離焦慮,可是我被免除了這層痛苦。

只要我想小房子,我就可以走出房間去逗逗她,抱抱她,然後再回電腦前工作。

3

辭職三年,談一談自由職業者的爽與淚

所有的禮物,都會在暗中標好價格。那自由職業的淚在哪裡呢?

首當其衝,是收入不穩定。這讓我很沒有安全感。

當然這是我能力有問題,以及行事策略有問題,才造成的。

我正在努力讓收入穩定下來,至少能有一份保底收入。比如通過和一些平臺和機構,簽訂供稿合約,達成長期合作。

有一次一個朋友找我,問我,你是不是不看重錢,不怎麼想賺錢。

我說,沒有啊,我很缺錢啊。

她說,那你為什麼看起來那麼佛。

我覺得應該是我的運營能力有問題。我的運營能力沒有提高上去,可能是因為我沒想過要提高。

我本質上就是一個書呆子,不是那種野心勃勃的侵略型人格,我總想慢慢來。

寫文章慢慢寫,寫課慢慢寫,別人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寫一篇文章,我要三四天,同一批學社群運營的人,付費課程都辦到好幾期了,我還在磨課和拿自己做實驗。

我是一隻不太機敏和靈活的蝸牛。

我也不想做違背心願的事。

比如互推可以漲粉,我一直拖著沒做,試過一兩次也放棄了,因為我不想推薦我不瞭解或者不是真正欣賞的號,還在推薦語裡假裝和他們是朋友。

我也不怎麼好意思把這件事說出來,因為顯得有點自以為是和不合時宜。

各種各樣的原因,既有能力不足的問題,也有態度和立場擰巴的問題,導致深夜書桌我做了三年多,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號。

我覺得我收入不穩定,不是自由職業這個工種的問題,是我自己能力的問題,有能力做大做強的人,都活得很好。

其次,沒有線下社交圈。

這也是我自己的問題,不是自由職業這個工種的問題。

我本身是一個內向型的人,喜歡長時間獨處,自由職業之後進一步減少了我的社交活動。

另外,我的自由職業是在杭州這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展開的,在這裡我沒有任何舊的社交關係。

我還因為暈車,拒絕了好幾次友好的同城社交邀請。

這件事沒有給我帶來痛苦,只有一點小缺憾。比如日記的開頭,我去蹭團建。

我的線上社交是很活躍的,但沒有見過面,以及沒辦法在一段時間內定期見面的關係,很難進階為真正的朋友。

我還擔心離開人群太久,我的人際感受力會變遲鈍,我對人的理解會變得膚淺,這會損害我的寫作。

對了,我還失去一個小樂趣,作為小女生的一個小樂趣:打扮自己。

我以前真誠地相信,我打扮自己只是為了取悅自己。

現在發現我錯了,沒有觀眾,我一點也不想打扮自己,因為取悅自己的微弱動機輕易就會被卸妝的麻煩掐滅。承認吧,打扮自己這件事的社交屬性是很強的。

現在很希望有一兩個能經常見面的小姐妹,一起吃飯逛街做指甲什麼的,把新買的裙子穿去給她看,把新學的眼妝畫了給她看,和她談論一下割雙眼皮的計劃,和她互相仔仔細細地評頭論足。

因為男人都是大豬蹄子,細節全都看不出來。


- The End-


李小墨

職業讀書人,暢銷書《請停止無效社交》作者;前海南特區報記者;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每天更新隨筆日記。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