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2019)


”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2019)

近些年來,“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自由職業在逐漸發展壯大中已經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相較於正常上班的人們來說,自由職業者給人們一種不穩定的感覺。然而他們實際的心理狀態如何?從事自由職業又遇到了哪些的阻礙?成功的自由職業者有哪些特質?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近期對自由職業者展開了調查,現將主要結果呈現如下。

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他們從事自由職業之後工作和生活的更規律、輕鬆和自由

在很多人看來,自由職業者不需要打卡上下班,沒有組織的約束可能很難保持規律的生活。然而調查顯示,大部分自由職業者認為現在的生活相較於從事自由職業之前更規律(59.4%)、更自由(75.6%)以及更輕鬆了(61.3%)。每天工作6-8個小時的自由職業者比例最高,佔到總自由職業受訪者的35.3%。只有28.4%的受訪者目前的收入比正常上班時要少。39.3%的受訪者選擇了基本持平,有28.4%和4.0%的自由職業者選擇了比之前多一些甚至多很多。

”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2019)

圖1 自由職業者目前收入狀況與之前對比

大部分自由職業者能夠得到家庭的支持(66.7%),然而仍有26.4%和7.0%的自由職業者家庭不太支持甚至完全不支持受訪者從事自由職業。

“收入不穩定”“保障不穩定”“不能形成長期規劃”和“社會認同較低”是從事自由職業的主要阻礙與弊端。

在本調查中問及自由職業者為什麼會選擇自由職業時,“自由支配時間”成了最多人選擇的選項(56.2%),“有一技之長”(43.8%)、“人際關係較為簡單”(42.3%)、“工作場所自由”(41.8%)以及“不用看老闆臉色”(41.3%)分列2至5位。當問及“您有什麼樣的職業技能特長”時,選擇最多的三項分別為“音樂藝術”(43.8%)、“美術”(43.4%)和“文案”(38.4%),且有72.6%的人擁有一項以上的技能,擁有兩項以上技能的有39.8%。

”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2019)

圖2 選擇自由職業的原因

不少自由職業者雖然看似走上了工作“自由”之路,但這條路也給他們帶來了常人不能體會的壓力。當問及從事自由職業有什麼樣的弊端時,有54.5%的受訪者選擇“收入不穩定”這個選項。除此之外,有超過四成的人認為“不能形成長期規劃”(43.6%)“社會認同較低”(42.1%)“壓力較大”(41.4%)“生活不規律”(41.0%)。回答“從事自由職業最大的阻礙”時,有51.5%的受訪者選擇了“收入不穩定”,其次有50.4%的受訪者選了“保障不穩定”,“不能及時得到報酬” “不能找到活幹”“政策或制度不利”也有近四成的受訪者選擇。

孤獨和焦慮並非是自由職業者的普遍現象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自由職業者就是單打獨鬥,窩在家裡獨立工作的人,因為收入的不穩定容易導致焦慮、不安、孤獨等情緒問題。在此次調查中,我們比對了自由職業者與非自由職業者情緒情感狀態分數。結果顯示自由職業者的安全感、焦慮感和孤獨感分數分別為2.97分、2.32分和2.85分,非自由職業者則為2.84分、2.36分和2.89分,兩類群體間情緒情感狀態並沒有顯著差距。

當問及受訪者認為掙了多少錢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時,自由職業者中有31.0%的人回答“與目前收入持平”,有58.8%的受訪者回答“目前收入的一倍以上”,有10.2%的人回答“多少錢都不會有安全感”,各個選項的比例在非自由職業者的結果中為35.0%、54.3%以及10.7%,差距也並不大。

”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2019)

圖3 自由職業者與非自由職業者對安全感的回答

高收入與高滿意度的自由職業者政治參與度(4.36分)與集體主義傾向(3.97分)明顯高於平均水平。而低收入低滿意度的狀況較容易出現在新從事自由職業的人當中。

收入高、對工作和生活滿意是很多人理想的狀態,這類人同時實現了精神和經濟的富足。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專門對自由職業者中高收入高滿意度的人群特徵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女性、高學歷、生活在發達城市,從事自由職業3-5年為顯著特徵。對這類群體的情緒狀態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該類型群體政治參與度(4.36分)與集體主義傾向(3.97分)明顯高於其他子類型群體。這類人參與社會的高主動性以及與社會聯繫的高緊密性讓他們在自由職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自由職業者中卓越的群體。

”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2019)

低收入和低滿意度的自由職業者,更多集中在未婚、教育水平較低、在二三線城市生活、從事自由職業年限短的群體中。

雖然自由職業者的工作環境是相對獨立的,但想在自由職業中取得成功不僅不能脫離社會,更要與社會緊密的結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幫助自己取得理想的結果。

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很想成為自由職業者,高學歷受訪者對自由職業的瞭解度和認可度更高。同時,認為自由職業者就是失業人員的偏見也存在一定市場。

調查結果顯示,非自由職業者對自由職業的瞭解程度比較一般,選擇比較瞭解或非常瞭解的受訪者僅佔38.4%。但是當問及是否想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時,有近七成的受訪者都表示“很想”(67.4%),只有13.5%的受訪者表示不想。大多數人對自由職業者表示認可,選擇“非常不認可”和“不太認可”的人數僅佔29.6%。

對自由職業的瞭解度和認可度受教育水平影響較大,學歷越高的受訪者對自由職業的瞭解度和認可度都越高。

”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2019)

圖4 教育水平對自由職業瞭解度和認可度的影響

非自由職業者如何看待自由職業者的生存狀態是我們十分值得關注的方面,結果顯示“工作時間不固定”(56.5%)和“生活較為輕鬆”(51.9%)得到了一半以上受訪者的選擇。

也有一部分人對自由職業仍存在一定的負面認知,比如有39.0%的人認為從事自由職業是迫不得已的選擇,36.0%的人認為從事自由職業心理壓力較大。除此之外,有20.4%的受訪者將自由職業者認為是失業人員,通過對比後我們發現,這種對自由職業者的誤解更多的存在於低收入群體當中,年收入12萬以上的受訪者中將自由職業者認為失業人員的僅有14.3%低於年收入12萬以下的近十個百分點。

”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2019)

圖5 非自由職業者對自由職業者的看法

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自由職業有“很大可能”甚至“一定會”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就業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同時也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擇業觀念。如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國際化和全球化的影響下,青年人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單位意識開始淡化,職業流動意識也進一步提升,充分的自我價值實現、人生目標與職業規劃等追求個性的擇業觀開始在青年人群中佔據主流。

我們的問卷中也涉及了對未來自由職業趨勢的預測,結果顯示,無論是否為自由職業者,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自由職業有“很大可能”(51.7%)甚至“一定會”(12.7% )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

”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2019)

圖6 對未來自由職業趨勢的預測

我們的社會正經歷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傳統社會的一個根本特徵是它在結構上的封閉性、同質性、單一性,因而缺少流動,缺少活力。現代社會則作為一種更加複雜的社會系統,在結構上則必然具有開放性、異質性、多樣性,具體表現為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行業的類型將不斷增加。與此緊密相關的是,職業的類型也會越來越精細。除此之外,開放性的社會也造就了價值觀的多樣化,這是開放社會、複雜社會的必然結果,它將促使人們在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方面豐富多彩,進而引起從業方式的多樣化、個性化。


文章來源:《國家治理》週刊2019年總第224期二月丁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尹澤軒

視覺:王 洋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