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廈門有兩個,一個是人聲鼎沸摩肩接踵的、觀光客的廈門;另一個是人潮褪去安靜閒逸的、島民和貓的廈門。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在廈門島的那幾天,不知不覺染上了懶病,總是晝伏夜出。我們住的旅館離廈門大學很近,下午1點被餓醒,下街覓食,卻被滿大街成群結隊的戀人餵了把狗糧,悻悻而回。文藝小店、直男品牌店、網紅甜品店集中地大學路,如今已成了婚紗攝影、情侶打卡的不二之選。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狗糧哪裡是我們這種文藝咖所能接受的,於是我們決定去尋找另一個廈門。

或許只有70後、80後還記得,十年前的廈門可比現在安靜、文藝得多。單是中山路附近,就藏著四家書店,不僅有老牌的新華書店,更有民營書店代表“光合作用書房”,以及剛剛嶄露頭角的曉風書屋。

如今中山路早已被遊客佔領,而“光合作用”也成為一代傳說。可在這繁華地段之外,廈門新一代書店卻悄然出現,它們或藏身別墅,或通宵營業,不管依靠賣書還是售賣周邊商品得以生存。我們都慶幸,在這個浮華年代,幸好有這些逆風而行的書店,為你我留下一片思考的空間。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最特別的伴手禮

從開禾路口BRT站下車,在一眾快餐小吃店中藏著一間舊書店,燈光昏暗很不起眼。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站在店前,氣定神閒。

奶奶姓張,是南洋華僑的後代,即將年滿80。上世紀90年代,她丈夫所在的新華書店古舊書門市部關門,因為捨不得將舊書作廢品變賣,就自己開了這家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既然名為舊書店,自然藏著許多歷史悠久的舊書籍。書店門口和收銀臺四周堆滿了一摞摞過刊,有時候還能發現一些充滿年代感的漫畫書,書頁早已泛黃,卻依稀能從平整的封面看出當年小主人的珍惜愛護。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走進書店,四壁都是滿滿當當的書架,將外一層的舊書挪開,裡面還藏著另一層舊書。中間的過道也擺滿了一米多高的舊書籍,想進去的人簡直無處下腳,而且如果裡面有人還得站在門口等人先出來。書太多已經無法仔細分類,不過俯首之間不經意就能發現一本自己年少時最愛的書。

現在書店已經交由張奶奶的兒子管理,據她說,兒子原來在日本求學,後來因為丈夫生了病,索性將兒子拉回來守業。年輕人對書店的管理有自己的一套,老人無法理解乾脆就撒手不管了,只是偶爾來幫忙看看店。

二十年前在廈門,像晨光這樣的舊書店有二十多家,如今幾乎都消失了,而晨光依靠政府對民營書店的專項資金扶持,還在堅持著。“那時,來買舊書的人很多,花個幾千上萬塊錢買的也不出奇。現在賣書的人比買書的多,幾乎天天都有人來賣書,有些書甚至連包裝紙都沒有拆。”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幾個年輕遊客從隔壁吃完飯踱步過來看看,其中一個挑了七八本舊書回去送給朋友,可不,這就是最特別的伴手禮!付錢時掃描書架上的二維碼,並把手機上的支付頁面給張奶奶看,她說,這樣就算是付錢了?她不懂現在的年輕人怎麼出門都不帶現金,她更不懂為什麼人們願意花比舊書多兩三倍的價錢買新書,但是過段時間連包裝都沒拆又賣到了這裡。

不在書店那在哪裡

從晨光舊書店出來,沿著廈禾路往東,拐進幸福路,繞著思明區人民體育場走就到了“廈門本島的最後一塊詩意之地”——華新街。

一條瀝青鋪就的巷陌街道,高低錯落的南洋風格的老別墅此起彼伏地坐落在道路兩旁。這些老房子裡大多還住著尋常人家,當年歸國華僑帶回的南洋杉在灰色的院牆裡長成了參天大樹,金黃色的屋瓦掩映在綠色樹影裡。午後的陽光落在陽臺上,晾衣架上的被子還飄著洗衣液的清香。

