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馬奇諾防線:最為豪華的地道,林彪卻對斯大林說是無用的擺設


【地面的炮臺】大家知道,二戰期間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成為了最大的笑話。馬奇諾防線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防德軍入侵而在其東北邊境地區構築的築壘配系。一戰結束後,法國人決定修建一座堅固的防線,馬奇諾防線由此產生,它於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

【地面射擊孔】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軍向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展開了全面進攻。當時,由飛機、空降兵和裝甲部隊組成的德國機械化兵團,在此後的一個月時間裡狂飆突進。而坐擁數十萬重兵的法軍“傻眼了”,他們的頭腦卻被牢牢禁錮在戰前修築的馬奇諾防線上,幾乎是眼睜睜地看著敵人快速穿插,席捲大半個西歐平原,法國也很快淪陷。

【地下堡壘入口】地下堅固要塞是整條馬奇諾防線的核心,每座要塞都位於地下20米處,都有1000人的預設兵營,用來容納士兵。另外,要塞裡各種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完全能供士兵生活。由於要塞時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能夠抵禦敵人炮彈的轟擊。


【要塞堡壘雙炮塔射口】據目前公開的馬奇諾防線地下要塞來看,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各種通道更是四通八達,較大的要塞中還有有軌電車通道,如同一處“地下城市”。

【要塞內部有軌電車車道】馬奇諾防線隆吉永至貝爾福,全長約390公里。包括梅斯築壘地域、薩爾氾濫區、勞特爾築壘地域、下萊茵築壘地境和貝爾福築壘地域。整個防線由保障地帶和主要防禦地帶組成,是在陸軍部長馬奇諾的一手推動下得以修建。同時,法國還修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結合的修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結合的防禦工事。

【地面堡壘射擊孔】儘管馬奇諾防線最終沒能抵禦德軍進攻,但是納粹德國為此還是制定了應對辦法。納粹德國陸軍最高統帥部曾找來軍火製造商克虜伯,要求他儘快製造出一種能夠擊破馬奇諾要塞的巨炮,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列車炮,當年這是納粹德國的秘密武器。


【沉重的鐵門】為了擊潰馬奇諾防線,古斯塔夫列車炮的火炮口徑高達800毫米,重量可達到1350噸,可以將重達7噸的炮彈投射到37公里之外的目標。炮的長度為32.48米,重量為400噸。炮彈射速分為穿甲彈和高爆彈兩種,穿甲彈的射速為每秒720米,高爆彈的射速為每秒820米,發射的射程在28公里至47公里之間。

【士兵休息的房間】如果仔細研究馬奇諾防線的佈局圖,會發現這條堅固防線只是防禦了法國東部與德國接壤的部分,而在法國的北部靠近比利時區域,因為比利時政府的反對而沒有修建。然而,二戰爆發後,德軍正是通過這段沒有防禦工事的區域攻入法國的。

【埃施掩蔽堡壘】凡爾登戰役的英雄亨利·菲利浦·貝當元帥也對馬奇諾防線頗為稱讚,在這位老元帥看來,“坦克和飛機不能改變戰爭的形態和進程,法國的安全,主要建立在邊境上連綿不斷的要塞工事上。”這次,貝當元帥犯了大錯。


【地下要塞內部情況】馬奇諾防線修建後,法國人認為這下可以高枕無憂了,可英國人卻給法國人潑了一盆冷水。英國陸軍軍長艾倫·布魯克爵士兩次參觀這條防線,他在日記中寫道:“馬奇諾防線最危險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給人造成一種錯誤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鋼鐵防線後面的感覺,一旦這種感覺被打破,法國的戰鬥意志將一起被粉碎。”

【地面防坦克樁】馬奇諾防線堪稱“世界上最豪華的地道”。林彪早在蘇聯期間,就面對斯大林評價這條防禦體系,“我雖然不是希特勒,但我們紅軍對馬奇諾這種唬人的事物,卻一點也不懼怕,這就是無用的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