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以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方式,《一起乐队吧》完结了。

说是熟悉,在于新一轮乐队浪潮下,热血与躁动的同时回归;而说是陌生,则在于其乐队模式的独一无二:以乐手为基本单位的随机搭配,光怪陆离却又包容万象。以成长为主题的培养,充满着种种不可预知的可能性,曾经默默无闻的乐手们,正在完成从“Rock and Roll”到“一起乐队吧”的焕然新生。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每次创新,新鲜不少,争议也自然存在。猎奇的新鲜观感之外,乐迷们对于《一起乐队吧》也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各花入各眼,但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尽管已经见识了诸多小众文化的奇特表达,但这仍是一场大胆的实验。

从诞生地到落梦池,新建一座音乐城池

作为曾经的女团成员,陈乐一重新站在《一起乐队吧》的舞台上时,是让人出乎意料的。

而比女团身份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女孩歌声中强大的共情能力。

作为《一起乐队吧》中的经典舞台,这首改编自日本女歌手中岛美嘉的《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在陈乐一几度哽咽的演唱中,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尽管诸多乐评人认为其演唱技巧可以再上一层楼,但不可否认的统一观点是,这个年仅十九岁的小姑娘,的确是值得被发现和关注的。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网友在评论中感叹,“赶上了好时候”。独立音乐领域,在这个崇尚圈层亚文化的时代,生起了一阵繁荣的气息。那些曾经模糊的、未知的、被遗忘的声音和乐团,借以综艺的形式重新走入话题中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值得庆祝的“夏天”,实际上是只属于个别人的——已经成熟的、完整的个别人。

尽管歌曲本身让诸多观众一眼惊艳,但在那首歌曲的评论下方,还有诸多观众真情实感的疑问:“陈乐一这种宝藏选手怎么还没红啊?”

这群在边缘行走,看似沉默的新生代音乐人们,仍然在以素人的身份默默无闻,而看似红火的乐队,似乎也仍然走在情怀难满、新乐难求的分裂之中。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究其原因,刨去名气,横亘在这种尴尬现象之间的,是新老音乐人们的断层。

对于成熟的乐队而言,配合着缅怀旧日的情怀,他们被高高奉起,但另一方面,新的音乐人们却缺少过渡与成长的舞台。

《一起乐队吧》的舞台上,李荣浩带来的一首歌是《乐团》。歌词中潇洒不羁地写着自己曾经的窘境:“我们的歌没有人喜欢,我们的青春留在乐团”。这些话听上去或许酷且潇洒,然而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没有成长的平台,没有展示的舞台,这一切到底有多难。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每一个唱歌的、玩吉他的、打鼓的、弹贝斯或者演奏其他乐器的乐手,没有人不想组乐队,但在这个圈外关注有限的地方,多的是不为人知的年轻音乐人,听起来有些残酷,却又是再真实不过的现实。

一直渴望唱一首自己原创歌曲的王二狗,和键盘手王珉、吉他手邓世伟一同,用一首《愿》唱出他们的感动与快乐,也唱哭了领队郭采洁。评论下方乐迷有些与有荣焉的骄傲,“你们现在才听到,而我已经喜欢快两年了”。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在《一起乐队吧》打击乐指导刘效松看来,乐迷的激动,或许他是能感同身受的。“在看到选手们的表演时,我感到惊讶,原来市场有这么多好的、年轻的乐手”,在曾经的采访中,他用这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喜悦。

猎奇式的目光消散之后,泡沫褪去,而行业也需要回归到漫长的基础建设中来。《一起乐队吧》新颖在填补了断层的存在,给予素人乐手们一个“落梦”的舞台。

一群有技术有审美的年轻音乐人们的音乐理想从这里出发,带着些孤注一掷的意味,独自而来,收获而去,让属于乐队的高光时刻,不再仅仅只是展示,也更多的去创造。

持续生长下,被解放的想象

当然,带有实验成分的主题,争议自然无可避免。

在“成长”的节目模式之下,海选、多次组合、拆分以及最终成团,是《一起乐队吧》所坚持的制作模式。

对于新生代音乐人们来讲,坚持旧的或是创造新的,很难说这两种形式孰优孰劣。慢乐队爆冷淘汰时,安雨说,“我其实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写不到的东西,现在走了以后没什么可惜的”。对于他们而言,每一次的重新组团,或许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在不断的创造、碰撞、学习、成长中开始。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但对于崇尚个性的乐迷们来说,这的确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接受的事。

“你摇滚性何在?启示性何在?音乐性何在?”有乐迷抛下这样的死亡三连问,抨击着新的组建形式之下,乐队所流失的反叛、不在乎、主流之外等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某些内核。