在華新街13號,麥子於2010年底租下了這棟三層的小洋樓,一開始只作為自己的工作室,後來覺得整棟別墅都用來做工作室有些浪費,所以除了三樓的工作室,和朋友們商定後,又將兩層樓改為書店。這就是後來被很多人稱作“中國最美書店”的不在書店。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最美書店”絕不浪得虛名,在設計上,呈現著一種若有似無、時隱時現的氣質,招牌並不醒目。穿過種著三角梅的花園院子,走進大門,陽光透過白紗窗簾照射進來,灑在地板上,又投在慵懶窩在沙發的黃色大貓身上。

書店在展示上也比較特別。一樓是售書大廳,裡面有兩個獨特的房間,一個是女書房,存放女性作家、女性主義的作品;另外一間叫明室,陳列法律、政治類讀物。二樓是一間由捐書組成的小型圖書館。如果運氣好,可能還會遇到文學界大咖的新書籤售,或者一場詩歌朗誦會,抑或加入小眾文藝電影分享。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在微博搜索“廈門旅遊”,無論大小攻略,幾乎都不會漏掉這家“最美書店”。不過這樣的評價有些簡單粗暴,相比打卡拍照,這裡的書更值得一看。

麥子找了雜誌社的朋友幫忙選書,確保書是文藝和有趣的。店裡,有文學藝術類、生活類等書籍,還有市面上很難找到的各類臺版書港版書,以及一些獨立出版書、原版書。這裡不賣成功學書籍,熱門網絡文學會保持關注但不會為了迎合讀者和市場出售。“奧威爾的小說《1984》就可以翻出八九個版本。”麥子說。

“不在書店”的店名取自英文“ONCE”,一部愛爾蘭經典電影的名字,寓意著那些純真簡單、稍縱即逝的美好。很多客人會經常把這個名字嵌入到對話裡,比如“你在哪裡啊?” “不在書店。”“不在書店那你又在哪裡?”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紙的時代最有力量

許多人都說,廈門是座文藝的城市。當然是,只不過今天廈門的文藝氛圍不再只限於鼓浪嶼、集美和廈門大學,隨著城市的拓展,文藝也隨之深入城市的各個角落。

在海滄這樣一座新城裡,除了城區寬闊的街道、成熟的社區規劃以及逐漸活躍的商業氛圍外,書店的活躍,多少讓人有點意外。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紙的時代”書店位於海滄阿羅海廣場,碩大的幾個字印在牆上,特別醒目。這裡或許符合許多人對於書店的想象。9米高的書架是書店標誌性的設計,一旁依靠的是滑輪移動的書梯。行走在滿牆書籍間,看到喜歡的書,就攀上樓梯,親手將它邀請下來。一旁早已備好了木質敞亮的讀書桌,還有舒適的座椅,一切都好像在輕聲說著:“快來閱讀吧”。

由於離廈門本島較遠,書店裡鮮有遊客光顧,但來看書買書的人卻特別多,尤其是週末,更是一座難求。網上介紹說這家書店是24小時營業,不過小丁跟我說它經常偷懶。小丁一家一年前從廈門本島搬到海滄,一到週末就會來這裡閒逛,有位置就坐下來看書呆一天,“只有站票時看一會就走”。她看書毫無規律,總是放縱目光隨意遊移。有時,在推薦書目旁邊,會有手寫的小卡片,道出這本書值得一閱的原因,往往簡短的幾句話就能打動她。

在紙的時代書店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裡書品頗全,而且幾乎每一本書都有已拆封的書供你翻閱,拆過的書還貼心地包上書套,從細節可以看出經營者對每一本書的尊重和愛護。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海滄逐漸形成成熟生活區的過程中,書店成了商場引流的一個渠道。紙的時代得益於商業地產的支撐,有了更大的空間去施展拳腳。其中對愛書之人最誘惑的,是書店裡的書均按照噹噹網實時查詢的價格進行銷售。

