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盛會 看變化」留住歷史的印記 赤壁羊樓洞古文物修復實錄

厘金局、盒茶幫、廣濟堂、阜昌茶莊……提起這些名字,可能無法讓它們與赤壁羊樓洞——這個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鎮發生聯繫。但是這些鼎鼎有名的商鋪與名號,曾經真實存在於羊樓洞的石板街兩旁。據清朝史料記載,咸豐五年(1855年),清政府於羊樓洞設立厘金專局,抽收茶稅,是年額徵銀十八萬三千八百兩、錢十一萬四千九百串有奇。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戰火的荼毒,曾經在羊樓洞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名號,後來只剩下一條殘破的石板街,和街道兩旁,那些與現代化都市格格不入的古建築。

「迎盛會 看變化」留住歷史的印記 赤壁羊樓洞古文物修復實錄

為了重現羊樓洞昔日的輝煌,讓羊樓洞——這座歐亞萬里茶道源頭之一的小鎮留下歷史的印記,赤壁市多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地對羊樓洞古建築進行搶救性修復,力爭在這裡,做出一個歷史的見證。1996年,羊樓洞明清古街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10年12月,羊樓洞被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古村落”。而在1.1公里長的石板街上,現存文物就有90餘家。

「迎盛會 看變化」留住歷史的印記 赤壁羊樓洞古文物修復實錄

現年102歲的羊樓洞老人雷爹,對當年羊樓洞的佈局依然記憶猶新。老人說:“我們這條街上,當年那個人呀,密丫密丫的。盒茶幫當年實際上就是山西商會,當年羊樓洞到處的人都有,連外國人都有,都是來買茶、做茶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幫會。”老人雖然微微有點駝背,但精神爍爍,說起當年,老人還走到街頭,向我們指點著,當年哪一家是什麼商號,賣什麼貨物。順著老人的指點,我們隨著卓爾·羊樓洞古鎮項目古街修復現場的負責人皮聰走進了當年的盒茶幫。在房間裡,還有幾位師傅正在對房屋內部進行修葺。這是一棟四進式的房子,進門的一間,裡面擺放著一張長條形櫃檯,櫃檯呈深紅色,頗具古態。皮聰介紹說,這一間實際是當年的門店,對外營業的。接下來一進,是一間大廳,大廳的上方擺著三張太師椅,左右兩旁各有條凳三條。這裡應該是當年商會商議各種事務的地方。

「迎盛會 看變化」留住歷史的印記 赤壁羊樓洞古文物修復實錄

皮聰說:“為了讓古街修復做到修舊如舊,我們可是算下足了細密功夫。”

「迎盛會 看變化」留住歷史的印記 赤壁羊樓洞古文物修復實錄

羊樓洞在抗戰時期,曾遭到轟炸,全鎮毀壞嚴重,街面上的石板都被燒裂開了。房子更不用說,倖存下來的也是千瘡百孔。為了讓修復工作儘量保持原樣,工人們在修復的時候,儘可能的使用當年的老物件。比如修復屋頂,他們會將屋頂上的瓦片先揭下來,修復好了再蓋回去。以前的青石板街面高低不平,踩上去鬆鬆垮垮的,他們就將那些石頭挖出來,整平整後再放回去。就是那些當年被燒得破碎了的石塊,他們也小心地拼接成原樣,放在原來的地方。


「迎盛會 看變化」留住歷史的印記 赤壁羊樓洞古文物修復實錄

歷史的真實,就是在細節上體現。為了讓每一個細節都真實還原,在修復前,赤壁市政府組織專家學者,對羊樓洞進行實地考察,並對一些熟悉當年情況的老人進行走訪,一切按照當年的原樣進行修復。

「迎盛會 看變化」留住歷史的印記 赤壁羊樓洞古文物修復實錄

如今,走在羊樓洞石板街,望著街道兩旁,那些古香古色的門面店鋪、那些古舊的商家名號,機構名稱,特別是郵局門口,那個打著“大清郵政”的古老的郵箱,讓人以為一群現代人穿越了時空。

「迎盛會 看變化」留住歷史的印記 赤壁羊樓洞古文物修復實錄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羊樓洞古鎮修復,正在一步步記錄著歷史的全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