当然,这样说的理由不难解释。毕竟,从乐迷们最注重的现场表现来看,《一起乐队吧》中多次的拆分重组的乐队,的确称不上成熟和默契,甚至是留下过一些让人遗憾的失误。

第四期这个环节是:待定重组乐队1v1淘汰赛,《娱乐天空》的主唱安伦、泰伦在高压之下,唱到一半时,突然忘词了。他们站在台上有些惊慌失措,泰伦语无伦次地解释,可能因为紧张,“实在是”被他翻来覆去的说了好几遍。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短时间内,现场没人说话,他身后的吉他、贝斯和鼓声也没有停止,直至汪峰伸出手比划了一下,乐手们才停止演奏。在后来的采访中,贝斯手张天驰有些生气,“停了我就知道完了”。

对于每一位用心准备的乐手来说,这的确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但对于陌生的观众而言,它所呈现的真实和稚嫩,或许反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看点。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尽管这个夏天的火热,让大众重新燃起对乐队的兴奋,但在这个圈外关注有限的地方,兴奋的阙值到底能达到多高不得而知。

音乐行业正在完成自我的输血重建,但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这种时代速写下的持续生长,是陌生甚至是未知的。汪峰在节目上说,“我们永远不能够要求,观众要懂和声”。同理,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一个乐队的舞台演出,是大多数人接触他们的起点,年轻的乐迷们乐意按图索骥,在各大音乐平台上收藏他们所喜爱的歌曲,但若说还能多了解些什么乐队文化,或许也仅仅只能是这样了。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乐队在展示最终的成果之前,是如何从无到有?曾经历过怎样的起、承、转?又有着怎样的坚持?很少有人了解,也很少有平台给乐队们机会让他们被了解。但一个乐队从来不是平地起高楼,真正属于乐队的故事,都发生在台下。这是横亘在大众和音乐人之间一直是难以消弭的壁垒,甚至在造成着如上所言某些被囚困的想象。

从这一角度来看,《一起乐队吧》更像是一次走出了安全区之外的尝试。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半决赛过后,《一起乐队吧》的舞台上,留下了二十二和旅行新蜜蜂两支乐队,以及复活的犬舍乐队与迷航乐队。四支队伍,二十位乐手,经过海选、组合、拆分、重建,以乐手为基本单位的创造,搭配过不同的风格,也磨合过不同的搭档。

而带有着实验拓展性的搭配,每一次带来的都是不同的惊喜。

用无限的浪漫,演一出致命魔术

除去为观众提供了乐队解读的另一种视角,《一起乐队吧》另一个值得说道的闪光点,是舞台之上音乐风格的尝试。

或许是认知的狭隘,或许是多年来意识的囚困,但不可否定的现实是,大多数人对于乐队的认知,是与“摇滚”所捆绑的。刻板的公共讨论里,《一起乐队吧》在呈现与众不同的乐队形态方面,的确是有些底气的。

作为人气top1,犬舍乐队以七十七万人气成功复活。实力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唢呐演奏者阿圣的加入,也让这个组合拥有了一些别人无法睥睨的特殊性。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他们的第一次搭配尝试,是在第二期节目的《梦里花》中。这是一场令人惊艳也富有争议的演出,自带悲壮中国风的乐器,与原唱张韶涵的演唱风格是格格不入的,甚至可以说是处在不同的频道上。

但有意思的是,随着与歌曲声浪的层层叠加,却又在呈现出不同的滋味。没有了原版的细腻纯美,却有着悲壮凄切、厚重大胆的意外之喜。

这或许就是乐队的神奇之处——不同的音乐人拥有不同的魅力,凝聚而成的,也是无限的可能。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这样总结来看,《一起乐队吧》的野心的确很大。它企图完成新鲜的人才输入、乐队文化的普及以及市场音乐风格的融合创新这三大方面的突破。

当然,人才梯队的建设、市场的培养、业务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档节目在短时间内所能改变的。完成更加专业和本质的输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市场在转型,优酷嗅到了变化的意味,并有意随着这微妙的变化起舞,已经是前行中的开拓者了。

「Mirror头条」《一起乐队吧》:时代速写下,乐队文化的想象移民

时代的改变似大船掉头,缓慢而坚定。而在这个过程中,稚嫩无可避免,但好在,意识已在新生。从这一方面来说,《一起乐队吧》虽不能说是一档完美的作品,但却是流量浮沫褪去后,在引领行业基础建设方面的一次意义重大尝试。而它所做的已经够多了,剩下的,就要交给这届年轻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