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播州土司家族墓葬群,扎堆遵義新蒲,跨越宋代至明代

關於這個規模宏大的“土司家族墓葬群”,是在2013年至2014年時,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指導之下,陸續進行發掘的。

最終,通過在這兩年時間裡的不懈努力,考古隊一共清理出了三組墓葬,這三組墓葬的選址在當地仁江河西岸的坡地上,正好處在一個面水背山的地勢之中。

此次發掘出的三組墓葬,分別屬於古代播州地區歷史上的幾位“土司”,而且,他們還屬於同一個“楊氏家族”。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楊烈夫婦墓航拍

其中,第一座墓葬,為播州楊氏第29世土司“楊烈夫婦”的合葬墓,第二座墓葬,是一座大型的同墳異穴三室合葬墓,屬於明代初期第一代播州土司,同時也是世襲播州楊氏第21世土司“楊鏗夫婦”的合葬墓;第三座墓葬,通過其中發掘出的文物進行斷定,為播州楊氏第14世土司“楊價夫婦”的合葬墓。

除此之外,其實,在此次的大規模發掘之前,已經有幾位“楊氏土司”的墓葬已經被髮掘出了,加上此次發掘出的三組墓葬,就一共有“九位”楊氏土司的墓葬顯露在世人的眼前了,分別是:第13世楊粲、第14世楊價、第15世楊文、第21世楊鏗、第22世楊昇、第24世楊綱、第25世楊輝、第26世楊愛和第29世楊烈。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楊價夫婦墓

說到這裡,你可以要問,這個“楊氏土司”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家族?“土司”又是怎樣的一種官職呢?

關於這些內容呢,我會放在下一個部分重點講述,關於這個“楊氏土司墓葬群”你大可以理解為是一個體現了“世襲性質”的“貴族墓葬群”。

那既然是貴族,從這個墓葬群裡所出土的文物自然都是“硬貨”,所以,在這裡我不妨給大家列舉幾個,如楊價墓中出土的那幅在考古界轟動一時的“螭龍金盃盤”,其工藝可謂是巧奪天工,在國內的金銀器文物當中也算的上是頂級文物了。

再有便是,在其他的“土司墓”當中出土的銀執壺、金臺盞以及葵花瓣的銀盞託,都是可以算得上是“金銀器”當中的頂級之作。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螭龍金盃盤

而其實通過這些十分“土豪”的文物,我們便能一次為根據推斷出這個“楊氏家族”的財力必然是十分雄厚的,他們的生活也一定是十分奢華的。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近距離地走進這個家族,去了解他們在“播州地區”的歷史,同時,也瞭解一下“土司制度”在歷史舞臺之上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出土的其他金銀器

楊氏家族由唐代中原而來,因平叛有功而割據播州,前後延續700多年,至明代方黯淡謝幕

在開始說“楊氏家族”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來說一說“土司制度”,所謂“土司”其實是對一種官職的稱謂,又被稱作“土官”“土酋”,一般是會由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頭目來擔任,從而便能實現“少數民族自治”的目的,而且,這一官職是從“元代”才開始設置的。

不過,既然一般是由少數民族的頭目來擔任,那邊就有一些特殊情況,“楊氏家族”便屬於這種特殊情況。

而提到少數民族的話,在歷史上,古播州地區,也就是現今遵義地區,存在著很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包括:苗族、仡佬族、彝族、土家族、白族、侗族等20個世居的少數民族。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古代土司著官服像

所以,在封建王朝的時代,由於播州地區少數民族眾多,便經常會出現兩類亂局:第一,是不同的少數民族之間為了爭奪地盤而進行的小規模的戰爭;第二,便是幾個勢力較大的少數民族聯合起來反叛朝廷。

而“楊氏家族”的到來,便是因為上面的第二種“亂局”,而且,當時“播州”整個名字和行政地區的設置才剛剛出現沒多久。

這裡就要先說一說古播州的由來了,那就要追溯到唐貞觀九年,即公元635年,自從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元年登基稱帝以來,他便花了很長的時間平定各處的叛亂之患。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唐太宗像

幾年之後,大唐國威大鎮,四夷賓服,而所謂“四夷賓服”指的一般是大唐疆域之內各處的少數民族全部都向“大唐”稱臣,這其中自然現如今的整個貴州地區。

而為了更好的管理當地的各個少數民族,李世民便先在貞觀九年,即公元635年,以原本隋朝時牂柯郡的北部地設置為郎州,管理恭水、高山、貢山、柯盈、邪施、釋燕等六縣。

而後,到了貞觀十三年,即公元639年之時,唐太宗先是廢止了“朗州”的設置,但卻又將之前“朗州”原本下轄的六個縣整合在一起,設置了“播州”,其實,總的來說就相當於是更改了一個“名字”而已。

而關於“播州”這個名字,在明代之時,曾有人對其中的“播”字做過一番解釋,認為是“為番之有才者”,而“播州”這個名字也一直延續到了整個“楊氏家族”沒落、消失的那一刻。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古播州地圖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來說一說,原本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楊氏一族,又是如何去到當時的西南邊陲,並且一去就是700多年的。

這就要從“楊氏家族”的第一代土司“楊端”開始說起,他原本是山西太原人,而就在唐僖宗鹹通十四年,即公元873年,處在雲南地區的南詔國再次派軍隊攻陷了播州城。

為什麼說是“再次”呢,因為早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即公元859年的時候,當時的南詔國王酋龍便自稱為皇帝並且派兵侵佔了播州,此後,是由當時唐朝設置在西南地區的安南都護收復了播州。