互聯網無處不在,使得實體書店從誕生開始就前途未卜。廈門的獨立書店若不算是全國最多的,但說是最特別、最有力量的卻也八九不離十。

前段時間一則出現在廈門火車站世貿商城的海報,刷爆了不少廈門人的朋友圈。發佈這則海報的是即將在世貿開店的芸臺書舍。在文案的末尾,他們寫道:“向堅守的不在、琥珀、荒島、曉風、晨光、紙的時代、西西弗致敬!向錯過了時空的光合作用致敬!!”

也許“錯過了時空”這句話,是芸臺書舍想告訴所有人:紙的時代不會消逝。

廈門這座“書島”,是讀書人的理想王國

【廈門書店心水推薦】

蕓薹書舍

地址:思明區廈禾路世貿商城巴黎春天百貨4層

2016年8月16日,一群夜貓子步履匆匆,他們不是趕著去吃夜宵,而是要去芸臺書舍一探究竟。那天,廈門島內終於有了24小時營業不打烊的書店。它為深夜讀書黨提供了寬敞的書桌、明亮的燈光、琳琅滿目的書籍,成了許多夜貓子們的“夜”讀聖地。事實上,芸臺書舍不僅賣書,還創造了一個閱讀空間,甚至提供辦卡借閱,鼓勵更多人加入閱讀。每到週末,這裡就會不定時舉辦文化講座。

荒島圖書館

地址:思明區大學路3號

荒島圖書館常被稱作“廈門小漁島”,是《城市畫報》發起的民間公益圖書館。這裡的書種類繁多,涉及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心理……如果要找流行讀物,或許這裡挑不出幾本,但如果你想要好好提升自我,尋得一本手藝入門,那這裡的某個犄角旮旯裡,可能就藏著一堆寶藏。只要一次性捐書超過20本或一次性購買200元,即可辦理島民證,享受終身免費借書、換書。這裡還會定期舉辦無聲讀書會、觀影活動、圖書分享等活動,雖然是個“荒島”,可卻是閱讀者的樂園。

曉風書屋

地址:思明區大學路162-6號

這裡是廈門的文化地標之一,曾在廈門開有幾家分店,見證過書店的起起落落。而大學路上的這家,曾被喻為“廈大師生的精神家園”,是廈門讀書人的接頭地點。曉風書屋的書分類合理,每類書都有固定擺放位置,若是熟客,進店便可直奔某處,尋找自己想要的書籍。店員基本是廈門大學的學生兼職,斯文得體,讓人感到舒適。

琥珀書店

地址:思明區中華兒女美術館一層靠海一側

這是我見過的最符合“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想象的書店,因為它就開在海邊。創辦人默默是個可愛溫和的姑娘,取名琥珀書店,寄寓書店能夠開到像琥珀那樣長久、剔透。喜歡淘舊書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這裡的英文和日文版舊書。一家好的獨立書店,除了賣書以外,理應構築一個文化交流的社會空間。書店裡有一間用稻草和竹子蓋成的小隔間,裡面放著古琴和茶桌,供小範圍的彈琴品茗。這裡還是廈門晚報讀書會的常駐地,各種講座、文化分享活動從未斷過。

曉學堂·蟲洞書店

地址:鼓浪嶼福建路34號

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那會是圖書館的模樣。見到曉學堂的那一刻,你會忍不住想,廈門最像“天堂”的書店應該就是這裡吧。曉學堂·蟲洞書店身處“鼓浪嶼十大別墅之首”的三層老別墅裡,房子本身已經有140年曆史。店被劃分為三層空間,一層是複合式書店,收集了世界上最全的關於鼓浪嶼的3000餘冊書籍。老式的花磚搭上暖黃色的燈光,讓人莫名感到心安,從現實的壓力中暫時抽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