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做程序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寧波做程序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寧波做程序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通宵寫代碼,一時熬夜一時爽”

“工作996,生病ICU”

“穿著格子襯衫找BUG”

在宁波做程序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關於程序員的“梗”已是刷得滿屏。那麼問題來了:比起人盡皆知的“北上深杭”,在寧波做程序員是怎樣一番體驗?要想創建“軟件名城”,寧波該如何培育“碼農”們耕耘的土壤?

在宁波做程序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8:00,到公司打開電腦,制定工作計劃,做好工作安排,開始新的一天;

14:00,為寧波蔬菜批發市場設計數據庫,與同事開個小會,寫一段Java代碼;

18:00,和客戶溝通完畢,若是沒有急事,完成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

這是國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應用研發部經理王丙勤近期的工作日常。在他看來,寧波的程序員生涯並不像其他城市這般“996·ICU”,反倒能有時間兼顧家庭。但,安適不等同於安逸。因為現有的平臺,足以讓他一邊挑戰自己,一邊施展能力。

王丙勤是旁人眼中的“學霸技術宅”。2008年,這位碩士畢業於中科大的山東小夥,順利進入了位於上海的跨國通信巨頭——阿爾卡特朗訊。他當年的工作,還是為3G基站做研發測試,一個部門有幾百號人。

不過,“立業”之後更要考慮“成家”。為了“投奔”妻子所在地,2013年,王丙勤來到寧波,想覓得一份IT工作。他一投遞簡歷,便“相中”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旗下的“國研軟件”。面試時,領導問他是否願意接手,帶隊負責公司新興的物聯網項目?他便一口答應。

彼時的物聯網,不僅對王丙勤來說頗為新鮮,就連整個寧波都鮮有“硬件芯片+軟件應用”的融合案例。當王丙勤邊學習“充電”,邊攜隊友完成“在冷鏈車放置RFID芯片就能在後臺讀取溫度和位置”的功能後,他豁然發現:自己的價值已從大公司的“螺絲釘”,轉型成了自力更生的“先行者”:

“以前,我耕耘的是非常細分的領域,只要負責非常小一個模塊的算法。來了寧波獨立帶項目,就要從宏觀角度把握一整套創新設計。比如我們最近的浙江省農貿市場管理平臺:它要採集哪些信息?該如何設計用戶管理、交易結算系統,還要確保數據安全加密?這需要很全面的知識點。”

在宁波做程序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即便從程序員“升級”至部門經理,仍免不了一番酸甜苦辣。王丙勤還記得,在公司剛剛研發寧波的“咪錶停車”系統時,他們每次都要等夜深人靜的凌晨2點,趕到施工現場維護設備,這樣才能確保軟件的穩定性。王丙勤的團隊,正是遍及寧波市三區上千臺“智慧咪表”的“幕後英雄”。

提及有時夜以繼日的加班,王丙勤只是把它當成事業的一部分,並坦言道:“一個從無到有、與民生相關的項目,完成後會非常有成就感,就像培養一個孩子長大一樣。”

如今的國研軟件,在民生領域找到了新的發力方向——從農貿市場出發,瞄準城市供應鏈節點的信息化改造,業務遍及北京、浙江、江蘇、江西、湖南等10餘個省份。王丙勤相信,伴隨公司的成長和行業地位的提升,員工們的獲得感也會隨之而來,這正是他選擇留下來的理由。

在宁波做程序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面向消費端的互聯網“上半場”中,坐落於“北上深杭”的BAT(百度、阿里、騰訊)和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無疑是龍頭明星,坐擁知名度與人才集聚效應。正因如此,王丙勤和同事們也感覺到,在寧波招IT人才,雖然不乏名校碩士求職,但應聘者大多是寧波本地人,亦或是有親屬在寧波。

但鮮有人知的是,在產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寧波卻獨有自己的優勢,甚至不乏像國研軟件這樣的總部企業,或是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在上週發佈的《2019長三角數字經濟指數報告》中,寧波的“數字政務”領域排名第二,還在城市交通監控指數排名上獨樹一幟,超過了上海、杭州、南京。

同時,寧波還在“人才生態”領域持續加碼,不僅對本土創新人才給予獎勵,還助力他們安居樂業。據國研軟件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介紹,這幾年新入職的高校畢業生,至少有十來人申請到了鄞州南部商務區的人才公寓,享受500-600元的實惠月租。

“軟件人才在意的,無非是成長機會、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寧波要想留住IT人才,還需要政府加大對軟件行業的支持,讓這座城市集聚更多的頭部企業。”王丙勤說。

今年6月,寧波市發佈了創建特色型中國軟件名城實施細則,鼓勵軟件行業做大做強。我們希望,在IT的新賽道上,能有更多人才助力寧波跑出“加速度”。

END

文字:嚴瑾 編輯:諸新民 美編:周馳

一個共享財智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