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条商业信息为宜昌企业信用“画像”

60亿条商业信息为宜昌企业信用“画像”

没有充足的抵押物,创业者杨建雄依然通过网上金融服务大厅成功申请到20万元启动资金。从难到易,只因宜昌用活政务数据,为企业信用描绘“画像”。日前,记者从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获悉,宜昌智慧城市建设所归集的60亿条政务数据,已全部接入网上金融服务大厅,成为银行准入、评级的依据。

缺少抵押物、信息不透明,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过去,银行因征信系统信息不全面,授信时不得不通过抵押、担保等方式来控制风险。但这种方式对很多企业,尤其是文创、互联网等轻资产企业及初创企业来说,门槛较高。

事实上,除了银行掌握的信息,还有很多数据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还款能力。如,企业缴税情况可判断企业的发展状况,用电、用水、用气情况可判断企业的生产状况,公积金、社保缴纳情况可判断企业的职工规模与运行状况等。

为唤醒沉睡的信息,宜昌启动了“数据移山”工程,围绕涉企信息化关键点发力,归集了人社、民政、公安等32家单位、60多亿条数据,重点将税务等流量性数据接入平台,为信用数据金融赋能。

当日常的“蛛丝马迹”汇集系统,企业的信用“画像”也逐渐清晰起来。正常经营、受到表彰、享受补贴的企业,会贴上“优质”标签;相反的,不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拖欠员工工资、恶意拖欠电费等失信行为的企业,可能会被列入贷款支持的“黑名单”。

“有政务数据支持,银行敢贷款、能贷款、收得回。”农行三峡分行个人信贷部总经理胡江利说,银行会用更多精力来服务优质企业,在授信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宜昌市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也认为,政务数据为企业精准描绘“画像”,让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更有底气,防范风险、可持续发展更有信心。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宜昌通过设立中小企业应急资金,出台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三不”信贷政策等措施,实现不良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双下降”,其中,不良贷款率在今年9月末达到1.1%,为全省市州最低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