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地窨院,主人却想放弃它,留守还是出手请帮助出个主意


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十三年的周家地窨院,是晋南现存极少的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民居。地窨院又称地坑院,是在黄土地上挖掘出来的古老民居方式。

若要扳着指头数,这座地窨院已经走过345年,瓦砾上的苔癣,便是岁月的印迹。这处地窨院,原是当地大财主周家的,周家祖上可能是盐商,历经数年营造了五院连环的地下建筑群,这个院子是第一进,遗憾的是其余都已经毁掉了。

豪华的周家大院只保留下这一座。据说,当年中条山战役期间,侵华日军指挥所就在这个院子里驻扎。土改时,院子归了集体,政府在这里创办了县立第四完小。上世纪80年代时,一户姓尹的村民花了3000元把这院子买了下来。

院子的主人尹邦彦老人,76岁,老伴离世,现独居。五一节前,我曾经接触过老人,并在当地晚报上以组图方式介绍过他家这座清代老宅。前不久老人捎话说,他想卖掉这个老宅,问我有没有想法。我便来到镇上,见到尹大爷时,他刚从诊所回来,顺路在自家菜地里拔了两苗葱。

跟着尹大爷再次踏入有三百多年沧桑的地窨院。铺满碎石头和青砖的坡道,绝对是正版的,只是长了许多草,尹大爷说,今年夏天雨水多,小心脚下的草滑,让尽量在铺着青砖的路中间走。

进出通道上用砖箍的圈门上仅存的两个猫头扣瓦和几块残留破碎的滴水,这在寻常百姓家的地窨院里很少见到。

围着院子四周建有防雨厦坡,黑旧的瓦砾,厚实的土崖,仿佛把时空分隔开来。

地面上的窑门前的条石,历经三百年的滴水击打,几乎风化成碎石,活脱脱一个滴水穿石的实证典故。

这间土窑是五十年代完小的教室,如今是尹大爷的灶房,老人坐在板凳上讲述他和这座院子的故事。尹大爷说,他在这个院子里读的小学,而且是好学生。初中毕业后,曾教过8年学,后来由于家里没劳力,就辞了工作回村务农。这些年国家的亲民政策让他感激,给曾经从事教育的教师每年补贴2000多元。此外村里还给他办理了低保,每年还有养老金,够他用了。

沉默了半天,尹大爷才讲了他家的两件闹心事。第一件就是买下这院子以后,住了没几年老伴就脑溢血去世了;第二件就是因一场车祸导致大女儿留下智力弱下的后遗症,同时夺走了他六岁外孙女,女婿竟雪上加霜选择了离婚。


后来有村里人说,是不是他家门楼上那块钟表砖雕的原因,他们说这钟的谐音是终,挂在大门楼上好不好?但也有人说,人家城里高楼大厦上挂钟表的地方多了,那个不比你的大比你的高,再说这个钟表挂在这里了几百年了,没有听说过出啥怪事,可不敢胡拆!说的自己没了主意,所以这个钟表就成了尹大爷一块心病。

原来门楼大门口正上方有一个圆形砖雕,依稀可见一个白色的罗马表盘,表盘一圈是精美的砖雕。摄影师告诉大爷,这钟表是一种装饰,是那个时代工业文明的一种时尚,跟他家里两件事没有任何关系。同时表明摄影师没有能力接手这座文物级的地窨院,让他安心在里面居住吧,不要听信别人闲言碎语。

历经几百年的恩恩怨怨,大院里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偏听偏信让老人纠结。是留守保护还是出手了结?大家怎么看,请给尹大爷一个主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