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鐵達尼”

江亞輪是一艘4000噸級的鋼殼客貸船。原名“興亞丸”,是日商東亞海運株式會社在1959年製造的。抗戰勝利後,江亞輪被海軍總司令部接收。國民政府為補償國營招商局在抗戰期間沉船封港的損失,便將江亞輪等五艘輪船轉撥給交通部交由招商局運營。江亞輪1946年起行駛於航程僅需12小時的上海至寧波問的短程航線,每次可載客2250人,載貨1500噸。至失事,江亞輪已在該航線往返近800次。

中國的“鐵達尼”

1948年冬天上海格外寒冷,12月3日。寒風中的十六鋪碼頭喧鬧異常。碼頭內外人頭攢動,旅客們手提肩扛十分擁擠。下午4時,隨著幾聲汽笛鳴響,滿載旅客和貸物的江亞輪緩緩離開十六鋪碼頭,踏上了駛往寧波的航程,然而這次航行卻是它的死亡之旅。

中國的“鐵達尼”

兩小時後,天已漸漸黑了下來,江亞輪按照它熟悉的航線駛出了吳淞口。6時42分,當船駛經長江口橫沙西南白龍港以東江面時,突然轟的一聲巨響,船的右後側第三艙附近發生了強烈的爆炸,船身隨即破裂,船的機艙間大量進水,船上的電燈瞬間熄滅。由於當時水流湍急,船尾部急速下沉,僅數分鐘即沒入水中,船的中部及船頭亦慢慢下沉。此時,江面已是一片漆黑,不明真相的旅客紛紛跳水逃命,一時秩序大亂。江亞輪船長沈達才立即發出了求救信號,並組織自救。招商局獲訊後,立即派出停在黃浦口內的海津輪趕往失事地點救助。航行在沉船附近水域的輪船,在收到江亞輪的求救信號後也先後趕往援救。最先到達出事地點的是源利號機帆船.當時它正航行在江亞輪附近,看見江亞輪失事,就迅速向江亞輪靠近,同時將船上所裝的橘子拋入水中,騰出艙容,搶救正在水面上漂浮的旅客。隨後又有茂利輪、華孚輪及帆船多艘相繼前來營救,招商局的海津輪不久亦趕到出事現場。經過各方面的努力救撈,共有791人獲救生還。據事後調查,該船失事時載貨約460噸,共1762件,都是普通非危險品的雜貨,有船員191人,共售出客票2220張,因有15張退票,故實售2207張。但船上的實際乘客卻不止這個數,因為當時12歲以下的兒童大都是不買票的。事後打撈上來的1280具屍體中,12歲以下兒童就有255人。因此,這次沉船慘案的遇難者當在1600人以上。這是中國航運史上罕見的慘案,當時震驚了全國。

中國的“鐵達尼”

1949年年初,國民黨政要紛紛逃往臺灣。4月初,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學禹在準備逃往臺灣前,邀請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在上海國際飯店共進西餐,其目的是希望彼此之間能化解以往的矛盾,言歸於好,因為此前招商局與海軍之間曾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1948年夏天,招商局4000噸級的大型貨輪閩海輪在福建海面將海軍的伏波艦撞沉,伏波艦的官兵除一名輪機長逃得性命外,其餘100多人都葬身海底。然而招商局對此卻死不認錯,也拒絕對死難官兵的家屬進行撫卹。

中國的“鐵達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