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會說山西在北朝的歷史地位中很重要?

靜湖冷月


山西地理形勢優越,進可攻退可守,在北朝歷史上,山西在北朝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山西在北朝的重要歷史地位的建立,可以追溯至公元398年七月北魏建立者拓跋珪從代北的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土城子)南下遷都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起,山西就開始成為北朝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並且影響著北朝的歷史發展。

北朝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政權,其中現今山西的轄境分別歸屬北魏、東魏、北齊和北周四朝,山西的平城、晉陽等可以說都是當時非常重要的城市。


北魏時期的王畿重地

  自從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到平城,到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為止,位於山西北部的平城作為北魏的首都歷經96年,這期間的平城營建有一定規模的宮室城郭,並且屯駐重兵,更是北魏鮮卑貴族的集聚之地,也是北魏統治的核心區域,因為平城的輻射,山西自然也成為了北魏時期的王畿重地,其地位意義非凡。

  自從孝文帝南下遷都洛陽之後,山西更是成為新都洛陽的北部屏障。

  北魏末年六鎮起義,北魏陷入大混亂,身為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的契胡首領爾朱榮趁勢崛起,並且率領他的契胡軍盤踞山西一帶成為北魏末年勢力最大的軍閥,並以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為中心擁立新帝南下洛陽,發動“河陰之變”奪得北魏政權的控制,成為一代權臣,開啟了北魏滅亡和分裂的序幕。

  北魏時期的山西,對整個北魏歷史影響可謂是極為深遠。


東魏時期的高家大本營

  公元532年七月,在北魏末年大混戰之後崛起的高歡,發兵十萬,親自率兵圍困爾朱氏殘餘勢力盤踞的晉陽,爾朱兆大敗並退往北秀容,最終被殺。

  晉陽作為山西的腹地,四周為崇山峻嶺包圍,易守難攻,高歡於是以晉陽作為大本營,建立大丞相府,屯駐在晉陽遙控洛陽的北魏政權。

  而且高歡還把手下鮮卑人從河北遷到山西,又把北魏六鎮南遷山西改為朔、顯、蔚三州,還在今山西原平、壽陽、文水一帶建立僑州,這系列的僑州的鮮卑人被稱為六州鮮卑,直屬高歡的大丞相府,世代只以打戰為生,並圍繞著晉陽進行拱衛,山西成為了高歡重要的兵源重地。


北齊時期的實際王畿要地

  從高歡時期開始,晉陽就成為了高家的大本營。

  北魏末代皇帝元修不滿權臣高歡專權於投奔了盤踞關中的另一軍閥的宇文泰之後,公元534年高歡於是擁立宗室元善見為帝,並且遷都鄴城,北魏亡,分裂為東西兩魏。東魏從建立起,就淪為高家控制的傀儡政權,高家繼續盤踞在晉陽大本營遙控東魏朝廷。

  公元550年5月,高歡次子高洋廢帝自立建立北齊政權,並以鄴城為都,不過山西的晉陽依然是高家的軍事和政治中心,北齊君主常駐晉陽,晉陽成為北齊的實際首都,山西一帶自然也成為北齊重要的王畿要地。

  公元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親率十四萬大軍發動滅齊之戰,首先攻克山西的汾曲、平陽,隨後很快就拿下了晉陽以及山西大部。

  山西一丟,北齊就基本完蛋了,公元577年北齊亡,北周統一北方,四年之後的公元581年,隋代北周,北朝結束。

所以,山西的在北朝的歷史地位極其重要,由山西發生的系列事件,也直接影響了北朝的歷史走向,希望能幫到提問的朋友。


本文為原創作品,我是善發,愛發歷史說,原創碼字不易,請支持的朋友們關注我的頭條號@善發歷史說,喜歡的話,趕緊點贊、轉發和收藏吧,並歡迎朋友們評論指正,感謝大家。


善發歷史說


為什麼說山西在北朝的歷史地位很重要?

