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的作用是把衝壓件跟料帶一起,通過相同的步距逐級順送,把料帶打出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

不同產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料帶進行送料,在此還需要考慮模具的材料使用率及料帶穩定性。

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帶料出料形式

一、產品、廢料脫離型

當料帶衝完工藝後需要將產品與材料脫離,在最後一步分離即脫離型。這種形式的料帶大量出現在家電類:端子、機箱、彈片、爪子類產品工藝。

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二、未脫離型(1)

模具打出產品後屬於半成品,模具後有收料機收料。產品通常需要電鍍、後處理、熱處理、打線等常見後續處理工藝。這種形式的料帶大量出現在電器、電子類產品中。

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三、未脫離型(2)

相對於上述未脫離工藝,此最後一步需加壓線或半剪工藝,在進行後續處理後可直接用手將其脫離料帶。這種形式的料帶大量出現在:彈片類、USB、連接器、連接器外殼、屏蔽罩等產品形式。

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通過上述不難看出,不管何種帶料工藝都需要定位、搭邊或料橋。而這些分別指什麼?有什麼功能呢?看下圖:

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料帶專用名詞1

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料帶專用名詞2

1、定位孔

功能:主要是保證料帶送料步距後定位的準確位置。

形狀:一般設計為圓孔形狀,直接放置在搭邊上。如產品內孔有位置也可以用內孔定位以提高材料利用率。

孔徑設定:通常以0.5mm為一個改變週期,如:∮1.0、∮1.5、∮2.0、∮2.5、∮3.0、∮4.0、∮5.0…)以此類推。

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2、料帶(搭邊)

功能:主要為衝壓件在模內順送提供橋樑,作用類似機械臂。

料帶形狀:通常為長條形,可異形出現,並且為了保證強度其寬度不能低於3.0mm。

3、料帶與成品連接橋(帶料點)

此結構一般不定,主要根據產品形狀矮進行最終確認。其主要作用為連接搭邊與產品,在最後產品分離時再切斷。

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4、廢料區

除產品與料帶連接送料以外的材料都可以稱為廢料。廢料可以通過一次或多次衝裁去除。切除廢料有時為了保證料帶強度,可以分步衝裁,以保證料帶強度。

料帶帶料點設計原則

通常情況連續模的帶料點會設計在沒有折彎的位置。特殊產品可以帶料於特殊型面位置,但需要滿足一下基本要求:

1、帶料點儘量設定在平面上,避免設置於產品折彎曲面上

2、帶料點位置可以帶產品單點,也可以多點分開

3、帶料點一般不要放置於產品有特殊要求的位置

4、帶料方式最好使用倒錐形設計,以此來補強帶料點位置強度

直擊:現場衝壓連續模工藝、料帶設計原則,值得收藏

料帶是連續模的核心工藝,並非一兩句話可以表達清楚,需要長時間經驗的積累。

對於連續衝壓模具料帶工藝的設計,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