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應用落地要有真實可見的案例

“每到一個地方,政府都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人工智能怎麼促進經濟發展?”24日,第二屆中國(廣東)人工智能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拋出了問題。但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談數字經濟。

“目前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世界第二,但令人擔憂的是數字經濟對工業的滲透力只有17%。”潘雲鶴認為,我國的工業智能化發展包括5個層次,最低層次是工廠運行智能化,其後分別是企業經營智能化、產品創新智能化、供應鏈接智能化、經濟調節智能化。

“AI2.0發展規劃的發展方向包括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而應用方面,包括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製造等。”他表示,“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產業一定能夠促進經濟和社會走向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快速發展期。”

“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新動能實現創新發展。”在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看來,判斷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落地和紅利兌現的三大標準——要有真實可見的實際應用案例、要有規模化推廣的對應產品、要有可以用統計數據證明的應用成效,越來越清晰地在各行各業呈現。

人工智能正與各行各業產生碰撞,給每個行業帶來變革,進而帶來整個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

“我們正與各大科研機構合作,讓每個科研機構都能加持最強算力,提高科研的效率和速度。”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分享了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最新的實踐。他透露,目前已與鵬城實驗室合作,打造中國首個動態進化E級別的AI超算系統。

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帕斯卡·福亞已經把人工智能用到人腦研究上。“21世紀最大的挑戰是研究大腦如何運轉,事實上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他藉助機器的深度學習構建模型,甚至模擬了人腦裡面的神經線、突觸結構。

“人腦的信息量非常大,需要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去模擬,否則沒辦法真正瞭解人腦。” 帕斯卡·福亞說,“瞭解人腦如何運轉不僅是一個有趣話題,同時可更好地瞭解退化性疾病,最終找到解決治療疾病的方法。”

今年,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紘來到廣州,擔任佳都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吸引他到中國的原因是“中國在人工智能行業方面擁有巨大優勢”。“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為一場大賽,那麼中國在這場大賽中佔優。”他說,“在多個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中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豐富,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普遍使用的移動支付,帶動了人工智能應用大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