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1,兵源重地

山西地區,地處草原遊牧區至中原農業區的過渡地帶,聚集著鮮卑、匈奴、羯族、氐族、羌族等少數民族,民風彪悍,戰鬥力強。自兩漢以來,經過歷代名將衛青霍去病竇憲耿秉征討,匈奴逐漸分裂為南北兩部,不斷有大批南匈奴人降附漢朝,被安置於今山西境內。三國時期曹操安置降民“皆家於晉陽、河澗之濱”;內附者除匈奴外,還有烏桓降民。

這些遊牧民族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有精良的騎兵。這在古時候是強大的機動與衝擊力量,試想近兩米的高頭大馬奔馳而來,那會是多麼可怕,在兩軍對戰中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比如名將斛律光善騎射,有高超的騎兵指揮藝術。更著名的是北齊高洋的“百保鮮卑”甲騎具裝重騎兵,這是殺手鐧吶。

2,戰略要地

山西西臨黃河,北面是草原,陰山,再往北是大漠。東面是太行山,南部是中條山以及太行山系,進可攻,退可守。山西處在河北平原和關中平原的交界處,在亂世中,山西就是重要樞紐。關中勢力佔據山西,有兵有糧就可以兵出太行山。北齊和北周就在這裡展開了幾十年的拉鋸戰。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高緯就是這樣的路線,先取晉陽,後取鄴城,統一了北方。同樣佔據山西,一樣可以兵發陝西關中,奪取重地長安。

總之,山西是南北朝時期重要的戰略地區,是一統北方的基礎。


黃袍加身使不得啊


答:以南北朝時期的北朝作為參考目標。山西就在於整個北朝時代爭奪的中心。山西一直擁有叫做表裡山河的美稱。有自然的大山大河做屏障,並且晉中地區的物產豐富足以支撐一個割據勢力的所需用度。並且山西開發時間早,城市建設成熟又和北方遊牧民族長期的雜居生活,這一塊土地必然會產生重要的裂變因素。

一、山西的地位突出

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為都,之後的東魏、北齊也曾以晉陽(今太原)為“陪都”,以河東(今運城)、建興(今晉城)為屏障,這對促進山西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北魏時代也是山西最重要的時期。一山西大同為都城,北魏開始了統一北方的大業。當然這也是跟他們原先久在北方,而平城是南下的第一個重要的大城市的原因。並且重要的雲岡石窟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修建,成了北方額軍事、經濟 政治 文化中心。

雖然戰局的不斷南下,對於國土的管控要更加接近於南方,北魏後來遷都到洛陽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到了東西魏並立和 北周北齊並立的時候,山西一直是兩國交界之地,誰控制了山西就等於控制了當時的經濟中心區。

二、太原王爾朱榮。在北朝歷史上有一個人對於山西非常的重要他就是太原王爾朱榮。此人是胡人,出生在山西西北部的爾朱川,以河水為姓。爾朱氏數世皆為魏將,為秀榮第一領民酋長,封梁郡公。到北魏孝明帝時期爾朱榮就擔任了梁郡公。

北魏正光五年發動了六鎮起義。從整個起義的戰爭形態來看整個北中國都打的一塌糊塗到處是燒殺搶掠,唯獨一塊沒有變化 ,那就是山西。爾朱榮領導的這次反叛行動非常成功的瓦解了整個北魏政權,包括髮動了河陰政變和掃清河北之戰等等。但他不是一個政治家、權謀家。在治國方針上,他拒絕採取“調政養民”的政策,窮兵黷武。在官吏的任用上,爾朱榮任人唯親,“廣佈親戚,列為左右”。最後又被孝莊帝殺死。

但是他的手下 高歡和宇文泰利用山西的強大軍事優勢成功的將北魏切割成兩個國家 這就是東西魏的來源,並且山西以西地區進行了玉璧之戰。戰後兩個國家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獨立狀態。這也多虧了山西地區的形勢。

總結 山西對於整個被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已,沒有山西就沒有北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