所以,南詔國的這兩次“發難”,前後只隔了14年,而就是在南詔國“再次”發難的時候,唐僖宗便面向整個朝廷以及民間徵集“軍事人才”為朝廷出戰,從南詔過的手中奪回播州。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楊端畫像

楊端便是在這個時候,加入到了“抗擊”南詔國的隊伍當中,而後,他便和他的舅舅一起率領江西地區的向氏、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等九姓子弟開始在播州定居。

定居之後,他們這個隱藏在播州民間的“大唐軍隊”便開始了與“南詔國”之間的抗爭,他們通過“明攻婁山、暗渡赤水”的作戰策略,不斷地與“南詔國”軍隊周旋,最終,在唐僖宗乾符三年,即公元876年,他們再次成功地將“播州”納入到了大唐的版圖之中。

此外,還有一點要說的是,在此次“播州爭奪戰”中,從唐玄宗時期開始,便被封為“播州侯”鎮守西南邊陲的“羅榮”的五世孫羅太汪也曾和楊端一同作戰,而在成功地收復播州之後,楊、羅兩族便都把“家”安在了播州,在播州徹底地紮下根來。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宣撫使司令牌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楊端便被朝廷封為“播州宣慰司宣慰使”,開始了他們“楊氏家族”對播州地區的割據統治。

公元915年,古播州的第一位實際意義上的“土司”楊端去世,雖說,當時還並未出現“土司”這樣一個官職,而此時,曾經的“大唐王朝”早就已經“土崩瓦解”,歷史的車輪駛入到了“五代十國”時期,

楊端死後,他的孫子楊牧南承襲了由大唐皇帝所封的“播州宣慰司宣慰使”之位,繼續統治著整個播州。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宣撫出使古畫

而此後,無論世間的風雲如何變幻,歷史的車輪怎樣前進,“楊氏家族”都能雷打不動地繼續他們對“播州地區”的統治。

不過,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是可以很好的解釋的,楊氏所統治的“播州地區”,從唐朝晚期便已經開始進行經營,久而久之,樹大而根深,其實早就已經變成了一個“國中之國”,再加上,對任何一個封建王朝而言,少數民族的管理問題始終都是一個讓那些帝王們感到“頭疼”的問題。

而眼下如果恰好有那樣的一個家族,經歷很多世代都能夠很好地管理少數民族眾多的播州地區,那麼,之後每個朝代的帝王都很願意將“烏紗帽”送上,而不會輕易地去觸“楊氏家族”的黴頭,因為結果很有可能就會導致一場極大的“少數民族”叛亂,得不償失。

所以,我想這便是“楊氏家族”,能夠在“播州地區”割據統治長達700多年最為主要的原因所在。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播州楊氏世襲簡表

而說到“國中之國”,那邊就不得不說,在這個“小國”發展的歷史上,是否也曾經出現過“盛世”的局面呢?

答案自然是有,主要都集中在南宋時期,尤其是在第13世楊粲、第14世楊價、第15世楊文統治時期,整個播州地區,百業興盛,百姓富足,史稱“播州盛世”,而在前面我所列舉的那件從楊價墓中出土的“螭龍金盃盤”便是證明這一“盛世”最好的證據。

當然,有盛自然有衰,這也是自然之理,風光無限的“楊氏家族”在延續了724年的輝煌之後,終於在明萬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徹底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萬曆皇帝像

而“楊氏家族”的衰落,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講,那就是太“作”了,這就要提到“楊氏家族”的最後一世,也是第29世土司——楊應龍

在明隆慶五年,即公元1571之時,楊應龍世襲父親楊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職,而後,到了萬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由於服從朝廷調用有功,楊應龍升任都指揮使,並加封為“驃騎將軍”。

也許是因為“升”得太快了,所擁有的權力也比“土司”大了許多,所以,楊應龍就忘記了朝廷對他“楊氏家族”的恩裳和關照。

於是,明萬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已經苦心經營多年的楊應龍起兵造反,當然,這其中自然也夾雜著楊應龍與大明朝廷之間的矛盾。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羅嘉良飾楊應龍

大明朝廷也立刻派出大軍征討楊應龍所率領的叛軍,兩軍在海龍屯地區進行了多日的激戰,未能分出勝負,直到次年春天,明朝派出了以當時著名的抗倭將領為首的“八路大軍”一同征討楊應龍。

此後,又歷經了將近六個月的“對壘”,楊應龍見大勢已去,便帶著兩位妻妾在家中“自縊而亡”,他的兒子楊朝棟、弟楊兆龍全部被俘,後來,連同其餘被抓的楊氏族人以及叛軍將領能一同被押解到京城並斬首於鬧市之中。

至此,統治播州地區長達724年的“楊氏家族”便以這種極為“慘烈”的結局,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遵義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規模宏大,印證楊氏家族700年割據風雲

明代平播之戰示意圖

而且,在平定了楊應龍叛亂的第二年,萬曆皇帝便徹底更改了“播州”的行政歸屬,將“播州”更改成為“遵義縣”,並且劃分到了當時“四川府”的管轄範圍之內。

就這樣,不僅“楊氏一族”徹底沒落,就連他們曾經統治長達724年的“播州”,也在歷史車輪的碾壓之下煙消雲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