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賈平凹:散文《醜石》,致那些低到塵埃裡的人

讀懂賈平凹:散文《醜石》,致那些低到塵埃裡的人

年輕時的賈平凹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醜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裡,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裡的,誰也不去理會它。”

這是當代文學大家賈平凹先生散文《醜石》的開頭,直接了當,充滿了對一塊石頭的無限惋惜,可他是真的在遺憾那塊石頭嗎?

當然並不完全是,託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散文創作的基本技巧法則,他這是要為那些其貌不揚低到塵埃裡的人鳴不平呢?恰恰在賈先生未成名之前,他就是那個低到塵埃裡的人。

讀懂賈平凹:散文《醜石》,致那些低到塵埃裡的人

他曾經如是描述自己成名之前的境遇:“這種看時發呆看後更發呆的情況,常要荒輟我的農業。老家們全不喜歡我做他們的幫手,大聲叱罵,作賤。隊長分配我到婦女組裡去做活,讓那些三十五歲以上的所有人世的忌妒、氣量小、說是非、庸俗不堪諸多缺點集於一身的婆娘們來管制我,用唾沫星子淹我,我很傷心,默默地幹所分配的活,將心與身子皆弄得疲累不堪,一進門就倒柴捆似地倒在炕上,睡得如死了一樣沉。”

一個初中剛畢業,手無縛雞之力又多病、內心敏感的少年,接受著生活對他精神上的折磨,可能這斷經歷也使得他後來的作品呈現一種灰暗色彩。

《醜石》這篇文章用一大半的筆墨從各個角度描寫著這塊石頭的醜,醜到“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身邊只配長些“荒草”後來還慢慢地長出了更醜的“綠苔和黑斑”。另外還在不間斷地寫他的無用、礙事,比如伯父家蓋房看不上它、洗石磨的匠人看不上它、奶奶嫌棄它礙事罵它。

可它卻只是塊石頭呀?惟一的優點是上面有坑凹,下手了可以盛些水,可以給雞喝水。

直到有一天,天文學業家路過家門口,說這是二、三百年前落從天上落下來的隕石,是個寶貝。是一塊曾經補過天、發過熱、閃過光的石頭。

之後作者通過“奶奶的疑惑”借用天文學家的嘴講出了自己內心的話“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讀懂賈平凹:散文《醜石》,致那些低到塵埃裡的人

讀到這裡,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他不是做這些玩意兒的!

我想對那些心懷夢想的人講,不需要得到別人的理解,哪怕所有人都不理解,而且還詆譭你、諷刺你、嘲笑你,都不要去理會。

因為你不是做那些玩意兒的,你有更加高尚、還大的更想等著你實現。

你惟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的實現夢想,讓那些曾經心懷惡意的人閉嘴。

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別人的不堪,這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其實我們都是低到塵埃裡的人!

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